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衢

"1949年1月,鄧寶珊在北平參加了起義,榆林的軍界普遍認為,上級起義了,下級哪有不起義之理。 1949年5月,隨鄧寶珊去北平的八十六師副師長張雲衢回到了榆林

人物簡介

張雲衢(1905~1982) 陝西蒲城坡頭鄉安王魏家村人。民國18年(1929)畢業於太原北方軍官學校,在陝北任井岳秀部炮兵營營長,所率的炮兵營連一門炮也沒有,騾馬倒是挺多,人稱騎兵營,且稱他“騎兵張”。後升任八十六師516團團長、第257團團長,抗日戰爭時期,率步騎4000餘人,三次猛攻包頭黃河南岸日偽軍據點昭君墳,斃敵數百。後去印度接受美國間諜訓練,加入中統特務組織,並加入國民黨與三青團。回陝後任八十六師副師長。35年(1946)8月,解放軍第一次圍攻榆林,他奉命抵抗,雙方死傷甚重。38年(1949),任八十六師代師長,隨傅作義鄧寶珊起義於北平,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後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58年,定為右派分子,以反革命罪逮捕,判處無期徒刑。1975年在全國統一寬大釋放國民黨縣、團以上人員時獲釋。1981年平反,任縣政協委員,1982年4月任陝西省政府參事室參事。

擊斃悍匪

1935年2月,曾任孫殿英部騎兵師長的悍匪楊猴小(楊耀峰)流竄到榆林西北的那拉堡、恍惚兔一帶搶掠,後又燒殺至東鄉雙山堡、建安堡、南鄉歸德堡一帶,揚言進攻榆林縣城。井岳秀派愛將左世允為剿匪總指揮,新兵訓練總隊長胡景通、騎兵團長鍾振國副之,率步兵張雲衢營、騎兵權德海營前往追擊,一直追到靖邊九里灘。楊匪幫逃的精疲力竭,正在睡覺,突遭襲擊,手足無措,楊猴小帶親信逃到橋畔,被張雲衢營士兵擊斃。

進攻紅軍

1936年6月黨中央撤出瓦窯堡,張雲衢得知紅軍準備放棄瓦窯堡,讓給東北軍,還知道紅軍在瓦窯堡多系機關、學校及後勤人員,軍隊不多,便想乘機劫掠一些物資。便親率300多名兵丁,加上民團和地主武裝,總共近千人,21日,發起進攻。這次行動,東北軍、西北軍不知道,連八十六師師長高雙成也不知道。

友好接觸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 9月,86師張雲衢團奉命開赴前線,將佳、米、吳、綏、清五縣防務,移交八路軍文團長接管。
1938年4月,高雙成派駐高家堡張雲衢團長,在趙通儒偕同下前往神府特區盤塘鎮,同防守黃河的黃羅斌司令員會晤,隨後渡河到晉西北岢嵐縣,受到彭紹輝司令員的接見,並參觀了教導團的訓練活動,聽了抗日模範事跡的介紹,受到了很大的教益。張還和黃羅斌司令商談防守黃河部署和互相關係。臨別時,張送給黃一些駁殼手槍子彈。
1939年夏,張雲衢團調駐府谷後,高雙成派他到晉西北興縣崔家崖會見賀龍師長和羅榮桓政委,並拜見續範亭先生,受到幾位領導的熱情接見。

阻礙起義

1948年春,國民黨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率領新編十一旅兩個團及八十六師二五八團一個營北上包頭,張雲衢隨鄧寶珊去北平。
1949年1月,鄧寶珊在北平參加了起義,榆林的軍界普遍認為,上級起義了,下級哪有不起義之理。二十二軍軍長左世允派出二十二軍參謀長張之因為首的4人和談代表,5月2日赴延安與中共西北局談判。
1949年5月,隨鄧寶珊去北平的八十六師副師長張雲衢回到了榆林,帶來了鄧寶珊解決榆林和平解放的兩種方案。一是漸變,讓榆林部隊北上包頭,和二十二軍二二八師(新編十一旅改編)會合,在包頭與綏遠的國民黨軍董其武部一同起義;二是突變,榆林部隊就地起義。本來派張之因到延安和談,完全符合鄧寶珊的“突變”指令,但是張雲衢出於個人目的,極力煽動左世允率部北上包頭參加起義,左世允也蠢蠢欲動,並電令張之因停止談判,返回榆林。包圍榆林城的解放軍不允許二十二軍北上包頭,左世允只好取消了該計畫;又電令張之因繼續談判。一心要把隊伍帶至異地的張雲衢,目睹自己的理想即要破滅了,急如星火要去包頭,被禮送出境,讓他找鄧寶珊將軍去。
1949年6月1日,駐榆林的國民黨二十二軍直屬部隊和八十六師,在我黨我軍長期積極爭取下,向全國發表通電,舉行了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