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

中國戲劇美學的規範思維第一節 中國戲劇美學的具象思維第一節 中國戲劇美學的圓形思維第一節

內容介紹

本書主要闡釋了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上中下三篇介紹了中國戲劇美學的邏輯發展,讓讀者了解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底蘊,並對中西方戲劇美學作了進一步的比較等等,詳細闡述了中國戲劇美學文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姚文放,文學碩士,研究生畢
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現為揚州
大學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中華
美學學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審
美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華美學
學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委員。曾出
版專著《現代文藝社會學》(江
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文
學理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合著《中國美學主潮》
(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孔子精神與基督精神》(河北
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等,在國
內60餘家報刊發表有關美學、文
藝學方面的專題學術論文150篇。

作品目錄

目錄

引言
上篇 中國戲劇美學的邏輯發展
第一章 平民主義戲劇美學的初瀾――元代戲劇美學概論
第一節 戲劇美學的自覺和平民主義傾向的凝定
第二節 戲劇藝術家評論
第三節 戲劇表演理論
第四節 戲劇創作理論
第五節 曲律音韻研究和戲劇史研究
第二章 浪漫主義戲劇美學的崛起―――湯顯祖的戲劇美學思想
第一節 經濟、政治、思想、文藝的嶄新背景
第二節 “情”的浪漫主義內涵
第三節 標舉天才、想像 靈感、情感
第四節 與吳江派的爭論
第五節 《廟記》的戲劇美學思想
第三章 從浪漫主義向古典主義的逆轉――王驥德的戲劇美學思想
第一節 戲劇美學逆轉的跡象
第二節 對戲劇美學規律的總體把握
第三節 對“本色”論的綜括集成
第四節 對“湯沈之爭”的持中評價
第五節 素樸 直觀的辯證思維
第四章 浪漫主義戲劇美學的餘波――金聖歎的戲劇美學思想
第一節 金聖歎的戲劇美學思想與儒、道、佛、禪、理
第二節 創作論、作品論、欣賞論
第三節 悲劇觀的近代因素
第五章 古典主義戲劇美學的總結――李漁的戲劇美學思想
第一節 李漁總結古典戲劇美學的主客觀條件
第二節 論戲劇創作
第三節 論戲劇結構
第四節 論戲劇的導演和表演
第六章 近代戲劇美學的開拓――王國維的戲劇美學思想
第一節 戲劇史理論
第二節 元雜劇研究
第三節 近代悲劇觀的確立
中篇 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底蘊
第七章 中國戲劇美學與儒家思想
第一節 “言非小道,實有可觀”―――戲劇的重大社會功用
第二節 “孰謂傳奇不可以怨乎?”――戲劇的抒情傾向
第三節 “狂狷”與“雙美”――中庸之道的方法論原則
第八章 中國戲劇美學與道家思想
第一節 “填詞皆尚真色”――戲劇的美學本質
第二節 “要之傳奇皆是寓言”――戲劇的藝術真實性
第三節 “動吾天機,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戲劇創作的不自覺性和無目的性
第九章 中國戲劇美學與《周易》
第一節 “易窮則變,變則通 通則久”――戲劇的發生、發展
第二節 “易者,象也;象也者 像也”――戲劇的形象性
第三節 “乾坤,其《易》之門邪”――戲劇的情感本質
第十章 中國戲劇美學與佛教、禪宗思想
第一節 “因緣生法”“現身說法”―――戲劇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辯證關係
第二節 “不即不離”、“是相非相’―――戲劇主題的存在方式
第三節 “色即是空”“人生如夢”―――悲劇意識的強化
第十一章 中國戲劇美學與理學
第一節 “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
――中國戲劇美學的反理學傾向
第二節 “無意中感激他良知起來”――從程朱理學到陸王心學
第三節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
――李贄“童心”說的過渡作用
第四節 “填詞須用本色語,方是作家”
―― “本色”論內涵的凝定
第十二章 中國戲劇美學的規範思維
第一節 中國戲劇美學提煉規範的一般過程
第二節 規範思維與類型化
第三節 規範思維與效前律
第十三章 中國戲劇美學的整體思維
第一節 “天人合一”與戲劇的藝術形式
第二節 “造物賦形”與戲劇的總體構成
第三節 整體思維與戲劇美學範疇
第十四章 中國戲劇美學的具象思維
第一節 詩化的哲理
第二節 具象呈示的概念、範疇
第三節 經驗性的理論形態
第四節 藝術化的敘述方法
第十五章 中國戲劇美學的圓形思維
第一節 “不工――工――不工”
第二節 “天負―一人贛一一天賴”
第三節 “無書――有書――無書”
第四節 中國戲劇美學圓形思維的一般特點
下篇 中西方戲劇美學比較
第十六章 李贄與萊辛的戲劇本質論之比較
第一節 哲學基礎的相似性
第二節 以自然為美
第三節 市民趣味
第四節 否定古典主義美學
第五節 社會 文化 思想 藝術的差異性
第十七章 潘之恆與狄德羅的戲劇表演論之比較
第一節 情理雙融與以理制情
第二節 營構“佳境”與塑造“理想範本”
第三節 自由灑脫的“仙度”與戴著鐐銬的“奴隸”
第四節 “觀眾―演員”中心論與“角色―演員”中心論
第十八章 王驥德與狄德羅的戲劇藝術真實論之比較
第一節 “以虛用實’與“逼真性’
第二節 “唐人用宋事”與“奇異性”效果
第三節 神思與想像
第四節 繪畫美學的背景及其差異
第十九章 徐復祚與卡斯忒爾維屈羅的戲劇功用論之比較
第一節 “主風情、棄風教”與“舍教取樂”
第二節 供田?紅女欣賞與為人民大眾服務
第三節 對“大團圓”定勢的反撥與對“卡塔西斯”的新解
第四節 “本色當行語”與戲劇語言三原則
第五節 現實需要和思想淵源之別
第二十章 呂天成與萊辛的戲劇批評之比較
第一節 戲劇情節:創造意境與塑造性格
第二節 藝術真實:價值論與認識論
第三節 藝術天才:湯沈之爭與英法之別
第四節 戲劇功用:倫理主義傳統與啟蒙主義宗旨
第二十一章 李漁與歌德關於戲劇舞台性的論述之比較
第一節“優人搬弄之三昧”與“舞台性”
第二節“設身處地”與對舞台、劇場的“最高理解力”
第三節 重觀眾心理學與重創作心理學
第四節 平民主義色彩
第二十二章 李漁與黑格爾的戲劇結構論之比較
第一節 “主腦”與“理念”
第二節 “造物之賦形”與“三整一律”
第三節 “減頭緒”、“密針線”與“廣度”“進展方式”
第四節 戲劇各階段的劃分
第二十三章 王國維與雨果的戲劇史研究之比較
第一節 戲劇史與戲劇構成: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
第二節 戲劇史與其他藝術樣式:自律研究與他律研究
第三節 戲劇史與時代生活:個案研究與總體研究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