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村山華僑農場

海南省彬村山華僑農場創建於1960年,是國家為安置歸難僑而興辦的國有農業企業。先後安置了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2000多人。

位置簡介

該場位於瓊海市境內北緯19°,東經110°,瓊(海)-文(昌)省道107公里處,距離省會海口市107公里,瓊海市區12公里,距龍灣港2公里。全場現有土地面積4.17萬畝,已辦土地確認證3.36萬畝,未辦證0.96萬畝。總人口6575人。全場有21個生產隊,一個橡膠加工廠,基層管理人員62人;場辦事業單位有1所完全國小帶帽國中、2所完全國小,中小學生475人,教職員工65人;1所醫院,醫護人員34人。場部機關設定場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社區辦公室、生產經營部、計畫財務部、工會6個辦事機構。機關管理人員42人。
農場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經營橡膠胡椒和熱帶水果。現有作物面積:橡膠8689畝,其中2006年淘汰更新3700畝,現有開割面積4000多畝,剩有膠樹40000多株。2005年“達維”強颱風前年產乾膠750噸,災後年產乾膠產量銳減到120噸;胡椒麵積5708畝,年產胡椒乾果約500噸;熱帶水果面積1439畝,年產鮮果約70噸。
目前,農場現有總資產1079萬元,固定資產淨值513萬元;總債務1049萬元。2006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200萬元,國有經濟經營總收入882.7萬元,總支出981.9萬元,經營虧損99.12萬元,全場勞動收入7500元,人均收入2600元。
建場47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林業總公司、省外事僑務辦公室關心和支持下,在全場廣大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務院有關華僑農場農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檔案精神,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發揮優勢,搶抓機遇,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經過幾代歸難僑同胞的艱苦創業,逐步形成了橡膠、胡椒兩大主導產業,熱帶水果種植業也得到迅速的發展。歸難僑職工的生活得到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績。

問題和困難

1、場辦社會負擔沉重。場辦學校、醫院、治安等社會性職能機構,每年社會性支出近200萬元。

2、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缺乏發展資金。
3、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不配套,設備老化,場際道路80%為泥土路面,此外,全場還有7050平方米危房缺乏維修改造資金。
4、拖欠社會養老金無法解決。農場經濟基礎差,發展緩慢,經濟收入有限,全場參保人員都是農業職工,災後農作物損失嚴重,無力上繳社會養老金,到2006年底,全場共拖欠社會養老金392萬元。此外,全場還沒有參加城鄉社會醫療保險
5、受2005年強颱風“達維”影響後,全廠生產破壞嚴重,經濟收入減少。目前,要發展生產,缺乏發展資金,工資難以發放,職工生活困難面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