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定村

彬定村,地處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耕地總面積140.9畝,鄉村人口156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基礎設施建設良好,全村已實現三通,有水有電,但缺少路燈。

基本信息

彬定村簡介

彬定村地處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興港鎮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前沿,隨著北海煉油異地改造石化項目全面開工,鐵山港公共碼頭基本建成投產,100萬噸鎳合金、北海德誠新材料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各個工程隊熱火朝天奮戰工地,每天數百台車輛穿梭忙碌,整個彬定村也成了鐵山港(臨海)工業區開發建設的主戰場。

征地搬遷

該村以“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和諧新村”為載體,以開展“黨員服務項目先鋒行”活動為抓手,建立以落戶項目為主線,區、鎮、村項目負責人為節點,村黨小組聯繫廣大民眾的“點—線—面”黨組織(黨員)服務重大項目責任網絡,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帶動作用,做好征地搬遷和服務項目建設工作,確保哪裡有項目,那裡就有黨員發揮作用。在項目征地搬遷過程中,不僅自己帶頭搬遷,還主動說服其他親屬搬遷。大山村黨員陳錫玉就是其中之一,被譽為大山村“搬遷第一人”。

經濟發展

彬定村把服務民眾、為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貫穿學習實踐活動的始終。建立了鐵山港區農村首個“農事村辦全程代理服務站”,就近為民眾代理低保、救濟金申請發放,計生服務手冊辦理及相關證明材料,家電、汽車、機車下鄉補貼和各項惠農資金髮放、求職登記及城鎮居民醫保登記等事項。開展活動以來,共接受民眾委託代理事項86件,辦結76件,在代理中發放的資金總額為12931.63元,民眾不出村就可以把事辦好。
彬定村還通過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建設了農家書屋,成立了村級調解庭,推動了農村文化建設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修建村級公路、建設人飲工程,逐步解決民眾行路難、飲水難、住房難問題。下一步,繼續服務好項目,服務好民眾,特別是征地搬遷民眾,為他們排憂解難,辦實事,做好事,建設好我們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4萬元,占總收入的32.5%;畜牧業收入27.85萬元,占總收入的4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5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11.6%;第二、三產業收入7.55萬元,占總收入的11.3%;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人,省內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6輛。該村到2009年底,34戶都居住土木結構住房。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有鄉村人口15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1人。農業人口156人,勞動力8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41人,漢族15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州立民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紫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開會通知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0頭、牛7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