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後

九零後

“90後”是“80後”的派生詞,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有時泛指1990年以後至2000年之間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90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的優先體驗者。由於中國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目前多數尚未成年。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的社會價值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90後代表著祖國新一代、會成為國家的頂樑柱。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90後”是指“80後”的派生詞,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有時泛指1990年以後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90後與80後相同,均出生在改革開放後,故常與80後一同被探討。但不同的是,90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的優先體驗者。由於中國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目前多數尚未成年。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的社會價值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90也在一直的努力在這個社會生存。

家庭

90後的家庭突破了很多傳統,父母的生活態度有了很大改變。他們主張獨立與開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業與高質量的生活。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脫離不了金錢,不能從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勢必使他們產生叛逆的心理。同時,90後的很多家庭都有過拆散重組的現象,這樣無疑帶給他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創痕,使他們變得冷漠與自私,缺乏應有的溫暖感與親切感。

部分家長在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感到了迷茫,他們現在成了孩子的“錢包”;指責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沒有他人。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來越差,學習成績令人擔憂,與孩子的溝通存在很大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已經喪失了很多本應該擁有的快樂。還被冠以問題少年,覺得十分委屈,以至於矛盾雙方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與父母之間有代溝。

教育

由於時代變遷,國家經濟轉型,“90後”的父母們當他們剛剛成家立業就遇到了與他們從小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大相逕庭的體制改革——多年沿襲的“鐵飯碗”被打破了。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職業,需要靠自己奮鬥,許多人被捲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壓力使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90後的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經歷了多次教育改革,雖然體驗過“減負”、“素質教育”。這個時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還是學習壓力、升學壓力。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使得部分90後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

信息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網路的迅速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90後的生活。

1999年,中國只有四百多萬網際網路使用者。而到2010年的今天,有了四億人。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7歲到15歲之間的中國兒童中,超過70%至少上過一次網。如今超過一半的城鎮兒童家中有網際網路連線。

在教育方面,由於從1997年以來的一系列改革已經讓中國教育體系慢慢脫離死記硬背,邁向注重獨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後也與前一代中國人的學習方法大為不同。

主要問題

90年代後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慾望心強烈、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也導致少年犯、早戀,網癮、暴力叛逆等刺激反應現象的出現,這些已經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他們迫切需要孝心、愛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學會平等、尊重和承擔責任。90後出生後,父母應該多應該多關心他們,而不是去指責,多與孩子溝通。

心理健康

有關數據大致表明,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極的心理特徵,如心理問題、焦慮水平、抑鬱水平等逐漸增多或增高。例如,從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慮得分增加了約8%,敵對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從1989年到2005年,抑鬱得分增加了約7%。同時,部分積極的心理特徵,如自尊水平卻在逐漸下降,從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關於我國青少年的心理變遷,仍尚無大規模的長期追蹤研究。由於知識經驗的相對增多,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相對發展,他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不斷廣泛而深入。特別是對新的自我的發現,使他們的心理活動開始指向自己的內部世界,指向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此時他們逐漸出現了心理上的閉鎖性。這種閉鎖性,使他們不再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較高,選擇條件也比較苛刻,此時,他們很難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產生心理共鳴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並由此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但由於社會化的要求,他們又強烈地想與人交往,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開心理的大門。但由於很難找到這種知音,他們常常感到煩悶不安。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很迷茫。

—— 但是如果心裡迷茫的孩子,我們建議應該讀讀高爾基的《童年》。

社會關注

一項關於“90後”社會調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調查對象否認不關心社會。該調查結果所顯示的最鮮明的特點是“富於個性與創造力”,但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同時“90後”也是充滿自信的一代人。 四、社會評價 “一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哈羅德·羅森堡 《荒漠之死》 每個時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別的關注,因為他們身上打上了標誌這個時代的鮮明烙印。對於新一代,似乎都有人來褒貶一番,或者憂心忡忡,或者讚揚嘉許。但是,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犯過錯誤呢?不同時代人們給予的定語都不同,我們可以記起的詞語有過去的“ 迷惘的一代”、 “憤青”、“垮掉的一代”,到現在的“新新人類”。但不論怎么說,每個人都是歷史長鏈中的一環,只是歷史賦予每個時代的使命都不同。 90後終將有一天成為中國的主人翁,同樣是獨生子女,但90後和70後、80後一代卻顯出非常的不同。關於90後,有的開始關注他們這個群體,有的可能還沒有注意到,他們已經開始展露出他們這一代人特有的行為方式。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指出,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某個角度說,雖然90後還沒有真正登上社會的舞台,還處在被呵護、被教育的階段。但這一代孩子,由於整個變革中的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普遍地早熟,他們從一開始,就樂意成為消費社會、技術時代的寵兒。 不論如何,“90後”所暴露出的問題絕非僅是他們自己造成的,這對於社會和家長的溝通與引導方面同樣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90後從出生開始生活環境相對前幾代優越許多,但是有時候會跟70後,80後的人產生代溝。90後的人追求的是新潮!沒有經歷過歷史和政治上的動盪,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由於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除父母外,親情觀相對淡薄,在這樣的生長環境裡,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幾代人來說,更顯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國的信息發展迅速,同時由於“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湧入中國,各國交流日益廣泛。而90後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與前人有很大不同,所以90後也是新一代的接班人。

90後與傳統文化

漢服運動是由民間發起的草根運動,主體參與人群以70後、80後和部分90後居多(80後、90後占主體),中心力量是年輕白領和在校大學、國中、高中學生。也有不少受周圍親友影響的少不更事的兒童及成熟、穩重的中老年人加入。

確切的說,漢服運動是不分年齡、性別、職業、興趣的傳統文化支持者,以復興漢民族傳統服飾為切入點,來試圖影響大眾進而發揚傳統文化的舉動。其活動區域除組織及討論活動計畫的網際網路外,多為大中城市所在的高等院校、具傳統意義的事業單位、景點、公園等。

穿古服、讀古籍、過民俗節,組織鄉學講座……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傳統文化知識並不豐厚,但卻表現出一種捍衛傳統文化的堅定心態。 這些人並不是古稀老人,而是一批被稱為“80後”“90後”的年輕人。

而如今,90後的更迷戀於麥可.傑克遜的舞蹈與音樂,陶醉守在迪士尼的快樂,也沉醉於拉丁舞的動感十足,更沉醉在萬聖節的神秘中……在某個角落裡,一些傳統文化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消失了。我很欣賞西方文化的高貴典雅,卻忘記了自己詩歌中國人,卻忘記了東方文化的韻味。有一天,我猛然想起在那個憂傷江畔旁,屈原從那裡跳洪自盡,今天我們用賽龍舟、吃粽子去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在那個繁花似錦的夜晚,我們一起去看那五彩的燈會,一起去吃那白白的和雪一樣的湯圓……這時,我才意識到,記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隨著我們這一代的誕生而不經意間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看著張燈結彩的聖誕節,看著感恩的季節——感恩節,看著香味四溢的肯德基、麥當勞,我的心不禁一陣悲涼,不知道還會有誰去興致勃勃的賽龍舟,還會有誰去靜靜地聆聽牛郎織女,還會有誰去念“知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當我們幻想著聖誕節的時候,聖誕老人會給我們送來精美的禮物。萬聖節時想著怎樣去嚇唬人玩兒,愚人節時去戲弄別人!可是,會有誰想過自己的國家節日呢?

90後,他們會更有責任不讓我們國家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與文明流失。

特點

1、平均智商超過了以前的同齡人,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

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

3、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難理解的古怪愛好;

5、內心世界:從童年就開始變“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

6、比較了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且價值觀更加現實;

7、市場消費觀念強烈,但名利作用被過分強化;

8、張揚自我個性,相對比較缺乏團隊忠誠感;

9、網路時代的廣闊事業,信息和知識豐富,但內心有時較為空虛;

10、內心比較孤獨,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

11、心理比較脆弱,沒什麼危機意識。

12、比較忽視親情,喜歡互相模仿

偏差

1)很多孩子學習焦慮、急躁、厭惡學習。2)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90後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些孩子會不自覺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採取過激的行為。

3)嫉妒心比較強:有些學生嫉妒心比較強,看不慣別人比他(她)強,我沒有的別人不能有,不允許別人比我“拽”,否則他們就會搞些小動作,甚至會想方設法讓你“拽不起來”。

4)有強烈的反叛意識:許多“90後”學生有自己的觀點,敢於反抗,對父輩、學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說法和規定敢於質疑,語言的創新性更強。這是這一代人的顯著特點,但是有些時候他們的反叛意識也會出現偏差。一旦在學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說偶然的停水、停電,有些學生(包括平時比較老實的學生)便會通過起鬨、製造混亂來宣洩心中的情緒。

5)極力表現與眾不同:一部分學生在學業上無法做到出類拔萃時,會選擇其他各種方式獲得心理滿足。比如說,上課調皮搗蛋、起鬨,穿奇裝異服,試圖通過這樣的表現來獲得“與眾不同”的感覺,引起老師和同學關注,尋求心理平衡。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經有部分男生戴著耳環、打著耳釘、染了發,有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歡的日韓明星的穿著打扮。

6)對網路十分依賴:青少年上網現象被稱為“網路海洛因”,也是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因素。迷戀網路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諮詢的,他們往往都知道迷戀網路的害處,又無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7)早戀現象頻繁發生:由於青少年不能完全的控制自己,造成青少年早戀現象頻繁發生,嚴重的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導致未成年女性懷孕,流產屢見不鮮。

8)青少年還具有很強的叛逆心理,有些青少年有時會罵自己的父母,有些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對自己父母凶。不想自己父母的感受,

價值觀念

更加理性化的一代

市場經濟的法則、競爭機制的強力、機會資源的有限,以及全球化的浪潮變

得更加具體和真切,無疑將使“90後”變得不僅更加理性、務實,而且更加開放、坦然。例如,面對將在一定時期記憶體在的巨大就業壓力,他們的擇業觀念更加實際、更加靈活,面對異常激烈的職場競爭,他們的心態更加冷峻、更加淡定。在行動層面上更加重視規則,在機會面前更加注重實力。

更加人本化的一代

中國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進程,尤其是現代化的成就在逐漸地彰顯人的價值。而21世紀之初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把以人為本作為了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成長在這種氛圍之下的“90後”,價值觀中的人本化取向將是極其鮮明和強烈的。例如,更加熱心公益事業,更加反感對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變態。

更加個性化的一代

中國社會正在從同質社會向異質社會變遷,以僵化的、單一的形式傳遞文化的同質社會,所塑造的是從眾人格;而以彈性的、多樣的形式傳遞文化的異質社會,所塑造的則是自律人格。從眾人格的特徵是它的共性化,而自律人格的特徵則是它的個性化。“90後”將是大力張揚個性的一代,這種個性張揚將從衣著、髮型等個人生活領域向參與、表達等社會生活領域擴展。 充滿著各自特性的新一代。

更加世俗化的一代

當社會的理性化趨勢不斷擴張的時候,科技的力量、市場的強勢等所導致的緊張、忙碌,使得很多人沒有時間去回眸歷史、思考意義、接近自然,人更多地是存活於當下,較少知道何謂超越性的關懷和終極性的追求。在為了生存層面的生活中,多獲得一些資格證書,比多讀一些哲學書,更加實用。

更加娛樂化的一代 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似乎一切社會生活領域都被娛樂化機制所滲透,娛樂成為社會運行的拖拉機和潤滑劑,而娛樂本身也成了一個產業。娛樂社會的勃興,不僅表現在娛樂明星產生的周期縮短,而且表現在娛樂成為一種大眾共同的消費品。娛樂明星的收入常常是一般人收入的許多倍,就是娛樂價值的一種最好證明。處在這種背景下,娛樂從一開始便成為“90後”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不僅如此,他們還時常引領社會的娛樂潮流。 現在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知識,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語錄收集

1、找朋友的概念,太落伍了,遇到一個是一個,有啥子了不起的。

2、千萬別像老爸一樣老土,戴著眼鏡寫情書。

3、過去談朋友是先問別人有朋友沒有,現在得問別人是不是同性戀。暈死。

4、錢從什麼地方來,不用我管,老爸老媽都還年輕呢。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的優勢。

5、誰為前途操心,還不如把心思花在每天到哪家迪廳去HIGH上。

6、別問我是誰,請與我相戀?哈,上代人都為我們設了戀愛的方式,不錯。

7、性有什麼了不起,陌生人見了面,不都要首先問你性什麼嗎?

8、責任是父母的事,作為新一代,我們的責任就是放棄責任,活出輕鬆。

9、世上本沒有對與錯,是因為說對與錯的人多了,便有了對與錯。

10、結婚生子,注定自己是傻子,90後非主流人物

11、如果確定不了到底愛誰,那就先戀愛,如果確定不了是否戀愛,那就先同居。

12、愛與床是可以分開的。上床了只是因為在床上方便,前提多了上床動機就不單純了。

13、工作難找,但男朋友不難找。靠工作養活不了人,就換個思維讓男人養活。

14、歷史無法後退,因為歷史是沿著時間的單行道。連紅燈都不能讓它停住。

15、不喜歡老師的教條,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偏偏對我們講說不好,很虛偽。

16、有些老男人好色,以為年輕女孩子都缺錢花。

17、課本必須考過就丟,考過了還提起絕對是書呆子。

18、這個時代愛傻子都可以,千萬別愛書呆子。因為傻子可能是某方面的天才,但書呆子絕對是傻子。

19、每天的心情,與明星相關,這絕對是90後活得更有品味的表現。

20、在日常生活中,規規矩矩穿衣的人不可交。

21、沒有性維持的愛情,不堪一擊、

相關事件

2008年以來,網上接連暴出校園90後性早熟的N重門視頻,使得“摸奶門”、“脫褲門”“校雞門”等紅遍網路,也讓越來越多的目光聚集到這些低俗事件的主角——90後身上,許多聲音甚至認為90後已經成為網路毒藥。

對此,一位90後代表站出來喊冤:網路毒藥的帽子不公平,90後問題的關鍵在於學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專家指出,與其說90後是網路毒藥,不如說是網路把90後一代的青少年給毒害了。然而,到底是誰毒害了誰,則需要全社會的反思。

傑出代表

90後資訊時代,大多數是獨生,有優越的生活環境,但他們正在迅速長大。

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的他們,社會在他們面前,壓力也與他們一起,所以,需要更多的人給予指導。

90後不缺乏個性的時代,在不缺乏個性的時候,也要懂的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90後資訊時代,大多數是獨生,有優越的生活環境,但他們正在迅速長大。

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的他們,社會在他們面前,壓力也與他們一起,所以,需要更多的人給予指導。

衍生詞語

泛90後:80後末,88年以後生人。最早由誰提出已不可考證,但曾由此建立了一個同名網站。

9 5 後:顧名思義,95年後生人。一般認為88年後生人與90、91年生人思維相差不大,而95年以後生人因為完全進入免費義務教育階段,許多國家政策也更優於95年以前,所以這個群體被一些人認為應獨立於90後。

過渡期:指88年~92年生人,這個群體出生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從他們身上既可以看到80後的影子,也會存在90後的特點,因此應獨立於80後和90後。在他們看來,真正的90後是92年後生人,真正的80後則是87年前生人。

1990年 黃雪辰 女 2006年世界青少年錦標賽水上芭蕾單人冠軍1990年 龍清泉 男 北京奧運會舉重冠軍、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1998年 林浩 男 四川映秀鎮抗震救災小英雄1990年 曾軼可 女 快樂女生10強、原唱天使1990年 吳子尤 男 《誰的青春有我狂》作者1990年 張忠濤 男 10526字的世界第一超級對聯作者1990年 叮噹 男 春節聯歡晚會《我和爸爸換角色》《講故事》演員、童星1990年 許豪傑 男 90後寫手、自稱其部落格為“90後部落格第一人”1990年 丁仕源 男 17歲創辦了自己的文化公司1990年 芯子 男 網路寫手、為綿陽市場信息報撰寫關於“90後”的專欄。 -

未來發展

30年的對外開放,一是使中國成功地從計畫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使人的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以及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老百姓對世界的了解是很少的。改革開放30年後,幾乎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有了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年齡越輕,接觸的新事物就越多,就越新潮,與世界的距離也更近。90後的孩子與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是同步的。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90後”新生代的沉著鎮定、堅強勇敢卻不得不讓抱有成見的人所刮目相看,一個個年幼孩子的英雄故事不由得人們不敬佩不已、感動不已。他們直面災難、毫不退縮,奮不顧身、捨己救人,敢於擔當、勇於負責,“90後”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改觀了人們以往的評價。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日子,參加本次閱兵的部隊的主體是“80後”、“90後”新一代官兵,他們的表現也是令人讚賞。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大量的“80後”、“90後”青少年充當了世博園區內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親臨一線投入了世博園區的服務和保障,他們的表現也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好評。其中,被俗稱為“小白菜”的志願者們還成為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文學界

楊子軒、林卓宇、薛彬、張牧笛、蘇笑嫣、陳昂、余慧迪、孫夢潔、柳香川、李晉、周麗晶、慈琪、林汐、原筱菲、李軍洋、吳子尤、張悉妮、後博寒、高璨、另維、唐朝、張天順、魏天一、甘佐羅、李樹津、呂日陽、艾濺果、陳勝、柯雪、時迪芬、軒轅青陽、與鶴遄(姜曉堯)、鄧守強、關永昊、陸小峰、賀怡雲、楊雨辰、花落(青春文學網創始人)劉碩(穎花文學社創始人之一)、趙罡輝(穎花文學社創始人之一)、劉建江(穎花文學社創始人之一)

曲藝界

王鋼

IT網路

李望、劉建江

商業圈

馮華南(馮華南物資公司)、段洛寵、趙俊傑、伊霖鑰、陳昂、陳曉柏、丁仕源、忠武楨、顏瑋良、王鴻翔

政治圈

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即現任的第十一世班禪)

模特業

郭雅朦(世界旅遊小姐中國賽區三十強、非誠勿擾女嘉賓)

模範者

2010感動中國特別獎:勇救落水兒童的長江大學學生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