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彎勞動供給曲線

後彎勞動供給曲線

後彎勞動供給曲線是一個經濟學理論,其形狀表現為一條向後彎曲的曲線,它指勞動供給曲線呈現出的勞動供給量隨著工資上升先增加後逐漸減少的特徵。

概要

勞動供給曲線
勞動供給曲線的形狀表現為一條向後彎曲的曲線。它指勞動供給曲線呈現出的勞動供給量隨著工資上升先增加後逐漸減少的特徵。
為什麼勞動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後彎曲的供給曲線?
勞動供給取決於工資變動所引起的替代效應收入效應,隨著工資增加,由於替代效應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閒暇,從而勞動供給增加,同時,隨著工資增加,由於收入效應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的閒暇,從而勞動供給減少,當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時,勞動供給隨工資增加而增加,當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時,勞動供給隨工資增加而減少,一般規律是,當工資較低時,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當工資達以某個較高水平時,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因此,勞動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後彎曲的供給曲線。

概述

後彎勞動供給曲線是指勞動供給曲線的形狀表現為一條向後彎曲的曲線。它指勞動供給曲線呈現出的勞動供給量隨著工資上升先增加後逐漸減少的特徵。
薩繆爾遜(P.A.Samuelson)和諾德豪斯(w.D.Nordhaus)在談到後彎的供給曲線時用的例子有兩個,一個是勞動供給,一個是7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的石油供給。這兩個例子的現象雖然相同:都是隨著價格上漲而先供給增加,然後隨著價格的繼續上漲而供給減少。
就一個人的生活質量而言,勞動時間(想獲得一定數量的收入而必須投入的時間)和閒睱時間基本是替代品,但一定程度上又是互補品。收入和閒睱都能給 自己帶來幸福,並且勞動時間和閒睱時間又是此消彼長的,所以它們是替代品。同時,如果有了一定的收入做保障,閒睱時的享受質量可以更高一些,所以收入對閒 睱有互補的作用;而閒睱對勞動也有一定的互補作用,“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平時的娛樂和休息使自己精神愉悅,那么工作的效率也會因此而大提高。

意義

參見圖1和圖2,橫軸H為閒暇,縱軸Y為收入,E為初始狀態點。當勞動價格工資為W0時,可以得到相應的預算線EK0,與U0相切於A。當價格上升到W1,W2時,相應的預算線EK1,EK2分別與U1,U2相切於B,C點。每一個切點都對應著一個最優閒暇量H0,H1,H2。相應的勞動供給量分別為(16-H0),(16-H1),(16-H2)。於是可得勞動供給曲線上三個點a,b,c。聯接A,B,C得價格擴展線PEP,聯接a,b,c得勞動供給曲線S。
圖1 時間資源在閒暇和勞動供給之間的分配
勞動供給曲線是向後彎的,當W較低時,隨著W的上升,消費者將減少閒暇,增加勞動供給,勞動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當工資漲到W1時,勞動供給量達最 大。繼續增加工資,勞動供給量不增加反而減少,勞動供給量從W1處起開始向後彎曲。

相關介紹

數學 社會 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