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夼村

1992年投資5萬元,全村吃上自來水。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60公斤。 1978年以來,全村發展果樹20公頃。

基本信息

村莊由來

後夼村又名尋虎夼。相傳明末年間,有一獵人追趕一隻老虎,追到一山上,突然老虎不見了,獵人到處尋找,不見蹤影。後人就叫此山為尋虎山,後夼村亦稱尋虎夼。村莊就位於尋虎山腳下,膠州市的最南部,洋河鎮駐地南4.8公里處,南與前夼相連,西臨山洲水庫,北靠膠州西石景區,東與李家莊、裴家莊為鄰。全村面積4620畝,耕地1460畝。
據後夼村王氏相傳,最早是由王始祖王文貴在明末清初,從高密逃荒遷徙,距今已有300多年。後又有陳進舉從膠南市美逃荒來到後夼村,距今約250年。張連必在180年前,從杜村鎮大劊家溝村遷來。韓姓在200年前,從本地石前莊遷來。現共有王氏、陳氏、張氏、韓氏、李氏、宋氏、邵氏七姓,240戶,720人。

大事記

1941年3月本村解放。
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81年投資5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2年投資5萬元,全村吃上自來水。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6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5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到400公斤,比1978年增長15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07公斤,總產29.5萬公斤。1978年以來,全村發展果樹20公頃。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達到702萬元,其中農業700萬元,林業2萬元。 第二、三產業村內第二、三產業寥寥無幾,收入微薄。

政區人口

位於艾山山脈西南部,與前夼、東小夼三村坐落於山坡下的三條大溝之間,按照三川為夼的說法稱之為後夼,前面的村莊為前夼,東南方向的村莊為東小夼。2005年底,全村共有250戶人家,村總人口數720人。

經濟狀況

2005年,全村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46公頃,糧食作物耕種面積106公頃,全年蔬菜總產量21噸,果園面積10公頃,水果總產量268噸。全村大牲畜存欄數180頭,家禽存欄0.6萬隻,肉類總產量132噸,禽蛋總產量9噸,全村農業生產總值354萬元,工業生產總值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16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