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

張鳳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

張鳳山,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

研究方向

頸椎退變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診斷、治療和預防;椎管內韌帶骨化病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

教育經歷

119841984-

1984-1990 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 大學本科。1990年獲醫學學士學位。

1997-2001 北京大學醫學部 外科學(骨科) 臨床醫學博士。

2001年獲日本小兒骨科學會獎學金資助赴日本大阪醫科大學邀請對該大學進行訪問,主要交流脊柱外科的治療經驗。

2004年赴美國丹佛脊柱疾病中心,脊柱教育與研究所訪問學者,主要學習和交流頸腰椎疾病的手術治療。

工作經歷

1990-1992低年住院醫師。

1992-1995高年住院醫師。

1995-2000 主治醫師。

2000-2007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2007-至今 主任醫師。

科研成果

1. 序貫套用降鈣素和甲狀旁腺激素骨重建過程作用的實驗研究

2. 套用椎間融合器行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

3. 套用椎體間融合器行頸椎前路融合術對融合率、頸椎曲度的影響

4. 慢性壓迫性頸脊髓病新動物實驗模型的建立與評估

5.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對頸椎曲度和活動度的影響

6.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的形態學研究

7.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的分子機制

8.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對整體頸椎曲度、局部頸椎曲度、頸椎穩定性的影響

9. 頸椎病所致假性胸廓出口綜合徵的診斷與治療

10. 椎間孔及椎間孔外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影像學診斷

11. 頸椎後路椎板成型術及選擇性椎間孔擴大術治療頸椎病

12. 頸椎病診斷中的誤區

13. 頸椎病合併退變性頸椎後凸畸形

14. 下頸椎後凸畸形手術矯形方法

15. 套用骨化塊漂浮法減壓手術治療椎管內韌帶骨化的初步總結

16.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

17. 頸椎後路再手術

18. 頸椎前路內固定失敗原因分析

19. 下頸椎前路內固定

20. 小兒椎間盤炎

21. 頸椎後路手術指征頸椎後路側塊內固定術技術

22. 頸椎後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

23. 頸椎後路內固定術指征

24. 影響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選擇的年齡因素

學術兼職

中國老年學會脊柱和關節專業委員會常委、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獲獎情況

(一) 1991年獲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優秀住院醫獎;

(二) 1998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獎;

(三) 1998年“椎間孔與椎間孔外腰椎間盤突出症頂臨床特徵與治療方法的研究”

課題獲北京醫科大學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表彰;

(四) 1999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獎;

(五) 2006.10,論文“單節段頸椎前路減壓融合治療頸椎病的回顧性分析”被中國

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評為優秀論文;

(六) 2009年被海淀區醫學會評為2009年度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工作成績突出獎

主要論文

1.張鳳山,婁思權,張克等。膝關節游離體致腓總神經損傷2例報告。骨與關節損傷雜誌 1996; 11(2):104.

2.張鳳山,陳仲強,張魯等。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馬尾神經損傷的分型及其預後(附60例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誌 1997;7(2):50-52.

3.張鳳山,陳仲強,黨耕町等。椎間孔與椎間孔外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影像學診斷。中國脊柱脊髓雜誌 1999;9(5):246-249.

4.張鳳山,黨耕町,王志國等。降鈣素對正常成年雄性大鼠骨重建過程的影響。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00;4:1

5.張鳳山,黨耕町,序貫套用降鈣素和甲狀旁腺激素骨重建過程作用的實驗研究。中華醫學雜誌, 2001,81(14): 836.

6.張鳳山, 頸肩臂痛。中華全科醫學。2001,7(4):516-517。

7.張鳳山,劉忠軍,陳仲強等。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的手術治療。中華創傷骨科雜誌。 2006,8(12):1139-1143。

8.張鳳山,孫宇,馬慶軍等。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的臨床特徵分析和診斷。中華創傷雜誌。2007,23(3):185-188。

9.張鳳山,潘勝發,李邁等。強直性脊柱炎合併頸椎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2007,22(3):186-188。

10. Xu Nan, Shan Dai, Chun-ting Li , Xue-rong Chen , Hong-shan Zhao, Feng-shan Zhang, Qing-hua Song. Novel deletion mutation of TRPS1 gene in a Chinese patient of 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 type I. [J] Gene523 (2013) 88–91. Correspondence to: Dr. ZHANG Fengshan.(責任作者,SCI收錄,影響因子2.5)

11. 於淑溫,張潭澄,張鳳山等,國人青年男性新鮮屍體胸椎X線斷面解剖及CT測量。北京醫科大學學報 1991;  23(4):259-263.

12. 陳仲強,黨耕町,張鳳山,腰椎椎體後緣離斷症。北京醫科大學學報 1995;  27(6):447-449.

13. 劉建純,卓小為,陳仲強,張鳳山。68例胸腰椎骨折臨床治療報告。中國醫師雜誌。1999,1(11):41-43.

14. 王少波,蔡欽林,黨耕町,秦茂春,王立舜,李邁,張鳳山。單開門頸椎管擴大術後第五頸神經根麻痹。中華骨科雜誌。1999,19(12):716-718。

15. 王少波,蔡欽林,黨耕町,王立舜,李邁,張鳳山。單開門頸椎椎管擴大成型術的遠期療效觀察。中華骨科雜誌。1999,19(9):519-521。

16. 楊玉傑,王金銳,孫宇,潘勝發,張鳳山等。交感型頸椎病患者頸部運動後椎動脈血流的觀察。中國超聲醫學雜誌。2002,18(9):706-708。

17. 張 立,張鳳山,蔡欽林,黨耕町,劉忠軍,孫 宇,李 邁,王少波,周 方, 氫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對頸髓損傷繼發低鈉血症的不同影響. 中國臨床康復 2003 vol7:902。

18. 孫宇,張鳳山,潘勝發 “錨定法”改良單開門椎管成型術及其臨床套用中國脊柱脊髓雜誌 2004年第14卷第9期 517-519。

19. 劉延青 張鳳山,孫 宇 頸椎病患者突出椎間盤的MRI測量及臨床意義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 2004年第 14 卷第3 期。

20. 潘勝發,孫 宇, 李 邁, 張鳳山, 磷酸鈣人工骨在頸椎前路椎間融合治療頸椎病中的套用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 2004年第 14 卷第3 期。

21. 潘勝發,孫宇,張鳳山,張立 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在脊髓型頸椎病圍手術期套用的探討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 2005年第15卷12期 713-715。

22. 潘勝發 李邁 王少波 張鳳山 孫宇 頸前路短節段自體骨融合治療頸椎病的前瞻性研究 中華外科雜誌2005年2月第43卷第4期 ,2005,.43,.4。

23. 孫 宇, 潘勝發, 張鳳山, 張 立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治療頸椎間盤疾患的早期臨床觀察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 2006,16(2):85-89.

24. 孫 宇, 潘勝發, 張鳳山, 李 邁, 王少波, 張 立, 熊 建 椎管狹窄合併巨大椎間盤突出或骨贅的脊髓型頸椎病的手術治療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 2006,16(5):346-350.

25. 孫宇,潘勝發,張鳳山等,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治療頸椎病的近期臨床效果及出現的問題。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1):13-17.

26. 周非非,孫宇,王少波,張鳳山等。頸椎病外科治療結果評價體系的探討。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1):25-59.

27. 趙衍斌,周非非,孫宇,劉忠軍,張鳳山,潘勝發。影響Bryan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後置換節段活動度的因素。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4):245-248。

28. 於淼,孫宇,劉忠軍,張鳳山等,相鄰雙節段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療效的初步觀察。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9。,19(1):34-38.

29. 周非非,趙衍斌,孫宇,張鳳山等,Bryan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後異位骨化形成的臨床因素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9,19(1):39-43.

30. 邱素均,孫宇,張鳳山等,單開門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保留一側肌肉韌帶複合體對頸後肌肉容積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0,20(5):401-405.

31. 趙衍斌,孫宇,張鳳山等,單節段ProDisc-C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對頸椎曲度和活動度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0,20(8):677-680.

32. 孫宇,趙衍斌,周非非,張鳳山,潘勝發,劉忠軍。Bryan 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對頸椎曲度影響的研究。脊柱外科雜誌。2011,9(5):260-262。

33. 於淼,孫宇,劉忠軍,潘勝發,張鳳山。保留單側肌肉韌帶複合體頸椎椎板成型術近期療效的比較研究。中國微創外科雜誌。2011,11(1):76-80.

34. 孫宇,趙衍斌,周非非,張鳳山,潘勝發等。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後對相鄰節段退變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1,21(6):474-479。

35. 楊辰,張鳳山,姜亮,劉忠軍。綿羊慢性壓迫性頸脊髓病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評估。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1,21(8):685-690。

著作譯作

主編

張鳳山等主編。實用骨科手術彩色圖譜。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主譯

張鳳山 主譯。脊柱病例精粹。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副主編

魯玉來主編,張鳳山等副主編:腰椎間盤突出症第二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年8月。

參編

1.張鳳山,陳仲強。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複習試題集。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458-475。

2. 張鳳山,婁思全。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複習要點。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653-671。

3. 張鳳山。椎間盤再手術:技術要點。脊柱外科技術。黨耕町 主譯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12月。PP78-81。

4. 張鳳山。頸胸內固定技術。脊柱外科技術。黨耕町 主譯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12月。PP82-87。

5. 張鳳山,蔡欽林。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第一版。主編:魯玉來,蔡欽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5月。PP218-253。

6. 張鳳山,婁思權。下頸椎損傷。創傷骨科學。主譯:王學謙,婁思權,侯筱魁,李世民。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7年1月。PP799-824。

7. 張鳳山,陳仲強。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脊柱外科學。主編:侯樹勛。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9。PP709-726。

8. 張鳳山,孫永生。軟組織腫瘤和留樣病變。骨與關節疾病診斷學。主譯:王學謙等。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9年1月第一版。PP4169-4207。

9. 張鳳山。第二章:脊柱外科套用解剖。脊柱外科學。主編:陳仲強等。2013年10月,第一版。PP11-32。

10. 張鳳山。第二十四章:頸椎病外科治療。脊柱外科學。主編:陳仲強等。2013年10月,第一版。PP261-280。

11. 張鳳山。第二十五章:頸椎病外科治療併發症與處理。脊柱外科學。主編:陳仲強等。2013年10月,第一版。PP281-292。

12. 張鳳山。第二十六章:頸椎病再手術。脊柱外科學。主編:陳仲強等。2013年10月,第一版。PP293-301。

13. 張鳳山。第二十七章: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脊柱外科學。主編:陳仲強等。2013年10月,第一版。PP302-314。

14. 張鳳山。第七十章:兒童頸椎椎間盤鈣化。脊柱外科學。主編:陳仲強等。2013年10月,第一版。PP827-8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