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辛格

彼得·辛格

彼得·辛格( Peter Singer),現任教於澳大利亞莫納虛大學哲學系。其代表作《動物解放》一書從1975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幾十個國家出版。英文版的重版多達26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彼得·辛格 彼得·辛格

彼得·辛格(Peter Albert David Singer,1946),澳大利亞和美國著名倫理學家,現任教於澳大利亞莫納虛大學哲學系。曾任國際倫理學學會主席,是世界動物保護運動的倡導者。其代表作《動物解放》一書從1975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幾十個國家出版。英文版的重版多達26次。

彼得·阿爾伯特·戴維·辛格於1946年6月6日出生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他的父親恩斯特·辛格(Ernst Singer)和母親科拉·雷娜塔·歐本海姆·辛格(Cora Renata Oppenheim Singer)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攻占奧地利後的猶太難民。恩斯特·辛格從事於進口茶和咖啡生意,而科拉·辛格則是一位醫生。辛格的三位祖輩都死於大屠殺之中。

辛格就讀於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在1967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還在1969年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然後他前往英國的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學習,並於1971年獲得了博士學位。

他先後在牛津大學、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和墨爾本邦多拉(Bundoora)的拉特洛布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教書。在1977年,他在墨爾本城郊的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擔任哲學系教授。他在1999年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生物倫理學系的教授。辛格與別人共同編輯出版了《生物倫理學》(Bioethics)這本期刊。

辛格的《動物的解放》(Animal Liberation)(1975)開創了現代的動物權益保護運動。辛格用了物種歧視(speciesism)這個詞,把它與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聯繫起來,闡明了他的“人類支配非人類動物”的觀點。他將人道地對待動物的運動比作女性和黑人解放運動相。他使用哲學觀點反駁了聖經中人類支配動物的觀念。

他的《實用倫理學》(Practical Ethics)(1979)一書被廣泛用作套用倫理學的教科書。辛格自己著書或與人合著,並編輯了許多文章和超過25本的書籍。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動物權益保護運動在全世界範圍內以驚人的速度擴大。人道對待動物協會(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和美國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是動物保護方面的主要組織。

成名作品

1973年4月5日,彼得·辛格在《紐約書評》上撰文,首次提出“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詞。辛格在這篇文章基礎上寫成的《動物解放》一書出版,“動物解放”一詞由是深入人心,並成為30年來風起雲湧的動物權利運動最為響亮的口號。

作品影響

《動物解放》一書自在英國出版,隨後又有了德、意、西、荷、法、日文種的譯本,促使讀者嚴肅地思考我們應當如何對待非人動物的問題。從某種根本的意義來說,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天然擁有某些基本權利,但我們仍然把世界上大多數有感知能力的動物排除在外,由於排斥在我們的愛護和關懷之外,我們便惡待它們。很多人讀了本書,受其影響,很多人認為不能再支持那種殘忍、暴虐並危害環境的肉食業了,於是他們成了素食主義者,力圖過一種不致使其他動物無辜受難的生活。環境方面的理由也起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有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本書的道理:在西方社會中十分典型,大量消耗動物製品的生活方式,對於環境來說是一種災難。健康方面的考慮也是人們轉向素食的一個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那些放棄或減少肉食而增加水果和蔬菜的人,其受癌症與心臟病的威脅也將減少。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當西方人開始意識到食用過多肉、蛋和乳製品是一個錯誤的時候,中國卻在這方面開始增加消費,中國肉類消費已占世界生產和消費總量的1/4,而且還在迅速增長。其結果將是數以十億計的動物終生悲慘地生活在狹窄、陰暗、不見天日的圈內,而不能享受自由、天然的野外生活。而為了生產足夠的飼料,又將對農業造成更大的壓力,使更多的山野失去天然植被而被闢為耕地。為了生產更多的牛肉,將會有更多的森林被砍伐,更多的草原放牧過度,出現更多的沙漠。所有這些都將消耗更多的能源,往大氣中排放更多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從而引起溫室效應、乾旱、颶風和海平面上升。而中國的心臟病、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病率也將很快超過西方。作者呼籲:肉食已成為當今一大道德課題。肉食虐待動物、不利健康、浪費資源、毀壞環境。如果不改變動物生而為人類口中之食的看法,也就難以改變自己對整個自然的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