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濟涉

彭濟涉,香港著名國畫藝術家,廣東揭西五雲鄉人。學藝於廣州市立美術學院,對日抗戰期間,輾轉移居香港。1958年,與李研山、趙少昂等共組「香港中國美術會」,為創會委員之一。曾於「長城電影製片公司」作布景美術電影製作,先後完成電影《蕩婦心》、《血染海棠紅》、《說謊世界》、《方帽子》、《瓊樓恨》等的布景創作。後開設「濟涉畫院」,開班授徒、培育後俊;亦常於上水鳳溪中學客串國畫導師,可謂桃李滿天下。其作品曾於多個個人展及團體展中展出,足跡遍布東亞、英、澳等地。

基本資料

主要榮譽:

作品曾參展《慰勞前方將士書畫展覽會》,併入選全國美術展覽會。
1937年中華民國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專集,彭濟涉先生以《詹林雅集》入選
1949年香港長城電影公司開幕,獲聘為美術佈景主管人員,參與拍攝電影
1958年,李研山先生、趙少昂先生等創辦香港中國美術會,彭濟涉先生亦屬創辦人之列。
曾任《香港中國美術會》永遠會員及當選多屆執行委員,編印有《彭濟涉畫集》一冊(1972年)
獲邀請遠赴馬來西亞吉隆坡(1974年)舉行個展
怡保、砂勞越(1976年)舉行個展
1977年參加第一屆亞洲藝術作品展覽
1998年獲臨時區域市政局屯門區委會邀請參加《屯門國粹節.中港名家書畫展覽》展出
2014年11月21日-23日,獲中國香港美術會主辦《嶺南墨韻流芳彭濟涉作品展》

個人概述

彭濟涉(1914-2005),香港著名國畫藝術家,字卓峰,原籍廣東揭西五雲鄉人。學藝於廣州市立美術學院,得名師李研山、李金髮、趙少昂、黃君璧、黎雄才等指導。對日抗戰期間,輾轉移居香港,落地生根。1958年,與李研山、趙少昂等共組「香港中國美術會」,為創會委員之一。曾於「長城電影製片公司」作布景美術,先後完成電影《蕩婦心》、《血染海棠紅》、《說謊世界》、《方帽子》、《瓊樓恨》等的布景創作。後開設「濟涉畫院」,開班授徒、培育後俊;亦常於上水鳳溪中學客串國畫導師,可謂桃李滿天下。作畫數十載間,其作品曾於多個個人展及團體展中展出,足跡遍布東亞、英、澳等地。

職業生涯

彭濟涉,生於1914年,字卓峰,原籍廣東揭西五雲鄉人。彭濟涉的作畫生涯,始於戰前的「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其時,「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李金髮校長矢志拓展校務,得名畫家李撫紅的老師、嶺南畫派領袖人物高劍父老師的引薦,禮聘了趙少昂入主中國畫系。其後,蘇臥農、葉永青、黎雄才等「嶺南畫派」人物,亦相率去投。「廣州市立美術學校」自此奠下了嶺南派的基業,負起了培育才俊的桿擔。云云學子之中,「彭濟涉」漸漸成為諸君子眼中其中一位好學猛進的精英份子。彭濟涉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習畫時,得名師李研山、李金髮、趙少昂、黃君璧、黎雄才等指導;閒時又隨嶺南派大師高劍父學花鳥蟲魚走獸等科,深入堂奧,頗得諸位真傳。故到港多年後,每逢彭濟涉舉辦個人畫展,趙少昂都為其題字,以捧場支持。

及後日軍侵華,「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無奈暫時解散,李研山、趙少昂、彭濟涉等師徒輾轉移居香港。秉持「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弘揚國粹的精神,師徒等人在港成立「香港中國美術會」,彭濟涉成為會中執行委員之一。惟生活所趨,彭濟涉於港初期,只能收拾山河川壑的墨跡。教過幾年書,後到「長城電影製片公司」當布景美術師來。雖說電影場景創作與潑墨山水可謂風馬牛不相及,惟彭濟涉寓畫自娛,總算回歸本行。於「長城電影」的幾年間,完成的電影布景創作十來套,包括《蕩婦心》、《血染海棠紅》、《說謊世界》、《方帽子》和《瓊樓恨》等等。

及後諸年,彭濟涉重執教鞭,先後受聘於九龍塘學校及粉嶺公立學校,一面作育英才,一面以自己工餘時間提筆作畫、開班授徒,追尋自己念念不忘的夢想。晚年,彭濟涉開設「濟涉畫院」,專注於其水墨山河,並於畫院開班授徒,擔起承傳國粹的責任及抱負。同時,彭濟涉亦受邀成為上水鳳溪中學國畫班的導師。

彭濟涉為人低調簡樸、重家庭,視子女如命,多年來為子女的生活奔波勞碌。然而,其作畫從不間斷,畫藏豐富;畫風不為勢趨,遊歷廣闊,往往以往往以新穎的角度與構圖,抒發懷中對自然與鄉野的嚮往之情。多年間,彭濟涉亦多次參與多國的國畫聯展,亦於香港、東南亞、英國、澳洲等地,舉辦其個人畫展;聞名傾慕者與搜購作品者大不乏人。於彭濟涉去世後十年,其家人為圓其遺願,重新整理彭濟涉於故居的大量作品,編輯成《濟涉河山-彭濟涉作品集》,並於2014年11月假香港大會堂舉辦一連三日的《彭濟涉作品展》,展出多幅彭濟涉的精彩作品,以懷緬彭濟涉一生對國畫水墨的熱情和貢獻。

個人榮譽

1. 作品曾參展《慰勞前方將士書畫展覽會》,併入選全國美術展覽會。

2. 1937年中華民國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專集,彭濟涉先生以《詹林雅集》入選

3. 1949年香港長城電影公司開幕,獲聘為美術布景主管人員,參與拍攝電影

4. 1958年,李研山先生、趙少昂先生等創辦香港中國美術會,彭濟涉先生亦屬創辦人之列。

5. 曾任《香港中國美術會》永遠會員及當選多屆執行委員,編印有《彭濟涉畫集》一冊(1972年)

6. 獲邀請遠赴馬來西亞吉隆坡(1974年)

7. 舉行個展怡保、砂勞越(1976年)舉行個展

8. 1977年參加第一屆亞洲藝術作品展覽

9. 1998年獲臨時區域市政局屯門區委會邀請參加《屯門國粹節.中港名家書畫展覽》展出

10. 2014年11月21日-23日,家人偕香港中國美術會主辦《嶺南墨韻流芳彭濟涉作品展》

11.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1) 說謊世界 (1950) .... 置景 (2) 蕩婦心 (1949) .... 美術(製作設計) (3) 血海仇 (1951) .... 置景

風格演進

彭濟涉的畫,概括來說,可分成三個階段。在抗日戰爭前後,他的作品以山水為主,風格大都師承趙少昂及黎雄才。在香港落地生根而後,他的畫力圖擺脫老師的影響,開始樹立自己的形象。他精研大自然,然後有了胸中丘壑,對傳統的技法便可進行突破,引發了對筆墨技巧的創新。無論對萬壑千岩,土木奇花,他都舉重若輕地繪入畫圖中。此外,他開始加重著色的藝術表現,更加肯定這個世界彩色繽紛的一面,把美的東西變得更美。在此時期的優秀作品,可說比比皆是。就中如《春到人間》∶一種桃紅柳綠,青山白屋, 鬧之情,歷歷照人眉宇。以及《滿林秋色映清溪》∶亦一片清和,而無肅殺之象。《夏日觀瀑》∶大有我愛夏日長,清風自南來之感,悠閒舒適,靜坐觀瀑。《雪山行》∶則騎驢踏雪,悠閒自賞,四時之景色不同,彭濟涉均能一一刻劃入微。此外,《農村春曉》、《近水人家》及《新界風光之松山小築》三幅,用筆更是輕快。《雨後雲山》則以米家水墨法出之,濕潤之極,畫中潑以青綠靈光,份外精采。彭濟涉那一幅《丹荔》,嫣紅翠綠,一派意象之作,栩栩如生,傳神萬分。彭濟涉最崇敬的畫家之一,是他的老師黎雄才。不難發現的是,彭濟涉的畫經常有著黎雄才的影子,也不時會看到宋、元諸家給郭熙、范寬等大師的風範,正是這種取精用宏,博採眾長的學風,為他個人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促成了他那真實而優美、秀麗而又雄偉的藝術風格。

人物評價

趙少昂老師曾贈此七絕,以形容彭濟涉畫功造化,只消輕描兩三筆,即有意境萬千重∶「萬水千山造化工,幾株疏柳入空濛,煙雲出沒多變幻,都在彭君筆墨中。」

前香港電台《壚邊檐下》節目主持人周炎亦對彭濟涉的畫詣推崇備至。周氏曾言道∶「彭老之畫,乃集各名師之大成,蔚成一派。他鍥而不捨數十年,未嘗或輟,創作既多,成就乃大。抑以其平易近人之情,江海容人之量,謳融於丹青靈府之間,給蘇韓之文,樂天之詩,冒大氣磅礴,而又老嫗能解。彭濟涉繪事造詣既深,猶不以自炫,不以自珍,筆觸所至,無所不在。舉凡嘉陵山色,錦幛濤聲,廬舍光輝,煙雲變幻。若水邊籬落,黃昏飄梅萼之香,雨籜風梢,淡月映幼篁之翠。若魚禽生態,形神現於丹青,草木奇珍,智慧生於靈府。」又道彭濟涉「得折衷之神髓,集中外之精華,雪裡芭蕉,超然物外。胸中丘壑,意在筆兒。檐宇蕭蕭,描盡民間疾苦,雲山渺渺,寫盡宇宙雄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