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和

張賢和

張賢和(1911—1935) 曾用名徐前進,海陽縣廟河前村人。民國18年(1929年),張在香山高級國小讀書時,發憤苦學,每次考試均為優等。民國20年(1931年),考入萊陽鄉師,如饑似渴地閱讀高爾基、魯迅的著作和陶行知的《讀書生活》,鄒韜奮的《永生》、《大眾生活》等書刊,增加了新知識。常在校刊上發表進步文章,其《翻閱歷史,探索革命》論文,教務主任王衷一(王哲)讀後贊謂:“才識並茂”。

基本信息

投身革命

  張賢和(1911—1935) 曾用名徐前進,海陽縣廟河前村人。有良田45畝,父母勤儉治家,生活較為寬裕。民國18年(1929年),張在香山高級國小讀書時,發憤苦學,每次考試均為優等。民國20年(1931年),考入萊陽鄉師,如饑似渴地閱讀高爾基、魯迅的著作和陶行知的《讀書生活》,鄒韜奮的《永生》、《大眾生活》等書刊,增加了新知識。常在校刊上發表進步文章,其《翻閱歷史,探索革命》論文,教務主任王衷一(王哲)讀後贊謂:“才識並茂”。“九·一八”事變後,張賢和積極參加募捐、宣傳和抵制日貨活動;常在時政討論會上,慷慨陳辭,激揚國事。曾題《還我河山》(《滿庭芳》),痛斥日軍侵華罪行及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長白山口;巍巍連綿,林海伴雪原。黑水滾滾,似巨龍蜿蜒,鎮疆威力森嚴。恨日寇,侵犯邊關;‘石將軍’,奴顏婢膝,拱手迎‘契丹’。塞外,雲淒淒,慘霧漫漫,民陷倒懸。四億同胞怒,怒髮衝冠。速結成戚家軍,驅倭虜還我河山。抖精神!富民強國,華夏誰敢犯!”民國21年(1932年)農曆八月,張賢和經王之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欣然題聯:“錘鑲開闢新世界,馬列創建紅乾坤”。時值戰亂,萊陽鄉師被迫停課。張賢和輟學回家,擔任村支部書記。不久,擔任會文鄉總支書記。此間,張賢和先後發展張永尊、張西祿等加入中國共產黨,經常秘密集會,研究對敵鬥爭策略,進行地下活動,給封建勢力以沉重打擊。鄉長李作才與惡霸張慶山、張希田等人,勾結第六區區長車子奇(海陽“六路諸侯”之一),帶領民團匿剿廟河前村,張永尊、張西祿、張西恩、張福田等10人被捕,張賢和亦被嚴令通緝。為避鋒芒,張出走東北,相機進行抗日救國活動。返里後,黨組織派王志甫與張賢和取得聯繫,將他安排在牟平活雁夼,以扛活為名,秘密開展黨的工作。民國23年(1934年)春,山崖子山下村中共黨員宋吉臣介紹轉於地口村,化名徐前進,以放牛為掩護,繼續從事地下活動。張不畏風險,秘密到煙臺第八中學,發展樺楠(地口村人)等愛國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

組織暴動

同年10月,張賢和任中共牟平縣委書記。為發展革命武裝,張賢和義無反顧,毀家紓難,動員父。親兩次賣掉良田30畝,所得款項悉數用於購買槍枝、彈藥。張生活樸素,自奉甚儉,嚴葆廉潔作風。1935年2月,按供給標準,多用四兩花生油,立即請會計在津貼費中作價扣除。民國24年(1935年)“一一·四”暴動,張賢和任西路牟平暴動隊伍負責人。農曆十一月初三(陽曆11月28日),帶領暴動民眾經湘溝、上下萬口、土心頭、澤上、牛莊等村,進軍午極鎮柳樹村,成立起牟平大隊。首先搗毀駐於房家村的鄉公所,生擒鄉長房永田,其它鄉公所人員聞風而逃。初四,在午極村分了隆裕油坊的浮財;繼而火燒通海區公所,反動區長和民團中隊隊長不戰而逃。初五,到達白石村,將怡呂號的不義之財分給貧民,並奪取地主武裝的大槍16支,土槍、大刀、長矛一宗,充實了革命武裝。初六,在黃陽山後的松椒村與海陽大隊會師,樹起繡著鐮刀、斧頭的暴動大旗。是日,張賢和帶領一部分人到崖夼、曲里、費格莊進行宣傳,擴大暴動影響。返回松椒,席未暇暖,國民黨八十一師旅長運其昌率部包圍了松椒村。張賢和等臨危不懼,一面英勇還擊,一面組織突圍。激戰中,張英姿勃勃,振臂高呼:“怕死是孬種,拚搏是好漢,殺出重圍就是勝利”。子彈打光了,揮動大刀繼續戰鬥;左臂掛彩,仍奮戰不休。後中數彈,英勇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