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曲腹盆

彩陶曲腹盆

手制的泥質紅陶古代食具陝西華縣泉護遺址出土了一件手制的泥質紅陶古代食具,敞口而深曲腹。盆的外表遍施紅彩為底色,此即考古界所習稱的\"陶衣\"。陶衣之上,是用黑彩繪出的二方連續的幾何紋樣,母題由圓窩紋、三角紋和斜線構成。這種造型和構圖,是廟底溝類型的典型風格。

彩陶曲腹盆介紹

彩陶曲腹盆

規格: 高13.8厘米 口徑40厘米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新石器時代
類型質地類型: 陶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收藏地: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彩繪圖案生動中透出神秘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件彩陶盆,彩繪圖案集中於上腹部。其彩料選用紅與黑的搭配,因而具有熱情與冷峻的對比。而冷色調的構圖中,又以曲線的柔美和布局的對稱,顯出了旋轉與流動的韻律和節奏。色澤、線條與布局的匠心,代表了這一時期彩陶藝術的最高成就。它既不同於早期彩陶完全寫實的風格,也有別於晚期極度抽象符號化的畫風,而是在曲線為主的幾何紋樣中強調連續、開放和律動,在生動的同時透出一絲神秘。這種風格的形成,源於廟底溝期仰韶文化的高度發達與繁榮。

廟底溝類型廟底溝類型因河南陝縣廟底溝遺址而得名。由半坡類型發展至廟底溝類型,仰韶文化進入了繁盛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炊食具有圜底陶釜、灶、甑、曲腹盆、小口尖底瓶等。彩陶工藝非常發達,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最高水平,多為紅地黑色,還出現了白色陶衣,圖案主要由圓點、鉤葉、弧邊三角及曲線組成的帶狀紋飾,與半坡類型的彩陶模擬動物紋樣的寫實風格迥然有異。據研究,半坡類型的動物紋樣以魚為主、廟底溝類型的幾何紋樣則可能是由鳥類動物紋演變而成,因此這兩種類型的古代文化,可能代表了兩個分別以魚、鳥為圖騰即崇拜物的原始部落。我國古代曾有許多關於鳥的傳說,如以金烏作為太陽的象徵。廟底溝類型彩陶鳥紋大概就是這一觀念的源流。而從金烏代表太陽神這一現象反觀,廟底溝時期鳥紋的大量出現應是與當時的太陽神崇拜有關。

陶衣與化妝土陶衣工藝就是在陶器的外表施一層彩料,罩及陶器全身,形同穿了一件外衣。後世的瓷器裝飾也有類似做法,不過改稱為"化妝土",但均是以妝奩喻指工藝。這種工藝的意義在於既可以掩飾陶器表面的缺陷,也可通過底色與主題圖案的色澤對比強化構圖效果。

由食具到量器盆在古代是重要的食具,主要是用來盛貯水和食品的。盆腹的深而曲,除視覺上的美觀外,還具有防止食品或水濺溢的功能。後來,盆由盛貯器演變為一種量器,荀子曾說一畝地能產穀物數盆,即此意。據研究,作為量器的盆,其容量是十二斗八升。至於盆地、盆腔之類的辭彙,均是以食具盆的形狀來喻指他物而成為習語,可見盆對現實生活的影響是如何的深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