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7月,2010年3月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面積293.6平方公里,享有省級審批許可權。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徐州市對外開放的先導區、產業升級的示範區、創新創業的活力區、生態宜居的新城區。2013年,開發區建成區面積100多平方公里,建設了裝備製造產業園、光伏產業園、清潔技術產業園等專業園區。截至2014年5月,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各類企業2966家,其中外資企業151家。美國卡特彼勒、德國蒂森克虜伯和利勃海爾、法國聖戈班以及香港協鑫、徐工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廠。截至2014年10月,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世界500強企業19家。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7月。

1993年10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2005年,九里區大黃山街道,銅山縣的大黃山鎮、大廟鎮劃歸徐州市鼓樓區管轄(實際由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2000年,鼓樓區組建新的東環街道,交由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2008年,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鼓樓區大黃山鎮大廟鎮,合併設立廟山鎮。廟山鎮行政區劃上劃歸賈汪區,實際仍由徐州經濟開發區管理。

2010年3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3年,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賈汪廟山鎮,設立大廟街道辦事處和大黃山街道辦事處。

2014年,銅山區徐莊鎮劃為開發區代管。

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4個街道和

1個鎮,分別為:鼓樓區的東環街道、金山橋街道,賈汪區的大廟街道、大黃山街道,銅山區的徐莊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徐州市

區東部,距市中心5.8公里,距新城區4公里,與老城區、新城區呈“金三角”之勢,是淮海經濟區20個城市的中心。

氣候條件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年氣溫14℃。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

人口

截止2014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30萬人。

經濟

2013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業務總收入增長24.5%;GDP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6%;實際到賬外資增長10.3%,占全市總量的46%。

工業

2013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億元以上工業企業59家,百億以上3家,千億以上1家。1-5月,全區工業用電量達到1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7%。15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產值增幅超過100%的有16家,產值增幅超過50%的有33家,分別較去年同期淨增8家、17家。

產業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以工程機械和專用車輛為主的裝備製造、以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以生產性物流和軟體服務外包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等三大主導產業以及工業電子、特色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和高端家電、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成了全球第五的工程裝備和世界第一的多晶矽生產基地。美國卡特彼勒、德國蒂森克虜伯、法國聖戈班、澳大利亞布蘭肯、丹麥維斯塔斯、韓國斗山以及香港協鑫、台灣統一、大陸徐工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和全球知名公司在此成功發展。

裝備製造業是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第一產業,形成以徐工、卡特等龍頭企業為骨幹,從主機到關鍵零部件較為完整的高端工程機械產業鏈,構建了以工程機械為引擎,礦山機械、建材機械、風電設備、節能燃控設備等一流裝備製造業基地,研製五大系列、16大類、200多個品種,其中,9類主機、3類零部件居國內第一,20多項配件產品位列國內前5名,2012年產業規模超千億元,是徐州作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核心區和國家級工程機械品牌示範區。同時擁有世界第一(年產65000噸)的多晶矽製造商中能矽業和全球最大的鑄錠切片專業工廠協鑫矽材料,基本形成了從多晶矽到拉棒切片、電池組件再到太陽能電站集成的光伏產業鏈,並且初步建成了藍寶石襯底、LED晶片及封裝套用一條龍的新光源產業鏈。

截至2014年底,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20多家,集聚了徐工科技、賽摩電氣、瑞祺醫學、華恆焊接、中歐機械、海倫哲專用車輛等一批重點企業。機器人製造企業與國內主要從事機器人研究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和穩定的合作機制,建成了徐工研究院、江蘇省焊接自動化成套裝備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自動衡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新型工程專用汽車工程中心、江蘇省電力保障專用車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企業研發平台。

招商引資

2013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批外資項目38個,增資項目18個。卡特大型液壓挖掘機、徐工塔式起重機、布蘭肯礦山設備、恆訊中鋰鐵鋰電池、統一食品飲料等一批超億美元外資和約10億元內資項目竣工投產,新上馬了5.4萬噸矽烷法顆粒矽、升華電梯、博潤電子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2013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引進了東海證券和華泰證券、省高科技投資集團等一批金融非金融機構;推動了昂內斯電力等3家企業在天交所掛牌;建立了30多家上市後備企業庫,有8家企業進入“新三板”掛牌準備階段,賽摩電氣即將在創業板上市,將使本土上市企業達到5家。

現代服務業

2013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和聖戈班(徐州)管道有限公司被認定為江蘇省第二批跨國公司功能性機構;月星集團徐州環球港城市綜合體項目面向全球招商,世界500強企業麥德龍入駐開發區;華東煤炭市場躋身全國六大煤炭交易市場行列;淮海經濟區首家大型醫療器械交易市場——信和醫療器械交易市場建成運營。目前,擁有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企業33家,50億以上2家,100億以上1家。

截至2014年9月,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銀地農機汽車城、歐蓓莎國際商城等一批商貿大市場和月星環球港、徐州高鐵時代廣場等城市綜合體,形成了以銀行、證劵、創投、產業基金等為主的金融服務體系,扶持了主輔分離的租賃、物資、進出口、保稅等一批龍頭三產企業。三產服務業預計全年主營收入可超1000億元,占比達到35%左右。

重點產品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有挖掘機、推土機、平地機、裝載機、高空作業車、混凝土攪拌車、重型履帶吊、列車車廂、建機設備;多晶矽、矽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太陽能電站、藍寶石襯底、LED晶片;高檔紗、線、坯布、針織品、高檔織物面料、工程特種紡織品、服裝;稱重電子設備、汽車電子設備、醫療電子設備;休閒食品、調味品、飲料產品、中樞神經系統麻醉系列藥品、人工胰島素系列藥品。

產業園區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為開發區最早建設的功能園區之一,位於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北部,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與運河北工程機械產業園功能互補。重點吸引高端工程機械製造,以及礦用設備、數控工具機、精密儀器等高端裝備重大項目。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現已實現基礎設施建設“九通一平”,截至2014年7月,有徐工集團、卡特彼勒、聖戈班等一批跨國公司製造項目和研發機構入駐。

高端工程機械產業園

高端工程機械產業園位於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運河以北,總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主要有工程機械產業區、企業總部研發區、生活配套服務區、濱水商業商務區等功能區域。截至2014年7月,正在推進大黃山路東延等3條道路,荊山、鳳凰山整治工程,華鑫供熱系統二期,污水處理等配套工程建設,已有高端工程機械主機及關鍵零部件4個重大項目簽訂進區協定。

在高端工程機械產業園內還規劃建設了占地1042畝的卡特彼勒供應商工業園。卡特彼勒供應商工業園位於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104國道西側、京杭大運河北側,距離卡特彼勒徐州生產基地5公里。截至2014年7月,卡特彼勒供應商工業園基礎設備已全面完成,具備共享倉儲服務區域,集約模式公共配套設施,水、電、氣、餐飲、水處理以及辦公場地等集中分配共享。已有6家全球頂級配套企業入駐,其建設模式被哈佛商學院列為教學案例。

中德徐州東方魯爾產業園

中德徐州東方魯爾產業園是徐州對德合作共建徐州生態示範區合作項目的重要產業載體,位於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北部,西臨京福高速公路,北靠京杭大運河,南到楊山路,規劃用地面積約18.23平方公里。按功能劃分為三個子園區,分別為光伏產業園、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園、生態修復及苗圃森林公園。

截至2014年7月,光伏產業園已擁有多晶矽產能世界第一、技術品質一流的中能矽業,全球最大、光電轉換率最高的鑄錠切片專業工廠—協鑫矽材料廠,基本形成從多晶矽到太陽能電站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具有藍寶石襯底、LED晶片的新光源產業鏈。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園以京杭大運河億噸大港建設和金屬物流項目作為兩個主要拉動點,在區域內形成一個集貨物裝卸、倉儲、加工配送、中轉交易和運輸為一體的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區。生態修復及苗圃森林公園,主要作為徐州市區東部“綠肺”進行規劃建設。

清潔技術產業園

清潔技術產業園是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依託清華大學、與清華控股集團公司合作開發的重點功能園區。清潔技術產業園位於開發區高新路以東、城東大道以南,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重點引進先進光伏光電、電子信息及高端家電、新材料、節能環保、智慧型電網等重大項目。截至2014年7月,園區基礎設施已全部完成,具備“九通一平”條件,已有艾德太陽能、漢元新能源、中潤光能、熒茂光學、晶旺光電、博潤電子等一批企業落戶。

智慧型電網產業園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型電網產業園位於清潔技術產業園內,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智慧型電網用電系統、智慧型配電系統、智慧型變電站系統等智慧型電網裝備,大力引進節能變壓器、智慧型電網專用網路變壓器以及高低壓電氣設備等輸變電設備製造龍頭企業。截至2014年7月,已有3家企業投入生產經營。2家企業達成進區協定。

高鐵生態商務區

為了構築對接高鐵經濟的戰略支點、推動開發區新一輪大發展,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自2007年起,規劃建設了占地46平方公里的高鐵生態商務區,著力打造依託高鐵、連線京滬,匯聚高端服務業和高科技企業的全新平台。

整個高鐵生態商務區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12平方公里,由高鐵站區和金龍湖景區兩部分組成。一期主要用於發展現代服務業,功能定位為行政、辦公、商業、商務、居住和軟體服務外包產業。高鐵站區的徐州東站已於2011年6月投入運營,站東的長途客運站和公交總站已建成使用,站西中央大道兩側的商務辦公、星級酒店和高檔住宅已基本建成。金龍湖景區相繼建成了全國首家生態修復宕口公園以及金龍湖小鎮等景觀工程,2013年11月被認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在環金龍湖周邊已匯聚了16個功能性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徐州首家國際品牌五星級酒店——徐州博頓君廷大酒店已投入運營;月星集團徐州環球港城市綜合體項目面向全球招商,世界500強企業麥德龍入駐月星商業中心;軟體園公共服務設施已建成,並吸引蘇州浩辰、大連開易、杭州掌能、南京鼎元等一批軟體服務外包產業重大項目進駐;華東煤炭交易中心、松芝總部、吉田台灣總部等一批高品質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高鐵生態商務區二期位於京福高速公路以東,隴海鐵路以南,西接京滬高鐵站區和新城區,南臨呂梁山風景區,規劃用地面積34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研發、商務、商業、居住等2.5產業為主的高端服務業聚合區、健康產業聚集地,打造創新研發中心區、現代物流商貿區、生態宜居新城區和生態休閒旅遊區四大功能板塊。

規劃結構:為“兩軸、七區”的空間結構。兩軸主要是貫穿南北的綜合發展軸,貫穿東西的濱水休閒軸;七區分別為生態研發公園、親水研發街區、生態研發中心、生態商業商務區、生態宜居居住區、生態休閒度假區及健康產業區。自2013年開發區實施“一軸兩翼”開發戰略以來,高鐵生態商務區二期已完成彭祖大道東延、崑崙大道東延、高新路南段3條主幹道路,官莊引河提升、中心湖等水系工程,以及道路綠化工程建設。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移動便攜設備、醫療雲計算中心、生態商務地產等一批高端服務業項目陸續簽約落戶,總投資超百億元。

健康產業園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健康產業園地處徐州高鐵生態商務區二期內,是徐州市發展新醫藥產業的三大重點園區之一,是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建設的主要功能園區之一。健康產業園北至隴海鐵路、南至李井大溝、東至徐洪河、西至徐賈快速路,規劃總面積5.3平方公里,重點以發展生物醫藥為核心,分為研發孵化、產品展示與貿易物流、健康服務、綜合配套、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保健營養品等7個功能區。截至2014年7月,已有4家生物醫藥企業達成進區協定,即將開工建設。下一步,開發區將進一步加大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生物醫藥、中高端醫療器械、保健營養品等龍頭項目、研發企業的引進力度,努力把園區建成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製造基地,江蘇省大型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基地。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位於城東大道以南,博匯東支路以東,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重點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制造重大項目,以及高端工程機械主機重大項目。截至2014年7月,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已有5個重大項目入駐園區。

交通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徐州城市東部副中心,與老城區、新城區呈“金三角”之勢。開發區距中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徐州鐵路編組站1.8公里,距國家一類口岸——徐州國際觀音機場30公里,距連雲港港口220公里。隴海鐵路、京滬鐵路,104國道、206國道、310國道、323省道以及京杭運河通貫全區,連霍和京福兩條高速公路在開發區交匯。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徐淮承接高速鐵路第一區,京滬高鐵七大主要站區之一的高鐵徐州東站就坐落在開發區腹地,距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僅4分鐘車程。既是京滬高鐵的中點,也是京滬高鐵和未來徐蘭高鐵的交匯樞紐。開發區因此成為淮海經濟區的區域性中心節點、長三角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黃金交叉點”。隨著京滬高鐵的開通運營,從開發區到北京和上海僅需2小時。徐蘭高鐵通車後,徐州到西安也只需2小時。與南京、濟南、鄭州、合肥四個省會城市成為1小時經濟圈。

社會

科技事業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江蘇省人才工作先進區。

2011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了1000萬元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資金,並逐年予以增長,人才發展資金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提高到3.6%。2013年,高端人才總量突破7000人,其中海外人才超過1300人。創設了以工業設計等6大功能載體為主要內涵的生產力促進中心,與國內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擁有徐工研究院等國家和省級研發機構64家,新建校企聯盟114家,實現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億元以上工業企業校企聯盟“兩個全復蓋”。2013年,全區企業研發投入32.7億元,增長15.2%,占GDP比重達6.6%。專利申請年均增長40%以上,2013年授權專利達到120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約50%;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2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5%,居全省開發區前列。

2013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有工業設計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徐州工程裝備研究中心、徐工研究院等10多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擁有國家級區域性博士後工作站等各類研發機構180家,以企業為主體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3個百分點。

2013年,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引進高層次人才1500多人;新建校企聯盟129家;新批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家、總量達到64家;新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總量達到66家;新認定國家重點新產品2個、總量達到8個。協鑫矽材料通過自主創新,成功研發了鑫多晶系列產品,使企業成為全球最大、光電轉換率最高的鑄錠切片專業工廠。中能矽業堅持規模與技術並重,通過一系類核心技術的成功套用,使企業迅速成為產能世界第一、技術品質一流的高效多晶矽生產企業。

基礎設施

用電

徐州是華東地區的電力基地,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220KV變電所5座,110 KV變電所6座,可以雙電源雙迴路供電,電力供應充足。

用水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具有京杭大運河充足的水源,同時建有日供水45萬噸的供水公司。

供氣

西氣東輸管道工程分輸站位於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區內有兩家供氣商,可以直接使用西氣東輸天然氣。

供熱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供汽能力為每小時1200噸,2家熱力公司可保障企業的熱力供應。

物流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擁有京杭運河億噸大港,建有綜合物流基地,10分鐘內可上高速公路。物流效率明顯高於周邊,物流成本明顯低於周邊。

通關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設有陸路口岸,進出口貨物可直接辦理相關進出口業務。保稅物流、保稅倉庫齊全,正在建設國家綜合保稅區。

生態環境

2013年,占地12平方公里的高鐵生態商務區初具規模。2013年以來,徐州重點推進以高鐵生態商務區二期和工程機械產業園為主“一軸兩翼”建設。高鐵生態商務區二期5平方公里核心區的3條骨幹道路、“一湖一河”水系及綠化工程全部竣工。同時,二期建設健康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生態研發園等園區。工程機械產業園的3條道路,供熱、污水處理等配套工程正在建設。尤其是園區內的卡特彼勒供應商工業園基礎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已有6家全球頂級配套企業入駐,其建設模式被哈佛商學院列為教學案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