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信息社會

後信息社會,又稱後比特社會、流量社會、數字社會、量子社會、相對論社會或知識創意社會。繼人類遊牧狩獵時代、農耕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網際網路時代之後的一個以大眾創新、用戶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量子新時代。強調需求導向、用戶參與的創新2.0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徵。後信息社會的許多高科技公司就通過創造巨額的網際網路數字流量來創造巨額的社會財富,Google,百度就是這樣的數字流量公司。由此可見,傳統的商業模式被相對論的後信息社會商業模式所顛覆。一句話,創意就是核心競爭力,創意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工業科技是第二生產力,農業科技是第三生產力。

當國人大談手機即將進入3G時代,歐美,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的人們正在談論手機即將進入4G時代。同樣當我們談論即將進入信息社會的時候,歐美,日本,新加坡等一些國家的人們已經在談論如何面對知識社會、後信息社會。後信息社會是繼工業時代和資訊時代之後的一個以大眾創新用戶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新時代。強調需求導向、用戶參與的創新2.0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概述

1996年日本著名邏輯思維科學家大雄建村在《新思維革命》一書中率先提出後信息社會的概念。後信息社會是從工業化社會進入信息社會25年以後,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目的信息經濟活動迅速擴大,創新活動隨著信息、知識的擴散也逐漸演變成更廣闊的公眾參與。創新民主化進一步帶動創新形態的嬗變,以大眾創新、用戶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形態逐步顯現,需求牽引、服務導向的的下一代創新逐漸取代生產導向的工業生產活動而成為國民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服務於創新的信息資源和智慧型資源已經在國家五大資源(物質資源,能量資源,信息資源,智慧型資源,生態資源)中占據主導地位,並在社會信息化和國民經濟信息化中起先導作用和戰略作用的富強民主文明社會。後信息社會的特徵是哲思時代(哲學創新思維取代常規形式思維),以開放創新、大眾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創意經濟動漫產業,奇思妙想成為生活時尚和創意產業等。後信息社會的口號是掌握先進社會觀念和先進思維方式而且會思考的人比擁有大量知識和專利文獻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競爭力。後信息社會的人才特徵:1.先進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2.先進的思維方式。3.先進的學習方式。4.先進的知識結構。5.先進的生活方式。6.先進的清潔生產方式。樹立哲學思維觀念,取代終身學習觀念。會思考的人淘汰不會思考的人,培養會思考的人比培養會學習的人更重要。《新思維革命》取代《學習革命》。:“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後的局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要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江澤民同志1995年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7頁)

相關詞條

農業社會,刀耕時代,土地是稀缺資源,農業經濟,農具水利大規模創新。社會歷史名言“民以食為天,君以民為天。”

工業社會,機器時代,資本是稀缺資源,工業經濟,機械設備大規模創新。工業社會也叫後農業社會。社會歷史名言“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

信息社會,網路時代,知識是稀缺資源,知識經濟,高新技術大規模創新。信息社會也叫後工業社會。社會歷史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後信息社會,哲思時代,創意是稀缺資源,創意經濟,設計理念大規模創新。以大眾創新、用戶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是其特徵。信息生產,知識生產,創意生產,體力勞動,腦力勞動,活力勞動,藍領工人,白領員工,金領高管 社會歷史名言“吾一日三省其身”“思考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