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星

張西星老師的學生李鋮,高一入校年級52名,班內22名。 張老師是這樣要求的,他的學生也是這樣做的。 張西星老師是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奧賽教練員。

個人簡介

張西星,男, 1975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教育碩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1998年參加工作,現任聊城一中物理教師,物理奧賽教練員,物理教研組組長,聊城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山東省優秀教師。從教12,擔任班主任11年。張西星老師的主要事跡如下:

主要事跡

江北水城第一班

一、與時俱進,頑強拼搏,成功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
在06年高考中,張西星老師擔任班主任的03級11班重點本科升學率達90%,4名同學躋身全省前100名,並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占全市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人數的45%,這一成績是我校高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聊城市高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聊城電視台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他在市青年教師培訓期間作了專場報告,後應邀先後赴莘縣、東阿、德州等地作報告。在06年教師節期間受到郭兆信書記的親切接見,在場的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2007年所帶的04級23班重點本科升學率達95%,其中兩人考入清華大學,而且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的人數占班級人數的三分之一。現在所帶的07級22班在歷次考試中也取得優異的成績。優異成績的取得與班級管理是分不開的。在過去的幾年中張西星老師不斷學習、不斷鑽研,開拓創新,敢想敢幹,逐漸總結出一套自己特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相信自己,潛力無窮”為班級信念;以“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為班級目標;以“每個學生都是戰士”為班級紀律;以“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為班級措施;以“德、智、體,全面發展”為育人目標;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德育要求;以“尊重、理解、包容、獨立”為相處原則的班級文化。
(一)以相信自己潛力無窮為班級信念。
自信是成功的秘訣。無數事實證明:在其他條件大致相同時,誰樹立必勝的信心,誰就會為成功而努力奮鬥;誰一開始就想自己不能成功,喪失自信,就不會奮鬥,那就必敗無疑。2003年張西星老師提出:“每個學生都是天才,每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能。推倒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你的潛能將象火山一樣的爆發,排山倒海、勢不可擋,所有學習的障礙在你巨大的潛能面前是微不足道的。”現代研究表明:最傑出的科學家也只不過用了大腦資源的十分之一,正常情況下工作的人,一般也只是使用了思維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大腦的潛能是巨大的。要把潛能挖掘出來,那就要讓學生“推倒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要使學生自信,就要堅信學生潛力無窮,告訴學生他能行。張西星老師的學生李鋮,高一入校年級52名,班內22名。高一成績一直徘徊在20多名。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鋮的國中老師告訴張老師,李鋮應該比他班其他幾位成績強。張老師就把這個信息告訴給了李鋮和李鋮的父母。李鋮倍受鼓舞,刻苦努力,克服缺點,最終在06年高考中成為我市高考理科狀元。
班級信念解放了師生的思想,增強了師生的信心,給予了師生力量。信念—生存的精神支柱,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那一年期末統考中,全市前10名,他班有4名;全市前100名,他班有17人,取得我校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二)以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為班級目標。
一個人要有志向,一個班級也要有其奮鬥目標。乾就乾一流,爭就爭第一,要做就做到最好。在聊城市全力打造“江北水城”這一品牌時,張西星老師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爭創“江北水城第一班”作為班級的奮鬥目標。他給他的學生解釋說:“我們要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首先大家要嚴格要求自己。這個第一,就是要求大家時時要有“要做就做最好”的想法,要有‘乾就乾一流,爭就爭第一’的意識。這裡的第一不僅僅是在學習上,在人品上亦是如此。這個‘第一班’不僅僅是指現在,還包含著將來。‘江北水城第一班’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我們班的一面旗幟。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要讓她成為一面不倒的旗幟。不管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要把她高高舉起;不管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要為她添光彩;不管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要為這面旗幟感到驕傲和自豪!”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大目標是由小目標的實現逐步達成的。為實現“江北水城第一班”這一目標,提出扎紮實實地掌握好每個知識點的眼前目標和打勝期末考試這一仗的短期目標。然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長期的奮鬥目標。班內前10名衝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班內前20名衝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班內前40名衝刺211名牌大學;班內前50名衝刺重點本科;班內所有學生衝刺本科。這樣張老師有長遠目標也有短期目標、有整體目標也有個人目標。人人都有目標,人人都有希望。目標指明了方向,點燃了激情,鼓舞了鬥志,使良好的班風趨於完美。全班沒有一個不學習的,沒有一個不聽老師話的。
一個一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在那學期市期末統考中全市前10名,張老師班就有5人。在06年高考中張老師的目標實現了,成功地打造了“江北水城第一班”這一品牌,譜寫了我校高考歷史上光輝的篇章。
(三)以每個學生都是戰士為班級紀律。
2003級的高三之初,張西星老師在教室的黑板報上大大地寫上“人人殺向名牌大學”。一個“殺”字想到的不是伏案苦讀,而是戰場中的刀光劍影,生死搏鬥。張老師把“相信自己,潛力無窮”的班級信念比喻成給學生的一桿自信的桿槍,把“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作為班級的一面旗,“人人殺向名牌大學” 作為向高考吹響的號角。張老師的班級有旗、有號、有槍,那么班內每位學生都是戰場上的一名戰士。戰士就要嚴守紀律,服從命令;戰士就要有頑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鬥志。嚴守紀律就是要遵守校規校紀和班規班紀;服從命令就是要聽老師的話,把老師的要求做到位,老師的要求100%地完成;頑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鬥志就是要刻苦學習,頑強拼搏,英勇善戰。他的學生做到了!
(四)以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為班級措施。
只要方法得當,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才。“腳踏實地”就是張老師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是戰士,學習就是戰鬥,戰鬥就要講究戰略戰術。“集中優勢,各個殲滅”是毛澤東同志克敵制勝的一個法寶。解放戰爭初,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毛澤東同志提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為目標,而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作為學生就要集中時間和精力殲滅每一個知識點,確保學一個會一個,穩紮穩打,步步推進。只有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創造奇蹟。張老師是這樣要求的,他的學生也是這樣做的。高考二輪複習快結束時,很多老師趕進度。他班學生李鋮說:“我們要保持冷靜,穩住陣腳,不管誰亂,我們也不能亂。”“腳踏實地,創造奇蹟”幾個大字三年始終貼在教室的牆上。它在學生心目中有著重要的地位。06年考入山東大學的於婷婷,入高中時是班裡最後一名,通過三年的努力,最終高考考了640分,班內第16名。填報完志願的那天,她告訴張老師說:“同學們看到你心裡就踏實。你要求大家腳踏實地,你是這樣做的,同學們也是這樣做的。我正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走來,才有了今年高考的成功。”
世間萬物,寧靜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只有心靜下來,才能接受知識。學生成績不夠理想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遵循正確的學習程式。07 年張老師又把“定能生慧,靜納百川”、“寧靜以致遠”、“八環節學習,環環相扣”等作為班級措施“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組成部分。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以德、智、體,全面發展為育人目標;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德育的具體要求;以“尊重、理解、包容、獨立”為相處原則。
張老師所帶的班不僅在學習上優秀,在課外活動中也從不甘落後。任何集體活動他們都積極參加。會操比賽、籃球賽、足球賽張老師的班都是年級第一。田徑運動會中,在班內無特長生的情況下,張老師科學安排,精心指揮,學生積極配合,頑強拼搏,也取得年級第二的好成績。參加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也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千教萬教,先教做人。班級是一個小社會,學會和他人相處是學生學會做人的一個基礎。張老師教育學生與人相處的原則是“尊重、理解、包容、獨立”。他教育學生說:“尊重是交往的基礎,理解就是要換位思考,包容就是不強求,獨立才能夠自強。”在張老師的引導下,每個學生都有了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能靜下心來學習,班級自然就成了一個和諧的班集體。
要成才,先成人。學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個性品德,才能承擔起社會責任。張老師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德育的具體要求。好人好事不斷湧現在我的班級。06年3月26日下午放學後,我班學生梁延飛騎著腳踏車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一跨路電纜線被一超高大貨車掛下。電纜線橫掛在馬路上方,距地面不足1米半。當時天色已暗,如有機動車輛或腳踏車經過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情況非常危險。梁延飛同學發現後,一邊報警,一邊把腳踏車放在隱患處作為警示,自己堅守事故現場至維修人員到場,並協助維修。梁延飛同學保護了國家財產和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當時在場的民眾很受感動。聊城電視台、聊城晚報等媒體報導,在學校中乃至社會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奧賽之路

二.不畏艱難,披荊斬棘,開創奧賽之路
張西星老師是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奧賽教練員。“要想比別人有更多的收穫,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為了使基礎好,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寬思路,開闊視野。校領導決定舉行數、理、化、生四科奧賽培訓。由於2003級是聊城一中的第一屆奧賽班,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鑑,也缺乏失敗的教訓可以汲取,張西星老師所承擔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在沒有經驗、沒有教材、沒有實驗儀器的情況下,他帶領學生開始了艱難摸索。作為物理教練員,他頑強拼搏、忘我工作,與學生一起攻克一道道難題,當結束了白天的工作後還經常備課到深夜。當時心裡所想的就是豁上了、不畏困難、竭盡全力地去爭取,在2005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他輔導的學生柳建楠、張浩榮兩位同學獲得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實現了我市在物理競賽全國一等獎零的突破,另外王超等8名同學榮獲二等獎。作為班主任,他冷靜地引導學生處理好高考和學科競賽之間的關係。在05年全國學科競賽中他帶領的03級11班有3人榮獲全國一等獎(其中有2人考取清華,1人保送南京大學),有20多人因獲全國二等獎獲取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資格,通過自主招生考試得以加分錄取。奧賽培訓的成功,為今後尖子生的培養摸索到一條可行之路。

累累碩果

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結出累累碩果
十個春夏秋冬,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換來的成績是極為可喜的。張西星老師連續十年的教學成績考評都是優秀。畢業參加工作後一年即被聘為“一級教師”,兩年後被聘為“中級骨幹教師”,第四年被聘為“高級骨幹教師”,第五年被聘為“副主任教師”。2003年—2005年連續三年被聘為我校最高級別的“副主任教師”。2006年—2009年連續四年破格被聘為聊城一中唯一的“主任教師”。在2002年、2003年、2004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十佳青年教師”。2006年—2009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十佳教師”。2006年9月市優質課評選中獲得全市第一名。06年12月省優質課評選中獲省二等獎。
在物理競賽中他所輔導的學生柳建楠、張浩榮兩位同學獲得“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賽區一等獎”。張西星老師也被評為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優秀輔導員。
作為班主任,他所帶班級在2003年—2009年連續七年被評為“模範班集體”,也連續七年被評為“十佳班主任”。為加強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理論和業務水平,於2007年4月成為聊城大學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碩士。
在教育科學研究方面,張西星老師努力克服教學任務與科學研究在時間上的衝突,刻苦勤奮,精心研究。先後在《物理教師》、《物理報》、《數理報》等刊物上發表了4 篇論文,有3篇論文獲市一等獎,1篇獲省一等獎,2篇獲省二等獎。參編教學輔導書3部,主編1部。現在正承擔著山東省教研課題《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策略研究》。《先進的班級文化——讓我們成功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獲省中國小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因工作出色,他擔任物理教研組長已有6年,為物理教研組和青年教師的成長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領導和模範帶頭作用。
由於各方面的突出表現,張西星老師紮實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2006年7月被評為 “聊城市教育創新人物”,2006年11月被評為“省高考優秀評卷教師”,2006年12月獲“聊城市十佳師德標兵”稱號,2007年1月被推選為中共聊城市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代表,2007年9月被評為“聊城市優秀教師”,2007年10月獲“聊城市教學能手” 稱號,2008年11月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物理教師”,2009年9月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