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斗

張阿斗(1898—1976) 沛縣人,徐州漁鼓名演員。又名張玉林,綽號“張侉頭”。因家境貧寒,14歲逃荒到沛縣馬橋村破廟裡,跟廟裡的張姓老道人學唱漁鼓。夜晚學唱,白天就能到周圍村莊去“唱門”,20歲又拜著名藝人班本西為師,正式從藝。抗日戰爭期間,張阿斗參加抗日游擊隊,經常深入沛城、龍固、鹿樓、敬安等日偽據點,以演唱漁鼓為掩護,蒐集敵偽情報。他外出演唱的傳統書目有《包公案》、《說岳全傳》、《金錢記》等。1976年去世,教授的徒弟有李教晴、王福銀、魏加升、郝允衡等,在當地均有一定影響。

基本信息

簡介

他夜晚學唱,白天就能到周圍村莊去“唱門”。20歲又拜著名藝人班本西為師,正式從藝。張阿斗的母親王氏,曾是當地有名的民歌手、故事手。她能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隨時隨地編成合轍押韻的小段演唱,生動活潑,生活情趣濃厚。民眾誇她“見啥會編啥”。張阿斗自幼受到薰陶,養成了自編自演的習慣。他把鄉鄰們的各種故事編成段子後,拿起漁鼓就唱。這些段子中的人和事都是村里發生的,聽眾就是當事人,所以大夥聽了感到格外親切、有趣味。抗日戰爭期間,張阿斗參加抗日游擊隊,經常深入沛城龍固、鹿樓、敬安等日偽據點,以演唱漁鼓為掩護,蒐集敵偽情報。1938年冬,八路軍正規部隊一一五師六八五團挺進到微山湖西,改稱蘇魯豫支隊,深入該地堅持地方鬥爭,張阿斗也為這支部隊提供情報、轉移傷員等。之後,他又把自己的長子張福銀送去當兵,後來在單縣龍王廟戰鬥中犧牲。張阿斗除了以演唱漁鼓作掩護為抗日武裝提供情報外,還編演大量的以宣傳抗戰為內容的唱段,如歌頌軍民團結戰鬥痛打日偽軍的《鹿樓大捷》、《羅庵子戰鬥》和斥責沛縣漢奸大隊長韓繼堯的《認賊作父》等。他外出演唱的傳統書目有《包公案》、《說岳全傳》、《金錢記》等。他說書不“死口”,即興發揮時往往增添很多內容,別的藝人一部書能說唱一個月,他一個半月也說不完,在沛縣享有“第一單條鼓”(即漁鼓)之譽。教授的徒弟有李教晴、王福銀、魏加升、胡世忠、陳寶亮、郝允衡等,在當地均有一定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