徐復觀美學思想研究

徐復觀美學思想研究

徐復觀美學思想研究,作者是劉桂榮,人民出版社於2007年12月1日出版。該書著眼於徐復觀美學思想,從歷史的視域和現代性的學術視野出發,運用和透過徐復觀慣用的歷史的視角、中西比較視域、“追體驗”的審美理路,現象學”還原”,詮釋學的現代視角諸方法。

基本信息

作者劉桂榮 著
ISBN:10位[7010066094]13位[978701006609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價:¥38.00元

內容提要

徐復觀是港台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書著眼於徐復觀美學思想,從歷史的視域和現代性的學術視野出發,運用和透過徐復觀慣用的歷史的視角、中西比較視域、“追體驗”的審美理路,現象學”還原”,詮釋學的現代視角諸方法,不僅對徐復觀的論學背景、心路歷程、思維理路進行梳理和考察,而且著重從人性本根的生命蘊涵、“心的文化”的美學詮釋、生命境界的會通、“憂患意識”所呈現的”天地境界”四方面展開徐復觀美學思想的生命歸屬的探討,試圖在哲學,文化、美學、藝術多維視界的融合中把握徐復觀美學思想的精神內涵,並通過藝術精神的審美觀照與現代文化性格的反思,闡明和彰顯徐復觀美學思想的性格本質、精神特質、意義所在及其得失與缺憾,從而比較清晰地勾勒出徐復觀美學思想的基本內容和發展脈絡。

編輯推薦

徐復觀在學術上畢生的努力,是要將中國文化中有價值的思想“顯豁疏導”出來。

作者簡介

劉桂榮,女,河北高碑店人。博士,現為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1991—1995年,在河北師範學院法經系政治教育專業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1995—2006年,在保定師範專科學校政法管理系從事教學工作;2000—2003年,在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攻讀中國哲學史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2003—200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攻讀美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傳統文化、美學、藝術學的教學與研究,曾參編教材多部,並在《光明日報》、《中國文化研究》、《求索》、《文藝評論》、《學術交流》等報刊上發表文章二十餘篇。

目錄


導論
第一章論學背景
一、社會文化背景
1.民族精神的建構
2.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
3.文化的殷殷求索
二、心路歷程
1.鄉土的情懷,生命的歸依
2.自然真我,任天而動
3.政治的淡漠,文化的救贖
第二章徐復觀美學思想的思維理路
一、整體性的內涵
二、歷史的視域
三、中西的熔鑄
四、“追體驗”的解讀
第三章生命的歸根之地
一、人性本根的生命蘊涵
1.仁境的棲居
2.虛靜的安頓
二、“心的文化”的美學詮釋
1.“心”之文化溯源
2.心的疏解
3.“形而中學”的意涵
三、生命境界的會通
1.仁義虛靜的歸一——根基之地的圓融
2.美善的融合——音樂之境的呈現
3.個性與社會性的涵攝——文學精神的開掘
四、“憂患意識”中的天地境界
第四章藝術精神的審美觀照
一、“道”即藝術精神
二、藝術精神的主體呈露
1.藝術精神的主體——虛靜之心
2.審美觀照的實現
3.藝術精神的自由王國——游
三、中國繪畫的藝術精神揭示
四、缺憾與意義
1.關於“氣韻生動”的闡釋
2.儒學精神對繪畫思想影響的忽視
3.“禪其名而莊其實”的誤讀傾向
第五章現代文化的反省
一、現代藝術的反思
二、現代文化性格的省思
1.“思想”的反省
2.科技與價值的反省
三、現代文化反思的美學意蘊
結語
一、文化的鄉愁與靈根的歸依
二、美善之圓融與藝術之人生
三、面對現實的缺憾與困境
參考文獻
附錄一徐復觀思想的研究現狀
附錄二徐復觀先生年譜
附錄三徐復觀教授著作總目錄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