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置後驅

後置後驅

發動機布置在汽車後部,與差速器和手動變速器連成一體,後輪為驅動輪,發動機布置在後橋後方,此為後置後驅。

優點

隨著車橋運動學和彈性運動學的進一步發展,保時捷已經成功地提高了車輛在穩定狀態(現在車輛的不足轉向點趨向高側向加速度)、非穩定狀態以及在受到轉矩轉向效應時的直線行駛性能和彎道行駛性能。保時捷一直在堅持使用後輪驅動,即使是Boxter(為中置發動機,1996年開始推出)和911(為水冷,1997年推出)也不例外(但是VW Transporter自1991年停產),這種布置有以下好處:

(1)由於橫擺力矩小,車輛操縱非常靈活;

(2)良好的起動和爬坡性能,而且幾乎與負荷狀態無關;

(3)由於發動機、變速器和差速器連成一體,所以力的傳遞路線很短;

(4)由於前輪負荷小,所以轉向輕便;

(5)制動力分配合理;

(6)前懸架構造簡單;

(7)發動機易於拆卸;

(8)車身底板上,沒有隆起的通道或者只有很小的通道;

(9)前面可以使用小懸掛。

缺點

採用後置後驅的汽車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點:

(1)直線行駛性能一般(主銷後傾角的出廠值達8°);

(2)側風敏感性大;

(3)由於前輪負荷小,在冰面上行駛時轉向困難;

(4)轉彎行駛時呈現明顯的過度轉向;

(5)發動機懸置需承受的力矩為發動機轉矩乘以總傳動比;

(6)由於管路短,排氣裝置設計難度大;

(7)發動機消聲問題難以解決;

(8)複雜的換擋機構;

(9)當散熱前置時,需要很長的水管;

(10)由於用強制冷卻,散熱器所需功率大,電動風扇僅在散熱器前置時才能使用;

(11)暖風裝置的暖水管或暖風管較長;

(12)燃油箱難以布置在安全區域;

(13)行李箱空間受到很大限制。

如果是發動機布置在後橋上方或後方的短軸距高重心車輛,在車輛沿著陡坡向後溜車時,如果作用在後橋上的駐車制動器突然施加駐車制動,則會有翻車的危險。

汽車的驅動方式

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

驅動方式 簡介 代表車型
前置前驅 前置前驅即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Front engine Front drive,簡稱FF),這是絕大多數轎車上比較盛行的驅動型式,但貨車和大客車基本上不採用該型式。 大眾邁騰、豐田凱美瑞、奧迪A3、賓士B級等。
前置後驅 前置後驅,即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Front engine Rear—drive,簡稱FR),這是一種最傳統的驅動型式。國內外大多數貨車、部分轎車(尤其是高級轎車)和部分客車都採用這種驅動型式,但採用該型式的小型車則很少。 豐田銳志、寶馬3系、賓士C級、法拉利599等。
前置四驅 前置四驅是指汽車發動機前置,並且是四輪驅動,多用於高性能轎車或者SUV,用在轎車上的優點就是操控性高,而用在越野車上則是通過性更強。 日產GTR、奧迪A6L 3.0T、奧迪Q7、賓士ML級等。
中置後驅 中置後驅即發動機中置、後輪驅動(Middle—engine Rear—drive,簡稱MR),發動機置於座椅之後、後軸之前,大多數高性能跑車和超級跑車都採用這種型式。 法拉利458、蘭博基尼蓋拉多LP550-2、帕加尼Zonda、保時捷Carrera GT等。
中置四驅 中置四驅即發動機中置、四輪驅動,與中置後驅一樣,高性能跑車和超級跑車都採用這種型式。不過相比中置後驅,中置四驅的操控性以及過彎極限要更強。 蘭博基尼Muecielago、奧迪R8、布嘉迪威航、蘭博基尼蓋拉多LP560-4等。
後置後驅 後置後驅即發動機後置、後輪驅動(Rear—engine Rear—drive,簡稱RR),是目前大、中型客車流行的布置型式。 保時捷911系列和Smart fortwo。
後置四驅 後置四驅即發動機後置、四輪驅動。 保時捷911 Carrera 4/4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