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華

徐崇華

徐崇華,吉林額穆(今蛟河)人。1953年後,歷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副處長、處長,廣播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廣播電視部副部長,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被過濾廣告。

基本信息

滁州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總商會)會長

徐崇華,女,漢族,安徽鳳陽人,研究生學歷。1960年5月生,1980年7月參加工作,2006年4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現任滁州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總商會)會長。分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工作。負責指導工商聯界別、民族宗教界別工作。
1980年7月,安徽師範大學滁州分校化學系畢業後任定遠縣永康中學教師;1982年8月任鳳陽縣臨淮中學教師(1983.9-1984.7上海市控江中學業務學習);1986年8月任鳳陽縣鳳陽中學教師;1993年1月後任鳳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93.3-1993.4在省委黨校縣處級幹部研修班學習,1996.8-1998.12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班學習,2002.10-2003.1 在上海復旦大學中青年幹部經濟管理培訓班學習);2003年4月任滁州市旅遊局副局長(2003.9-2006.7至今在安徽省委黨校經濟管理研究生班學習);2006年12月正式當選為滁州市工商聯(總商會)主席(會長),2008年1月當選滁州市政協副主席。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安徽省第九屆工商聯(總商會)常委,滁州市第三屆政協常委。

建議實行“男女同齡退休”的政策

適逢三八婦女節,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政協副主席徐崇華在做客本網與騰訊網聯合推出的“全國兩會訪談室”時表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婦女的聰明才智極大地釋放出來,成為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女性可以擔當更多社會責任,建議有關部門依法儘快制定“男女同齡退休”的政策。

男女同齡退休,保障了女性的經濟利益

徐崇華表示,新中國成立後,占全國人口半數的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嶄新的姿態與男子一起成了新中國的主人,聰明才智極大地釋放出來,逐漸在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方面取得了獨立地位,成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實行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已寫入法律。但是,我國目前退休年齡一直沿用:幹部類男60歲,女55歲(指科級以下,女高級專家和女處級以上幹部實行60歲退休);職工類男60歲,女50歲。這應該說是對婦女勞動權的不公平。建議國務院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依法儘快制定“實行男女同齡退休”的政策。
徐崇華認為,男女同齡退休,保障了女性的經濟利益。以公務員為例:按照現行公務員退休金的規定,工作滿35年的,退休金才能按基本工資的88%計發。據有關專家的實際測算,大學本科畢業的女性實際就業年限平均只有31.6年,男性為39.3年,女公務員難以獲得滿額退休金。提前退休,意味著工齡短、退休工資低,住房公積金也相應減少,導致退休後的女性收入比同齡男性少很多。

男女同齡退休,也保障了女性的政治利益

徐崇華表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婦女的聰明才智極大地釋放出來,成為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但由於男女退休不同齡,多數地方規定,在提拔幹部的年齡限制上,女性也比男性提前5年,這極不利於女幹部的培養選拔,損害了婦女參政議政、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權力。

男女同齡退休,還有利於保障女性的勞動權

徐崇華表示,以公務員為例:我國的公務員約有500多萬人,其中92%的公務員層次都是在科級以下,縣處級以上幹部僅占8%,能進入到公務員隊伍的里的女公務員,在知識結構、工作能力、身體狀況和男性沒有什麼差異。而我國現行的男60歲,女55歲、50歲退休政策,客觀上減少了女性的就業選擇機會,抑制了女性人才價值的發揮,影響了推動兩性平等發展進步貢獻的進程,使女性在知識、經驗雙重豐厚、身體健康、家務事最少的“黃金期”失去了擔當社會責任、獲取社會資源的機會,這不僅是女性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也造成了男女占有資源上的不平等,也是男女在獲取勞動權的不平等,而女性的就業權、勞動權應該說是最重要的權利。
由此,徐崇華建議儘快制定“實行男女同齡退休”的具體政策,在政策制定時,規定工齡滿30年的可提前辦理退休手續,以滿足部分願意提前退休的網友和個人。(本網北京報導組:岳茜茜、夏勝為、楊玥玥、趙孝剛)

原廣播電視部副部長

簡介

徐崇華,1926年6月生,吉林蛟河市人,1946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簡歷

1946年7月參加廣播工作,在佳木斯東北新華廣播電台先後任機務員、技術科長、機務股長。1947年8月調牡丹江新華廣播電台任台長,後任松江人民廣播電台工務科長。1953年3月起任中央廣播事業局東北工務工作隊長兼長春轉播台隊長。1954年調北京,歷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實驗處副處長、536台台長、無線電台管理總處副處長、援外處處長、技術處處長等職,其間曾一度任援蒙古廣播工程專家組組長。1975年9月任廣播科學研究所所長。1982年4月後任廣播電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離休以後,任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顧問、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委高級顧問。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