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

孫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

副教授,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骨科頸椎專業組組長。

研究方向

脊柱外科,重點為頸椎疾患。

教育經歷

1979年8月——1984年7月: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系,醫學學士。

工作經歷

1986年6月——1988年7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1988年8月——1990年5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住院醫師。

1990年6月——1994年1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1994年1月——1994年7月:英國ABERDEEN大學醫學院骨科研究醫師。

1994年8月——1998年7月:獲得英國國家專科行醫執照,在英國ABERDEEN大學醫學院骨科從事臨床工作。在此期間有機會充分了解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制及管理方式。

1998年8月——2004年7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暨脊柱外科研究所領導核心組成員、頸椎外科專業組負責人,主持頸椎外科專業組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

1999年9月——11月獲得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國際上最著名的骨科專業學術委員會)的獎學金,赴瑞士日內瓦大學附屬醫院進修創傷骨科和脊柱外科的內固定理論和技術。

2004年8月——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副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暨脊柱外科研究所領導核心組成員、頸椎外科專業組負責人,繼續主持頸椎外科專業組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

科研成果

1990年首先在國內將頸椎側塊鋼板螺釘內固定技術用於頸椎骨折脫位的治療,並在2000年報告了該項技術長期隨訪的結果,並對手術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

1993年對頸椎椎弓根進行了形態學研究,確定了主要解剖和臨床套用的有關參數,在此之前國內外未見相同報告。提出頸椎椎間盤突出症和頸椎病是不同的兩種疾病,並對各自的特點進行了總結並介紹了鑑別診斷和治療方法。

2000年在國內外首先發現慢性壓迫性頸脊髓病(脊髓型頸椎病、頸椎管狹窄、後縱韌帶骨化)可以造成患者肺通氣功能的損害。

2001年系統總結了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特點和外科治療方法、時機的選擇,並在2002年報告了外科治療的隨珍結果,在此之前國內未見相同報告。

2002年證實頸椎小關節滑膜有大量的交感神經纖維存在,不穩定導致的創傷性炎症對頸椎病的發病具有重要作用。2001年套用國產磷酸鈣人工骨進行頸椎病前路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獲得成功,並在2003年報告了治療的隨訪結果,在此之前國內外未見相同報告。2002年系統總結了單開門頸椎管擴大術的長期療效觀察,證實了其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的確切療效,同時發現頸椎僵硬和軸性症狀是術後長期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的建議。

2003年在國內開始套用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技術――人工椎間盤(Bryan Disc)置換術治療頸椎病,對手術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並在2004年報告了近期臨床觀察結果。

2004年套用大鼠自體嗅成鞘細胞移植治療實驗性大鼠脊髓損傷獲得初步結果,該結果對於人類進一步探索脊髓損傷的有效治療方法具有積極的意義。2004年報告了一期前後路聯合手術與分期手術治療椎管狹窄合併巨大椎間盤突出的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對比研究結果,證實一期手術可以明顯提高改善率、縮短恢復期,在此之前國內未見相同報告。

2005年主持實施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套用微創技術治療頸椎疾病及其相關研究。

2006年與清華大學合作,對國產新型超聲手術刀在頸椎外科的套用進行了系統的基礎和臨床套用研究,尤其是對於超聲手術刀在頸椎外科套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為產品的改進和定型提供了實驗數據和理論依據,使國產新型超聲手術刀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年,採用平衡懸吊牽引結合外科手術治療重症頸椎後凸畸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治療了許多重症先天性和後天性頸椎後凸畸形的患者,其中一例後凸角度高達125度,在此之前國內外未見報告。

2007年在國際上首次報告了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的中長期臨床和影像學隨訪結果,證實了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不僅可以保留手術節段的活動度、同時對相鄰節段的繼發性退變還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2008年在國際上報告了影響Bryan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後頸椎活動度以及異位骨化的原因及對策。

2008年11月在國內報告了頸椎後路手術後軸性症狀的原因以及對策,採用保留一側肌肉韌帶複合體的單開門椎管擴大術治療伴有頸椎管狹窄的脊髓型頸椎病,明顯提高了手術治療效果,顯著降低了術後頸部慢性疼痛、僵硬的不良反應。

2009年11月在國內首先報告了Bryan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5年長期隨訪的結果,從臨床和影像學二個方面證實了這一高新技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0年11月在國內報告了套用一期前後路360度截骨術治療先天性頸椎側凸(斜頸)畸形及隨訪結果,證實了此項技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011年11月在國內報告了手術治療青少年上肢遠端肌萎縮症(平山病)的中期隨訪效果,提出了手術適應證和最佳手術時機。

學術兼職

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頸椎研究學組副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及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及脊柱非融合技術學組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脊柱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工作委員會委員。

華裔骨科學會理事。

北京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康復醫學會骨科學術委員會理事。

國際脊柱發展與創新學會會員(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dvanced Spine Surgery)。

國際頸椎研究學會會員(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通訊編委,《中華外科雜誌》通訊編委,《中國脊柱脊髓雜誌》常務編委,《中華骨科雜誌》特邀編委,《脊柱外科》編委,《骨科》編委。

獲獎情況

作為“頸椎病診斷與治療系列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獲得2001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作為”頸椎病診斷與治療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獲得200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作為”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獲得2003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主要論文

1. 脊髓造影加CT與MRI對頸椎病及後縱韌帶骨化診斷價值的比較——孫宇,蔡欽林,吳雲霞。中國脊柱脊髓雜誌,1992,2(2):57-58

2. 頸椎間盤突出症(附89例臨床分析)——孫宇,蔡欽林,黨耕町。中國脊柱脊髓雜誌,1993,3(6):248-251

3. 頸椎椎弓根的觀測及其臨床意義——孫宇,王志國,黨耕町,李志平。北京醫科大學學報,1993,25(4):279-280

4. 第二屆頸椎病專題研討會紀要——孫宇。中華外科雜誌,1993,31(8):472-476

5. 頸椎側塊鋼板螺釘內固定術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孫宇,王超,黨耕町,王少波,齊強,王志國。中華骨科雜誌,2000,20(3):150-153

6. 慢性壓迫性頸脊髓病患者的肺功能變化——孫宇,蔡欽林,黨耕町,符孔龍,史志澄,郭維忠。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0,10(3):139-141

7. 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外科治療——孫宇,蔡欽林,王少波,王立舜。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1,11(3):139-141

8. 脊髓型頸椎病發病與機械壓迫和頸椎不穩定有關——孫宇。中國醫學論壇報,2000,26(27):6

9. AO ASIF脊柱內固定——黨耕町,劉忠軍,陳仲強,主譯,孫宇,周方,齊強。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7:第1-3章

10. 壓迫性頸脊髓病可損害肺功能——孫宇。中國醫學論壇報,2001,27(37):10

11. 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外科治療隨診觀察——孫宇,蔡欽林,王立舜,王少波,黨耕町。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2,12(2):90-92

12. 頸椎病外科治療的回顧——孫宇,劉忠軍,黨耕町。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34(5):627-629

13. 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合併頸椎病治療及影響因素——孫宇,蔡欽林。中國誤診學雜誌,2002,2(12):1773-1775

14. 交感型頸椎病患者頭頸部運動後椎動脈血流的觀察——楊玉傑,王金銳,賈建文,苗立英,王艷濱,靳元,孫宇,潘勝發,張鳳山。中國超聲醫學雜誌,2002,18(9):706-708

15. 頸椎小關節滑膜的病理學觀察與頸椎病發病的關係——俞慶生,鍾延豐,孫宇,楊京平,張燕,王玉萍,韓志惠。頸腰痛雜誌,2002,23(3):177-180

16. 頸椎病的命名與分型應與病理損害相結合——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3,13(4):204-206

17. 單開門頸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對頸椎運動的影響——孫宇,潘勝發,陳景春,等。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3,13(4):212-215

18. 單開門頸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後軸性症狀與頸椎穩定性的相關研究——潘勝發,孫宇,朱振軍,等。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3,13(10):604-607

19. 磷酸鈣人工骨在頸椎前路椎間融合治療頸椎病中的套用——潘勝發,孫宇,李邁,等。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4,14(3):144-146

20. 頸椎病患者突出椎間盤的MRI測量及臨床意義——劉延青,張鳳山,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4,14(3):147-149

21. 矩形鈦質頸椎椎間融合器在頸椎前路融合術中的套用以及近期效果觀察——孫宇,潘勝發,陳仲強。中華外科雜誌,2004,42(6):4-7

22. 頸椎病外科治療中的若干問題——孫宇。中華外科雜誌,2004,42(23):33-35

23. “錨定法”改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及其臨床套用——孫宇,張鳳山,潘勝發,王少波,李邁,張立。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4,14(9):517-519

24. 頸前路短節段自體骨融合治療頸椎病的前瞻性研究——潘勝發,李邁,王少波,張鳳山,孫宇。中華外科雜誌,2005,43(4):21-24

25. 大鼠自體嗅成鞘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實驗研究——陳慶山,陳欣,楊磊,王珂,石獻忠,孫宇,潘勝發,於恩華,周長滿。解剖學報,2005,36(5):477-480

26. 青少年頸椎椎板切除術後後凸畸形防治的研究進展——吳艷剛,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5,15(11):55-56

27. 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在脊髓型頸椎病圍手術期套用的探討——潘勝發,孫宇,張鳳山,張立。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5,15(12):17-19

28. 成人、成年狗鼻腔黏膜成鞘細胞的純化、培養與鑑定——王珂,王君,陳慶山,孫宇,潘勝發,王麗,於恩華,周長滿。解剖學報,2006,37(1):26-29

29. 大鼠自體嗅黏膜移植修復胸髓損傷:形態學和行為學的驗證——陳慶山,陳欣,楊磊,王珂,石獻中,孫宇,潘勝發,於恩華,周長滿。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3):8-10

30.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治療頸椎間盤疾患的早期臨床觀察——孫宇,潘勝發,張鳳山,張立。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6,16(2):85-89

31. 椎管狹窄合併巨大椎間盤突出或骨贅的脊髓型頸椎病的手術治療——孫宇,潘勝發,張鳳山,王少波,李邁,熊建。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6,16(5):346-348

32. 陳舊性頸髓損傷的外科治療——姬洪全,周方,孫宇,劉忠軍,陳仲強,黨耕町。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6,16(6):405-408

33. 雲南白藥膠囊影響頸後椎板成形術圍手術期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潘勝發,孫宇,李鋒,李光輝,金大地,張忠民,羅卓荊,葉正旭,胡建華,邱貴興。中華醫學雜誌,2006,86(27):1888-1890

34. The comparison of single or combined operative approach for th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with multilevel anterior/posterior compression and huge disc protrusion or osteofyte formation.——Yu SUN, Shengfa PAN, Fengshan ZHANG, shaobo WANG, ma LI, jiang XIONG.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06, 15(supplement 4):s 481

35. 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的手術治療——張鳳山,劉忠軍,陳仲強,馬慶軍,李邁,孫宇。中華創傷骨科雜誌,2006,8(12):1139-1143

36. 頸椎病手術治療中只得關注的幾個問題——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7,17(2):95-96

37. The application of Bryan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and some relative issues. Yu SUN. Presented at 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CSRS), European Section, 23rd Annual Meeting, Leuven, Belgium. May,2007

38. The comparison of single and one-stage combined surgical approach for th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multilevel anterior/posterior compression and huge disc protrusion or osteofyte formation. Yu SUN, MD, Shengfa PAN, MD, Fengshan ZHANG, MD, Jian XIONG, MD. Presented at 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CSRS) 35th Annual Meeting,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Decmber,2007

39. 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的臨床特徵分析和診斷——張鳳山,孫宇,馬慶軍,劉忠軍,陳仲強。中華創傷雜誌,2007,23(3):185-188

40. 強直性脊柱炎合併頸椎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張鳳山,潘勝發,李邁,孫宇,婁思權。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2007,22(3):186-188

41. 頸後路椎管擴大成形術後遲發性頸椎硬膜外血腫合併C5神經根麻痹一例——周非非,張立,趙偉,於淼,孫宇。北京大學學報(醫學板),2007,39(4):443-444

42. 套用超生手術刀行頸椎雙開門手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孫宇,陳欣,史文勇,張毓笠,周兆英。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7,17(6):458-460

43. 彩色都卜勒超聲對交感型頸椎病患者保守治療後椎動脈血流的觀察——楊玉傑,李敬府,白志勇,王金銳,賈建文,孫宇,潘勝發。中國超聲醫學雜誌,2007,23(8):599-601

44. 圍手術期使用賽來昔布對腰椎手術患者的鎮痛作用——張立,歐國榮,孫宇,潘勝發。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7,17(8):619-622

45.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我們的未來?——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1):11

46. 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治療頸椎病的近期臨床效果及出現的問題——孫宇,潘勝發,張鳳山,張立,劉忠軍,周方,劉岩。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1):13-17

47. The X-ray and MRI assessment of upper and lower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minimal 2 years after single level Bryan disc replacement. Yu SUN, Yanbin Zhao. Presented at Asian Pacific Spine Arthroplasty Society (APSAS) 2008 Annual Meeting, Seoul, Korea, January, 2008

48. Range of motion after single level Bryan disc replacement: contributing factors. Yanbin Zhao, feifei ZHOU, Yu SUN. Presented at Asian Pacific Spine Arthroplasty Society (APSAS) 2008 Annual Meeting, Seoul, Korea, January, 2008

49. Clinical associated factors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following Bryan disc replacement: a retrospective study. feifei ZHOU, Yanbin Zhao, Yu SUN. Presented at Asian Pacific Spine Arthroplasty Society (APSAS) 2008 Annual Meeting, Seoul, Korea, January, 2008

50. Bryan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的中期隨訪結果分析——孫宇,趙衍斌,周非非,劉忠軍。中華外科雜誌,2008,46(5):333-337

51. 頸椎病外科治療結果評價體系的探討——周非非,孫宇,王少波,張鳳山,黨耕町。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1):

52. 頸椎病外科治療效果評價方法的進展——周非非,孫宇,黨耕町。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1):

53. 懸吊牽引預矯形手術融合內固定治療青少年頸椎嚴重角狀後凸畸形——張立,孫宇,李鋒,潘勝發,吳奉梁,孔清泉。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3):206-211

54. 影響Bryan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後置換節段活動度的因素——趙衍斌,周非非,孫宇,劉忠軍,張鳳山,潘勝發。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4):245-248

55. 關於軸性症狀。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8,18(4):

56. The X-ray and MRI assessment of upper and lower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minimal 2 years after single level Bryan disc replacement. Yu SUN, Yanbin Zhao. Presented at 8 Spine Arthroplasty Society (SAS) Annual Meeting, Miami, Florida, US, May, 2008

57. Cervical spine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clinical outcome. Yu Sun, MD, Fengshan Zhang, MD, Shengfa Pan, MD. Presented at 8 Spine Arthroplasty Society (SAS) Annual Meeting, Miami, Florida, US, May, 2008

58. 無症狀退變性頸脊髓壓迫:一種值得深入研究的臨床現象——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9,19(1):12

59. 相鄰雙節段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療效的初步觀察——於淼,孫宇,劉忠軍,張鳳山,潘勝發。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9,19(1):34-38、

60. Bryan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後異位骨化形成的臨床因素分析——周非非,趙衍斌,孫宇,張鳳山,潘勝發,劉忠軍。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9,19(1):39-43

61. 青年頸椎病的臨床特點及手術治療——姬洪全,周方,孫宇,劉忠軍,陳仲強,黨耕町。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9,19(2):117-120

62. CT、MR、X線聯合觀察骨贅填充頸椎cage的短期融合率——劉寧,孫宇。中華骨科雜誌,2010,30(04):346-350

63. 多節段頸椎退變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0,20(3):

64. 單開門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保留一側肌肉韌帶複合體對頸後肌肉容積的影響——邱素君,孫宇,張鳳山,潘勝發,於淼。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0,20(5):

65. 單節段ProDisc-C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對頸椎曲度和活動度的影響——趙衍斌,孫宇,張鳳山,陳仲強,劉忠軍。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0,20(8):677-680

66. Application of cervical arthroplasty with Bryan cervical disc: Long-term X-ra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llow-up results. Zhao Yanbin, Sun Yu, Chen Zhongqiang and Liu Zhongj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0,123 (21):2999-3002.

67. Open door expansive lamionoplasty and post-operative axial symptom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wo different procedures. Yu SUN, Fengshan ZHANG, Shaobo WANG, Li ZHANG, Shengfa PAN, Miao YU. Evidence-Based Spine-Care Journal, 2010, 1(3):27-34.

68.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可以減少相鄰節段退變和相鄰節段疾病——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1,21(1):3-4

69. Bryan 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對頸椎曲度影響的研究——孫宇,趙衍斌,周非非,張鳳山,潘勝發,劉忠軍。脊柱外科雜誌,2011 ,9(5):260-262

70. 單節段Bryan 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後異位骨化形成對置換節段活動度的影響——周非非,趙衍斌,孫宇。脊柱外科雜誌,2011 ,9(5):279-282

71.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後對相鄰節段退變的影響——孫宇,趙衍斌,周非非,張鳳山,潘勝發,周方,劉忠軍。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1,21(6):474-479

72. 保留單側肌肉韌帶複合體頸椎椎板成形術近期療效的比較研究——於淼,孫宇,劉忠軍,潘勝發,張鳳山。中國微創外科雜誌,2011,11(1):76-81

73. Sagittal Alignment Comparison of Bryan Disc Arthroplasty With ProDisc-C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Zhao Yanbin, Sun Yu, Chen Zhongqiang, Liu Zhongjun. 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 Techniques. 2011, 24 (6)

74. Comparison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five years after single level cervical fusion and cervical arthroplasty: a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SUN Yu, ZHAO Yan-bin, PAN Sheng-fa, ZHOU Fei-fei, CHEN Zhong-qiang and LIU Zhong-j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2,125 (22):3939-3941.

75.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再手術原因分析——潘勝發,劉忠軍,孫宇,張鳳山,王少波,李邁,張立。中華外科雜誌,2012,50(7):

76. 頸椎手術中並發椎動脈損傷的診斷與治療——王少波,孫宇,刁垠澤,李邁,張鳳山。中華骨科雜誌,2012,32(10):

77. Bryan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後5 年隨訪結果——孫宇,趙衍斌,周非非,張鳳山,潘勝發,劉忠軍。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2,22(1):1-7

78. 系統性回顧改良頸椎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的療效及其對軸性症狀的影響——牛碩,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2,22(1):

79. 單純前路與前後聯合入路矯形手術治療重度頸椎後凸畸形——鍾沃權,姜亮,孫宇,張鳳山,張立,劉曉光,黨耕町,劉忠軍。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2,22(3):235-240

80.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對相鄰節段繼發性退變的影響——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2,22(6):483

81. 平山病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劉鑫,孫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2,22(9):

82. 下頸椎椎弓根釘徒手置釘準確性的CT掃描評價及置釘技術要領——張立,陳安富,王勇,吳奉梁,刁垠澤,劉寧,孫宇,潘勝發。實用醫學雜誌,2012-28(19):

83. 平山病患者頸椎曲度和相鄰節段椎體屈曲度與脊髓萎縮的相關性[J]. 劉 鑫,孫 宇.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3,(6):514-519.

84. 平山病與非平山病患者頸椎椎間盤-關節突角的差異[J].唐 沖,孫 宇,潘勝發.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3,(7):577-581.

85.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ervical Arthroplasty Combined With Fusion Against 2-Level Fusion. Yanbin Zhao, Qi Li, Zhongjun Mo, Yu Sun, Yubo Fan, J Spinal Disord Tech 2013;26:347–350.

86.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with ProDisc-C artificial disc: 5-year radiographic follow-up results. ZHAO Yan-bin, SUN Yu, ZHOU Fei-fei and LIU Zhong-j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3;126 (20):3809-3811.

87.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cervical arthroplasty with U-shaped disc implant on segmental range of motion and loading of surrounding soft tissue。Zhong Jun Mo · Yan Bin Zhao, Li Zhen Wang, Yu Sun, Ming Zhang, Yu Bo Fan. Eur Spine J (2014) 23:613–621

88. 孫,宇.對頸椎前路融合與非融合手術混合套用的初步認識[J].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4,(1):8-9.

89. 唐 沖,孫 宇,潘勝發.平山病患者與非平山病患者鉤椎關節在CT上的形態學差異[J].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4,(1):13-19.

90. 孫 宇,唐 沖,潘勝發.平山病患者的臨床徵象與頸椎椎間盤-關節突角變化規律的相關性[J].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4,(1):25-30.

91. 周非非,孫 宇,張鳳山,王少波,李 邁,潘勝發.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術後軸性症狀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4,(6):505-509

著作譯作

參編

AOSpine手冊

骨科學

頸肩痛

脊柱外科手術技術與技巧

頸椎病

脊柱外科治療原則

脊柱病理學

脊柱外科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