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帝王譜

公元九五四年,郭威病死,其養子內侄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 公元954年去位 公元959年去位

介紹

五代-後周
公元九五一年,原後漢樞密使郭威,在自己留家屬慘遭殺戮、自己又面臨被殺的情況下,起兵反。他先稱,後稱帝,建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改元廣順,是為周太祖。郭威即位後,致力改革後漢的弊政,並對契丹和北漢採取有限度的禦敵守勢,以求穩定局勢,發展生產,由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元九五四年,郭威病死,其養子內侄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世宗即位後,恢復原姓,故也稱柴世宗。世宗一改過去軍事上的守勢,主動四面出擊,籌劃統一的戰爭。他先取得了秦、鳳、成、階四州,又恢復了淮南十四州;可惜還未把契丹驅逐出長城以外,北漢仍未滅掉,年僅三十九歲的周世宗柴榮便於汴京病逝,其時為公元九五九年。世宗卒後,他的兒子,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是為周恭帝。次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領兵北伐時,發動了「陳橋兵變」,由將士皇袍加身,旋即發兵返京,滅亡後周。中國歷史上紛爭煩亂的五代,從此結束。
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陝西、安徽、江蘇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的一部分。歷三帝(二姓),共十年。

五代-後周帝王譜

公元951年登基
公元954年去位
太祖(郭威)
出生:公元904年--去世:公元954年(在位3年)
郭威,後漢時任樞密使,950年,攻入開封,951年稱帝,建立後周,郭威針對前朝弊政,進行了一些改革,刑罰有所輕減,某些苛稅被廢止,部分官田散給佃戶,停止州府南郊進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人民的壓迫剝削。郭威在五代確是一位較好的皇帝。他死於954年,時年51歲
公元954年登基
公元959年去位
世宗(柴榮)
出生:公元921年--去世:公元959年(在位5年)
郭榮,郭威義子。即位後進行政治改革,取得成功。史稱“周世宗英毅雄傑,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震懾夷夏,可謂一時賢主”.世宗有雄才大略,致力於全國統一,顯德元年,親率大軍在高平(今屬山西)與北漢、遼國的聯軍決戰,大敗北漢軍,迫遼軍退走,初步鞏固了北部邊防。二年,發兵擊敗後蜀,收復秦(今甘肅秦安北)、階(今甘肅武都東)、成(今甘肅成縣)、鳳(今陝西鳳縣東)四州。此後,他三次親征南唐。南唐主李□被迫獻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縣,與後周劃江為界。六年,世宗又親自統軍北征,很快收復莫(今河北任丘北)、瀛(今河北河間)、易(今河北易縣)三州和瓦橋(在今河北雄縣)、益津(在今河北霸縣)、淤口(在今河北霸縣東信安鎮)三關,計十七縣。正當大軍挺進的關鍵時刻,柴榮病重,遂回師開封。六月,病逝.他死於959年,時年39歲。
公元959年登基
公元960年去位
恭帝(郭宗訓)
出生:公元950年--去世:公元973年(在位1年)
恭帝郭宗訓,世宗子。即位時才7歲。禁軍首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恭帝遜位,死於973年,時年2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