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太極

彭祖太極,是中華傳統養身 方法之一。2010年8月,四川省彭山縣在旅遊和教育界內強制推廣彭祖太極,引起民眾和專家的質疑。

簡介

彭山組織中國小體育教師、機關事業單位代表共200餘人培訓彭祖太極教練員彭山組織中國小體育教師、機關事業單位代表共200餘人培訓彭祖太極教練員

彭祖導引術是中華的健身養生方法,距今已四千餘年,是彭祖四大養生術之根本。

彭祖太極拳秘術是傳統太極拳法同彭祖導引養生術及中醫經絡學說相結合的產物。它由彭祖太極十六式和彭祖養生八式組成。該拳法簡便易學,不僅保留了傳統太極拳的優點,更是融入了彭祖導引養生術之精髓;既能健身養生,又能技擊防身,達到“外練筋﹑骨﹑皮 ,內練精﹑氣﹑神…”,“內外兼修”之功效。

彭祖太極十六式拳風圓潤﹑剛柔﹑灑脫,拳姿雅靜﹑輕盈﹑舒展。行拳以心意為指導,以采自然之氣為根本,遵循彭祖強調的“不能一日陰陽不修”的引導原則。達到拳理與自然,人性﹑養生的高度統一,在統一中追求平中見奇,綿里藏針的情趣,再配以彭祖養生八式作輔助,達到心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彭祖養生太極拳對多種慢性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堅持習練,能激發人體自身潛能,增強免疫力,對於中樞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均有良好的功效。

彭祖太極養生秘術實可謂:觀之至簡至明,求之至深至奧,思之至微至妙。

強制推廣

旅遊界

四川彭祖山景區所有工作人員上班前都要集中打10餘分鐘的“彭祖太極”。不會打者將被扣除獎金,甚至被辭退。彭山縣旅遊局局長稱,此舉旨在展示、宣傳彭祖文化,弘揚和推動彭祖養生文化的發展。

民眾反應

景區的環衛工人李大姐一語中的,“導遊打太極還有點說頭,要我們也要打太極,難道要我們掃地也要用太極的姿勢?”其實李大姐不明白,領導“一時心血來潮”,就能在全縣上下變成行動,在街頭巷尾掀起“彭祖太極”的高潮,那種成就感是我等平民百姓永遠不能理解的。

教育界

彭山縣政府網2010年8月26日報導,為弘揚長壽養生文化,提升全民身體素質,讓彭山人更愛彭山。連日來,該縣組織全縣中國小體育教師、機關事業單位代表、企業代表共200餘人進行了彭祖太極教練員培訓。此次培訓共分三期,採取分別培訓的形式展開。不過,這則報導中的一句話更令人關註:“據有關部門負責人稱,下一步擬在全縣部分學校試點,將課間操改為彭祖太極。”

民眾反應

有學生家長表示,從作用上講,課間操主要是調解學生身心,鍛鍊身體,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如果改為“彭祖太極”,據他所知,這套太極拳動作非常緩慢,而且音樂聲非常沉悶,是否適合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學生,還值得商榷。
專家建議

“彭祖太極取代課間操?增加可行,取代就有些欠妥了。”四川師範大學教科院教授劉世民表示,當前編排廣播體操有一定科學性,通過每節動作,可以對學生健康起到一定作用。如用彭祖太極將其完全取代,這似乎有點欠妥,他建議彭山教育部門將取代改為增加。
四川省教育學會秘書長紀大海也表示,彭祖太極取代課間操,此舉不妥。對孩子身體健康來說,如彭祖太極編排的動作,與當前推行廣播體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對此舉表示贊同。相反,如彭祖太極動作尚未具備廣播體操的科學性,那彭山當地教育部門應謹慎對待這次“取代”,因為教育者的第一要義,就是要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個人建議,教育部門可將彭祖太極作為體育課第三課程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增加學生體育課的文化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