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表村

基本信息

一、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張表鄉張表村

村名由來

張表村(Zhāng Biǎo Cūn),又名張表集

因張標在此地開設鏢局而得名“張標集”,後來改為“張表集”。

地理位置

張表村為原張表鄉人民政府駐地,是全鄉政治、經貿中心。 
該村地處魯西南,屬於華北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冷夏熱,冬、夏溫差較大。
區內地勢平坦,沒有山丘,儘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非常適宜於農業耕作,農作物一般是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是國家優質糧棉產區和保障基地,是全國重要的農耕區。

歷史沿革

明朝初年,設定張表里,該村為里長辦公駐地。 
清朝初期,設定張表保,隸屬第三鄉,該村是保長辦公駐地。 
民國時期,張表保隸屬於柳林區。 
抗日戰爭時期,巨野縣公署設定張表鄉,隸屬第五區,該村為鄉政府駐地。 
1949年5月,張表鄉隸屬第六區(柳林區)。 
1958年9月,張表鄉改稱張表集大隊,隸屬柳林公社,該村是張表大隊辦公駐地。 
1978年12月13日,中共張表工委張表公社在該村成立。 
1983年4月2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張表村成立張表鄉

主要特產

魯西黃牛、青山羊、魯錦、十字繡、條編、燒烤、羊羔肉、壯饃、紅三刀、馬蹄燒餅、紅棗等。

民間藝術

本村民間藝術非常繁榮,如:書畫、戲曲、武術、剪紙、雕塑等,歷史悠久,名人、行家輩出。

二、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大武鄉張表村

張表村位於河南省商水縣大武鄉西北角,西接漯河,南臨駐馬店。傳說300多年年前明末清初之際一位名叫張表的開始在此居住,故名張表。目前,全村人口1300餘,耕地1700畝。村名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務工,近年來務工人員已由廣深轉移至鄭州、漯河等省內城市。在上級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村里亮起來路燈,但留守人員多為386199。村內國小一所,全盛時期學生170餘人。近期多數學生轉學至周邊私立國小或附近城市就讀,目前學校僅剩20餘學生。
張表村規劃較好,路途暢通無阻,但地處偏遠之處,近10年來無大的變化。隨著新農村建設高潮的到來,張表村將從中獲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