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蔡村

後蔡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安海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鎮政府駐地之東1.5公里處。壩頭大溪的下游從村東、村北的原野穿過。為了規範村級事務的民主決策,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不斷提高決策水平.後蔡村地處路北辦事處中部,北環線穿村而過,與中心大道、雙水路相鄰,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後蔡村總面積650畝,通過近幾年的設施建設,共徵用土地346畝,剩餘耕地167畝。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村容村貌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在村兩委的帶動下,後蔡工作走上正軌,後蔡村的精神文明和特質文明都有了明顯的上升。

泉州晉江市安海鎮後蔡村

【概況】
後蔡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安海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鎮政府駐地之東1.5公里處。壩頭大溪的下游從村東、村北的原野穿過。村西北近安海南環公路,村南近安坑公路。四鄰:東與下山後、洋南兩村接壤,西與安海莊頭工業區、莊頭村接鄰,南與前蔡村相連,北與梧埭村、浦邊村以溪為界。
【地名含義】
隋唐初年,有富戶蔡銑,生三子,長子居前,稱“前蔡”,次子居中,稱“中蔡”,三子居後,稱“後蔡”。宋末元初,蔡姓徙居青陽(舊稱五店市)。明朝時顏姓入住後蔡,其後中蔡、後蔡的蔡姓遷走,顏姓興。又因村南有片雜樹,蒼鬱濃綠,故亦稱“南林”。 別稱:後蔡村。政府駐地後蔡村二里1號。
【歷史沿革】
後蔡村系明朝時由永春縣顏姓仁貴公派下十三世分支開基繁衍,古稱“晉邑南關外九都後蔡鄉”。民國時屬安海鎮管轄,共和國成立後,曾隸屬於可慕區、東石區、安海區、安海公社管轄,後來歸安海鎮所轄。世代以農為生,文化教育不發達,無顯名人物。隨著時代的進步,有處級、科局級、工程師和老師多名。明、清時屬九都。
【村落與居民】
村域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00畝,有資料顯示,住戶455戶,在村總人口2150人,下設12個村民小組,還有旅居港、澳、台及華僑近200人。面積3平方公里。村民幾乎全是顏姓,莊、黃兩姓不上百人。好在不分房祧,和睦相處。
【村容村貌】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分東西兩片進行規劃,擴村建房,村四面已有不少三層至五層的樓房,村中已鋪五條中小水泥路,只差舊村舊貌依然。村黨支部被評為安海鎮2007-2008年度先進基層黨支部,因計生工作優異,2000-2007年均被評為計生合格村。
【氣候與物產經濟】
屬閩南沿海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年颱風暴雨成災,然壩頭溪後蔡段已基本上整治完畢。農作物以蔬菜、地瓜為主,有資料顯示,居民80%以打工為生計。村內有企業福興物資再生物用公司、文生五金沖件公司、力奇精細材料有限公司、恆佳食品廠、後蔡食品廠等。村民年均收入五千餘元。
【交通運輸】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安海南環公路、泉安公路、安坑公路從村外的北、西、南三面通過以來,已形成十分便利的公路交通網路。
【名勝古蹟】
古蹟本來村南有兩尊近丈高的宋朝大石人(南安朴里呂先生墓前的翁仲),村東有一隻古代的石羊,還有一塊“仙腳跡”大圓石,兩根二丈左右高八角形的大石柱,可惜文革破舊時被毀掉。
【域內設施、文化生活】
有資料顯示,域內有老年人活動中心,設有南林國小1所,村衛生所1處。

泉州市惠安縣張坂鎮後蔡村

【地名含義】
蔡原名後漈,村中除南山張姓外蘇姓占大部分,蘇姓與泉州城東水漈村蘇姓是宗親。漈是水涯之意。水漈村地處東湖水涯,後漈村也傍溪臨海。水漈村先有,後漈村後設,故名後漈。漈字讀祭,訛讀為蔡,後漈村成立時錯寫為後蔡。
【歷史沿革】
此村明代隸屬惠安縣二十六都。明朝弘治年間泉州東郊鳳山蘇厝圍,蘇尚智、蘇尚仁、蘇尚義三兄弟打死蹂躪田園的泉州府營馬,逃往惠邑青山鋪南山避難,入張府為傭,啟基後漈、老鷂石兩村。建國初屬門頭鄉,歸東園上游公社管轄。後屬蓮山大隊。1981年底蓮山大隊分為後蔡、蓮新、上侖三個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後蔡村隸屬張坂鎮地處許西坑口,依山傍水。東與山霞鎮比鄰,北接老鷂石村,西面過溪是上侖村,東南近後徑村。西南臨東海,村前過溪便是泉州通崇武公路。村南海濱大道,西通後渚港,東達青山灣。。
【人口、土地面積】
全村人口1512人,工農商學兵皆有。山坡有園,海甸有灘,村前是平垟,耕地四百餘畝。土地面積2.5平方公里。
【村容村貌】
後漈村依山傍水,清溪從村後幽谷伸出形如玉帶繞村流入東海。村後是幾重峻嶺,村前乃一片平洋。村中有古民居大厝12座,有縣官,貢生、秀才、詩人故居與舊書館遺址,有御賜進士旗桿座,有革命武工隊活動的樓房,有重建的宮廟,有新造的村委會與老人會會址,有新建四層高樓的國小校舍,有星羅棋布的村民高樓大廈。村北有新造的跨溪大石橋,村南有新築的墩道大石橋。村中大道皆鋪水泥,村前通衢皆安路燈。
【氣候與物產經濟】
此方氣候宜人,光景可喜。四季有風常見雨,三冬無霜罕聽雷。時下農民多種番薯、花生、大豆、瓜菜。工人多從事木雕、石雕、建築等職業。村裡有多家木雕廠,石雕廠、木工廠。
【域內設施】
村前平垟是蓮山國小,新樓舍是座四層大廈,圍牆內是寬闊場所,除本村兒童入此校讀書,蓮新、上侖兩村兒童也就讀於此。還有新建的村委會大樓,樓前是健身休閒場地。宮外高築圍牆,宮前是上蓋天棚的大戲台,儼然一座大戲園,是村民娛樂場所。
【下級組織】
與南山合為一個村,後漈下轄:後厝、田墘、頂厝、南尾、四房、五家、溪園窟七個自然村 (六、七、八三個生產隊)。

福建省漳浦縣前亭鎮後蔡村

後蔡村位於前亭鎮南部的井尾半島北部,北隔煙墩山與江口村交界(皇后奶山有兩峰,一名煙墩山,一名煙樓山,有明代烽火台);南與佛曇鎮的整美村交界;東臨後蔡灣,西臨佛曇灣,與莊厝、花林等村隔海灣相望。?

政區沿革與姓氏源流?

明清時代至民國時期行政區劃同江口村。新中國初期為江口鄉所轄,1858年9月屬佛曇公社橋港管理區後蔡大隊,1961年屬前亭公社轄,以後,公社改為鄉(又改為鎮),大隊改為行政村,隸屬不變。村轄後蔡、許厝、內厝、上鄭4社,現總人口440戶,2110人:?
後蔡社, 原為蔡姓聚居地,現為楊姓所居,祖先源自江口。現有180戶,900人。?
許厝社,40戶,210人,大都楊姓。?
內厝社,130戶,600人,大都楊姓,祖源江口。?
上鄭社,90戶,400人,大都曾姓,部分姓楊。?

經濟狀況及基本設施?

全村耕地1560畝,其中水田30畝,農地1530畝,多山坡旱地,淡水缺乏,制約農業生產發展。有山地和淺海灘涂。山地造防護林。農地大都種蘆筍,年產值1000萬元左右。灘涂建蝦池1100多畝,蝦蚶混養,年產值200多萬元,並有育苗場6家,年產值500萬元。另有台資育苗場。有手扶拖樣機7架,機板車3架,三輪車4架從事運輸。外出打工者300人。?
後蔡國小創辦於1950年,已新建校舍,校園面積9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56平方米。設10班級,學生310人,教師15人。?
1983年開通自後蔡至前亭公路。1984年架設輸電線路,電視基本普及。安裝電話機100多部。?
1998年被縣定為新村建設示範點之一,已拆舊房改建樓房3區80幢。?

名勝古蹟

?
皇后乳山一帶系古火山口地貌,有明代烽火台(又稱煙墩山),後江邊有一座“五王爺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