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小平,1956年生於江蘇泰興,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著名留學、簽證、職業規劃和人生髮展諮詢專家,中國留學運動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留學培訓預備機構“北京新東方學校”創始人之一,與俞敏洪、王強一起被譽為“新東方三駕馬車”。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被中國青年一代尊稱為“人生設計師”。他在新東方提出了鼓勵留學生回國創業並且成為新東方精神象徵之一的“彩虹計畫”。2010年離開新東方,創立“真格”天使投資基金。2014年度華人經濟領袖盛典,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獲得本年度華人經濟領袖大獎。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徐小平 人生策劃大師徐小平

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

1983年至1987年,先後任北京大學藝術教研室教師、北京大學團委文化部長、北大藝術團藝術指導。

1987年至1995年,在美國加拿大留學、定居,並獲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音樂學碩士學位。

1996年1月回國,創建新東方諮詢處,從事新東方出國諮詢和人生諮詢事業。徐小平和俞敏洪、王強一起被譽為新東方的“三駕馬車”。

徐小平創建了新東方出國留學諮詢事業和理論體系,並把這個理論體系擴展為當代青年人生髮展的諮詢和指導。

他的主要著作《美國簽證哲學》、《美國留學天問》、《圖窮對話錄--我的新東方人生諮詢》、《黃金是怎樣煉成的--對一個成功者的賞析與非議》以及關於大學生留學、考研、就業問題的《信箱里的燈光》(即《騎驢找馬》修訂版)等,已經在“就業難”的大學生中間引發積極而強烈的啟蒙效應。他的諮詢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大學生。

個人經歷

徐小平的發言幽默、感人 徐小平的發言幽默、感人
1979年, 江蘇 泰州文工團小提琴手徐小平考上了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理論系。23歲的他來到北京。到音樂學院的第一天,讀到《 北京文學》上劉心武的文章《我愛每片綠葉》,“這篇爛小說比音樂學院裡咿咿呀呀的琴聲更讓我感動。文學能打動我,音樂卻不能。”迄今為止,科班出身的徐小平也很少聽音樂。

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為該院音樂學系1978級的學生,徐小平同班的同學們大部分今天都成為了中國音樂學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畢業後,徐小平面臨幾個選擇:搞學術;到文化部民眾文化司當幹部;到音樂出版社搞音像出版。為了對得起自己的社會理想,他去了北大,當團委文化部長,一乾就是5年,最終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從政的那種操作”。

1983年至1987年,先後任北京大學藝術教研室教師、北京大學團委文化部長、北大藝術團藝術指導。

和今天拜倒在他師門下的千千萬萬諮詢者一樣,當時的徐小平在留下和出國的天平上搖擺不定。“如果我在中國搞唱片出版,一年可以掙幾十萬。”但當時中國不開放,他覺得就算是賺幾十萬,心裡也一點歡樂都沒有。

1987年,在一年掙30萬和出國之間,他選擇了出國。

1987年最後一天,徐小平來到美國俄亥俄州。到達的第一天,他就想回國,“其實我從事的文化活動,除了中國沒有地方可以施展,我這個才華只能在中國販賣。所以我當時一到美國就有前途渺茫後路已斷的感覺。”

1987年至1995年,在美國加拿大留學、定居,並獲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音樂學碩士學位。

1996年1月,回國創建新東方諮詢處,從事新東方出國諮詢和人生諮詢事業。身為新東方學校的三駕馬車之一,徐小平具有新東方老師必備的超眾口才,風趣、幽默、機智、滔滔雄辯的演講風格滲透在他的文字中。無數讀者折服於他獨特的徐式文風。

個人事跡

從創業到離開

徐小平:我有江南小才子的種種“小算盤”。 徐小平:我有江南小才子的種種“小算盤”。
徐小平曾兩次離開 新東方董事會,一次是2001年,一次是2006年。

第一次是徐小平在推進公司內部的企業治理,力度過分了一點,讓俞敏洪覺得他應該離開董事會,之後股東投票讓徐小平離開了董事會。

在這之後徐小平寫下《圖窮對話錄——我的新東方人生諮詢》。該書系統總結了新東方的留學理論,明確提出“反對‘留學無意識’”。俞敏洪讀了《圖窮對話錄》部分章節,2002年教師節,徐小平被俞敏洪請回了董事會。

新東方在2006年上市後,徐小平再次離開董事會,開始做天使投資,創立“真格”天使投資基金

投資維棉失敗

2010年12月,徐小平在 新浪微博上給林偉發了私信,約他見面聊聊。僅20分鐘的溝通,維棉網獲得徐小平1000萬元的天使投資,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維棉網2010年11月上線,2012年8月,因拖欠工廠大額貸款,倉庫被查封,全部商品下架,徐小平投資失敗。

個人成績

教育經歷

徐小平 徐小平
1978年—1983年,北京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學士學位。

1988年—1992年,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音樂系,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3年—1987年,北京大學團委文化部長,北京大學藝術教研室藝術教師。

1996年—2000年,北京新東方諮詢公司董事長,新東方學校副校長 。

2000年—2006年,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董事。

2006年—至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文化研究院長,聚焦中國教育投資基金董事長。

社會職務

歐美同學會商會副會長。

中華海外聯合會理事。

2005委員會常務理事。

徐小平慈善基金董事長。

主要捐贈

汶川地震捐贈一百萬人民幣。

為母校中央音樂學院捐贈兩百萬人民幣設立音樂學基金。

中國農業大學捐贈一百萬貧困學生獎學金。

主要獲獎

中央六部委頒發《全國優秀歸國留學生》金獎,2003。

入選《福布斯雜誌》2004年中國名人榜百強。

入選《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中國五十魅力人物。

主要著作

《美國簽證哲學》1998。

《美國留學天問》2000。

圖窮對話錄——新東方人生諮詢》2002。

《信箱里的燈光——新東方職業諮詢》2004。

《新東方留學人生對話》2005。

《仙人指路》2006。

職場新物種》2008。

《新東方精神》(主編)。

天使投資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

2013年度最佳天使投資人。

2014年度華人經濟領袖之一。

他同時也是新東方的創始人之一,曾經以青年導師聞名全國。

如今,他已是國內最著名的天使投資人之一,他將天使投資看做——是青年導師生涯的延續。他被稱為圈內最受創業者歡迎的天使投資人。

據說投資從來不看報表,“拍腦袋決策、熱腦袋決策”是他的投資風格。如果一個項目半小時內還沒讓他頭腦發熱,就不會得到他的青睞。2012年年底,他投資的世紀佳緣創始人龔海燕離職創辦91外教,他毫不猶豫再次投資支持。對於看好的項目,他中間絕不退出,因為他相信:開弓沒有回頭箭。

參加節目

天天向上20110923。

開講啦20130629。

首席夜話20140126

著名理論

徐小平 主題演講
一、終生留學論

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留學一次。

二、廣義留學論

任何出國都是留學。出國讀學位是留學;出國進修、培訓、考察、訪問也是留學;出國讀短期專業執照、證書、資格、語言也是留學;甚至旅遊、探親也是留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只要你讀的旅遊之書不止於泰國紅燈區就行。因此,基於上述兩個論點,新東方留學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歸納為:留學是一種人生設計,留學是終生教育(continuingeducation)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留學三昧論

1、完成自己的教育,獲得就業競爭力。

2、提升自己的檔次,獲得事業領導力。

3、解放自己的潛力,獲得人生領袖力,成為一代學術或商業的開創者,達到人才實現自我的最高境界。

四、留學初級階段論

新中國留學運動在過去二十年里,雖然比起前三十年有了巨大的發展,但總的說來,留學生人數和中國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相比,留學運動目前依然處在方興未艾的初級階段。留學運動將在中國教育領域持久廣泛地發展。相同的視角是:中國總人口中,大學生比例是世界最少的國家之一;同理,中國留學人數也是這樣。未來中國,需要數以百萬計的留學生。留學,是人生回報率最高、安全性最大的投資。

五、留學無國界論

一般人意識中的留學,還是指出國學習。但是,隨著中國教育開放與改革,中外教育交流、合作辦學越來越深入。不出國即可以完成的留學項目,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好。這是中國人才教育體系裡面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在國內完成系統的國際化高等教育,再利用出國訪問、考察的方式填補實地觀察與感受的空白,是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實用的留學模式。中國教育與國際教育日益深入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未來,是中國學生的福音。

六、全面留學論

各行各業,所有人才,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的話,都必須留學——向世界先進水平學習。金融通信,這些直接來自西方的技術與服務固然需要不斷直接從西方引進和學習來保持它們的發展勢頭,但從事“國粹”的人需要留學嗎?烤鴨是國粹,肯定不需要留學。但全聚德品牌的管理與發展,連鎖與擴張,則一定需要西方式樣的管理思維。炮製同仁堂烏雞白鳳丸不需要留學,但同仁堂商標與專利的國際註冊與保護,也一定需要留學人才。

七、留學最佳化人才論

留學是人才外流嗎,這是整個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罩在留學運動之上的一個似是而非的謬論。留學不是人才外流,留學是人才最佳化的偉大事業。留學運動,是中國人把自己提升到與國際競爭的平等水平甚至更高水平的人才造山運動。留學,是國內高等教育的補充與延伸;留學,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留學,更是不需要中國政府投資的國際教育資源大開掘。

徐小平 名師風采
八、人才三ION論

現代人才,無論是否有留學經驗,必須具備三個ION的素質,才能在現代社會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前取勝。這三個ION是:Vision.Passion和Mission.歌德說過,在人生的舞台上,你要么做鐵錘,要么做鐵砧。我想說:你要么做Loser,要么擁有三個ION:

1、第一個ION,是Vision。有Vision的人,是那些排除干擾,看到、找到並抓住自己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的人;

2、第二個ION,是Passion。有Passion的人,是那些為自己從事的工作或看到的機會而瘋狂投入、拚命奮鬥的人;3、第三個ION,是Mission。有Mission的人,是那些為自己從事的事業付出一生代價,拒絕一切其他誘惑、雖九死而未悔的人。西方有的企業,大都有Missionstatement,使命宣言。中國優秀人才,也應該給自己一個Missionobjective——你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個人根據自身價值賦予自己的人生使命追求,是新世紀的理想主義。

九、中國機會論

中國社會充滿了機會,中國機會,很象世界上新興已開發國家和地區所經歷過的那樣,正在以巨大的魅力吸引著一代留學生的回歸。海外留學生大大規模回歸,是一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現象。從九十年代以來,最早抓住這箇中國機會的,是以陳章良陳佐湟為代表的九十年代早期歸國留學生——他們的特點是既是事業高人,也是政治紅人,而且還保持著在世界上行走的高度自由;稍遲抓住這個機會的,就成為了九十年代中期回國的徐小平、王強張朝陽,他們通過自己的創業,在各自的行業里做出了對中國社會獨特的貢獻,而這個社會也給予了他們個人充分的利益與榮譽;兩個世紀交接的時刻回國的人們,比如新東方從耶魯回來的錢永強中央電視台哈佛回來的張為(對話主持人),他們來到一個已經初具規模的事業平台上,在這裡一瀉千里地施展著自己在國外學到的東西,迅速獲得了全國性的成功。這種成功,在美國或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十、留學終極價值論

留學的終極價值,在於在中國社會中成為具備領袖能力的人。換言之,就是用自己留學獲得的知識和思想,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和引導的作用。在這裡,中國社會是關鍵字。而通向領袖境界的進程,其實從你一開始從事的事業起點就開始了。通向領袖境界的過程,是一個夸父追日的過程,沒有人能夠真正實現這個目標。但在追逐這個目標的生命歷程中,人——我這裡特指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必將實現他的終極價值。

經典語錄

徐小平 活動現場
1、一個絕望的組織,每個人既不抬頭看路,也不埋頭拉車;一個卓越的組織,每個人都會抬頭看路,也會埋頭拉車;一個平庸的組織,只有領導者會抬頭看路,其他人只會埋頭拉車;一個失敗的組織,每個人都爭著抬頭看路,卻沒有人埋頭拉車。

2、什麼是天使投資:柳傳志當年從中科院出來創業,借了國家20萬人民幣,創辦了聯想公司,這20萬人民幣,就是他的天使投資。天使投資者在所有投資行為中風險最高,所以矽谷說天使是三個F:Family,freindsandfools.家人、友人和傻人。但傻有傻福,偶爾的高回報會激勵很多人去做天使投資。

3、天使投資很快會在中國崛起,成為一大熱門現象。而天使投資人,應該有一顆天使的心,即對創業者無條件的愛和關懷。天使多了,創業創新就多了。創新的中國,呼喚天使。

4、是否創業,何時創業,創什麼業,是每個人自己的人生選擇。但宣講創業常識,提供創業資源,傳播創業信息,是我自己的人生選擇。

5、本科生該不該創業取決於個案。微軟、Facebook和蘋果的創始人大學都沒有畢業。但創業過程是艱難的、創業道路是曲折的、創業者常常會遇到山窮水盡的時刻。所以,本科生想創業,家庭、學校、社會的支持、鼓勵和支援,是非常重要的。在重重反對和壓力下硬著頭皮創業,往往會使人心力憔悴。

6、什麼是成功?就投資而言,成功在於創造高回報率;就企業而言,成功在於創造更高利潤和就業;就人生而言,成功在於你自己內心深處得到滿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流傳千古,就因為它表達了一個退隱田園者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功當然需要一定物質基礎,否則你”採菊“就是偷摘,就不可能”悠然“。

7、前幾天,有人說有一個創業項目要我投資,但不肯給我商業計畫書,因為他怕“泄密”。昨天在北大,也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問我,如何確保他的想法“保密”。我說:信任力也是一種能力。如果你連我都不信,你還能信誰?學生熱烈鼓掌。信任人的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你總是疑神疑鬼,誰都是鬼。

8、投資人不就是無恥貪婪的資本家嗎?但反過來一想:自古做生意要本錢。本錢就是capital資本,有capital的人,就是capitalist握有資本的人。多少人沒有本錢做不成小買賣,多少人因為有了投資實現了人生大夢想。沒有投資人,創業怎么辦?矽谷的今天,天使投資是原始動力之一。

9、賈伯斯想拯救蘋果,但蘋果沒有人理他,他該多痛苦。但他就繼續做好他的產品,做好他的事情——蘋果不找他,他可以自己做到成功;蘋果找他,他萬事俱備,馬到成功。我們自己在生活中也會有這種時刻,但千萬不要有懷才不遇的鬱悶和抱怨,而要學習喬伯伯好榜樣,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極致。

10、最近有朋友因為經營電商艱難,就說電子商務不是好生意;又有人因為華爾街有人做空中國企業,就紛紛表示不如退市回中國。我自己並非專業電商或投資人,但根據我的常識,這些心態都可商量。經過調整,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電子商務肯定會繼續繁榮發展;經過學習,中國企業肯定越來越善於利用反做空機制。

11、一個女生問我:怎么看待人才流失問題。我說:人才不會“流失”,人才只會“流動”。你本人就在美國讀書,你是流動了,還是流失了?她吐吐舌頭笑了。從鄧小平開放留學至今,留學生回國隨著中國發展而越來越多。歷史大勢已經是這樣。但沒有當年的勇敢開放,哪能有今天的繁榮?

回報母校

張伯瑜接受徐小平贈送的支票 張伯瑜接受徐小平贈送的支票
被當年的老師同學們“思想活躍、喜歡幻想”的 徐小平卻在另一片廣闊天地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儘管從畢業起就“一直遠離貝多芬的世界”,但對母校的養育之情卻是從來沒有淡忘過。2006年11月,恰逢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建系50周年。慶典上,他欣然為自己的母系捐贈了二百萬元,特別成立了徐小平音樂學基金,希望用這筆款項為母系乃至全國音樂學學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007年1月10日下午,徐小平音樂學基金成立儀式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徐小平本人、中央音樂學院領院長王次炤、黨委郭淑蘭書記、俞玉姿等當年指導過徐小平部分教師以及徐小平的學弟、學妹——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同學們出席了這個簡樸而又隆重的成立儀式。

他認為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與當年在中央音樂學的五年學習是分不開的,自己很多能力是從那個時候被鍛鍊出來的,雖然自己最後沒有走上音樂學的道路,但是他對母校的這種深厚的感情永遠銘記在心。“樹有根,水有源”,他感謝母校,能為母校母系作點自己的貢獻他感到這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承認也是自己的一種驕傲。

傳記電影

作為新東方的“三駕馬車”之一,徐小平認為有關新東方的創業經歷應該可以拍成一部很好的電影,並寫出了劇本,劇本經修改後由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最終定名為《中國合伙人》。該片中,三駕馬車分別由當紅的三位著名男星黃曉明佟大為鄧超出演,影片中這三個男人的性格分別被定為為保守、中庸和激進。

隨著《中國合伙人》的熱映,電影中“合伙人”的現實原型――新東方的“三駕馬車”:俞敏洪、徐小平王強也成為網友議論的焦點。大家紛紛翻出三人的履歷,和電影的情節一一對比。處於輿論中心的俞敏洪有些坐不住了,在部落格里撇清與電影的關係――從聲明沒有投資,到宣稱自己不是成東青那樣“靠演講代替性生活”的人。《合伙人》片方回應稱俞敏洪的部落格內容完全真實,並贊他像成東青一樣不改初衷。與俞敏洪態度形成對比的,是其現實合伙人徐小平和王強。王強一直低調地支持該片,而徐小平則是微博上高調地每日必贊《合伙人》,甚至寫道:“看一遍,感動一遍。隨著觀眾口碑汪洋恣肆地漫延,《中國合伙人》的票房可能會打破一切紀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