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香

張華香

她,就是市實驗中學生物教師張華香。 如果說繁重的教學任務帶給張老師的只是身累,那么巨大的中考備考壓力,帶給她的就是心累了。 相信,“金松教育獎”,張華香老師終會實至名歸。

基本信息

教壇不老松張華香

她,已近退休年齡卻長年堅守在中考備考的第一線;
她,身體羸弱卻承擔著14個班級的教學任務;
她,暈倒在講台醒來卻堅持講完最後一個知識點。
她,就是市實驗中學生物教師張華香。

她選擇不退休
張華香張華香
2008年元月,張華香年滿53歲,按學校內部慣例,達到這個年齡的女教師,就可以休息了。這一天,說起這個話題,丈夫慨嘆不已:“你這輛奔跑了30年的‘拖拉機’,終於可以停下來喘喘氣了!”張老師頗有同感地說:“要是能回家休息休息,該有多好啊!”話音剛落,分管教學的李萬球校長就找上門來,希望她繼續留校任教。因為學校生物專職教師緊缺,生物教學教研基礎薄弱。丈夫的神色還在猶豫,她卻一口答應下來。於是,初一年級5個班的生物課、生物學科備課組長、教研組長三副擔子一齊落到了她的肩上。於是,這個滿頭花發的女教師,還沒來得及提及“退休”二字,就挎起背包回到學校,走上了講台。
2008年10月,荊州市教育局下發了2009年中考科目通知,通知要求增加地理、生物中考科目。面對毫無準備的初三生物中考,李校長心急如焚,再次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張老師。張老師二話沒說,滿口答應。初三畢業年級九個班的生物課,就這樣加到她的身上,兩個年級兩個層次,14個班的教學任務,她一肩扛了下來。自此,一個老師教14個班的傳奇,近乎神話的故事,在實驗中學真實地發生了。
2009年春,考慮到張老師教學負擔過重,教務室調整了她的教學任務:上畢業年級7班生物課。年級減少了一個,任教班級減少了2個,但張老師的教學壓力卻增加了。因為課時增加到每周每班2節,張老師要負責七個班每周14節的中考備考。這至少是兩個老師才能承受的工作量,決定了張老師必須付出常人幾倍的汗水才能完成。面對這次似輕實重的調整,張老師當然會欣然接受,因為09年中考生物備考的戰役已經打響,她這個全市生物學科的帶頭人還能有絲毫的猶豫嗎?
這就是張華香老師退休在即三次不退的選擇,“同意”、“接受”、“沒問題”,每次平靜而不假思索的回答,都意味著勞累、重任、壓力、責任的疊加。張老師的義舉,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聞之膽顫,年富力強的中年教師望而怯步,他們在膽顫和怯步之餘,是驚異、是讚許、是敬仰。壓力跨不倒

學校有這樣優待措施,50歲以上的教師可以不坐班。張華香老師多想像同齡人一樣有課就來,上完就走。可是她做不到。雖說兩個年級14個班級每周19節課不算多,但每節課的準備和課後的作業批改卻是夠多夠重的。僅課前生物標本一項,就夠張老師忙的了。許多動植物標本,需要動手製作,更需要到野外採集,為了製作一個動物標本模型,她前後要忙碌兩、三個星期。為了採集一個植物標本,她常常跋山涉水幾公里。課堂上,當張老師把各種標本展示給學生觀察實驗時,她常常忘了自己在課前所付出的時間和汗水。課後作業是檢驗學生的重要途徑,班平80多人,每周近千本生物作業如山地一般堆在她的辦公桌上,張老師透過老花鏡仔細地查閱批改每一本每一題。有多少次,她兩眼昏花,不得不取下眼鏡,揉一揉雙眼,再繼續翻開下一本。更多的時候,她面前的作業之山沒有“移”完,上課的鈴聲又催逼她拿起教本和標本奔向教室。什麼時候她才能起身離座,下班回家?不是夜暮降臨,就是華燈初上。而她下樓的腳步,總是異常的疲憊和沉重。但是,無論多少疲憊和沉重,都不能改變她的態度——堅持。
如果說繁重的教學任務帶給張老師的只是身累,那么巨大的中考備考壓力,帶給她的就是心累了。可想而知,一位年過半百的女教師,一個年邁單薄之軀,要和年輕人一樣馳聘疆場該要承受多大壓力啊!不僅是初三年級七個班的中考備考,還有整個初三畢業年級生物學科的中考備考;不僅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備戰中考,還要在中考中名列前茅。本屆初三生物基礎十分薄弱,許多學生家長甚至教師不重視生物課,認為它是國小科,分值少,不值得花大力氣。張老師不僅要引導他們糾正這種片面的認識,更要引導學生在極其有限的課時中積累知識,掌握技能,直到扭轉生物考試質量落後的局面。如何提高課時效率,怎么精講多練,如何減少答題的錯誤,怎樣提高優分率和高分率,如何發揮階段檢測的作用,一個又一個課堂,一次又一次課間,張老師思索著、謀劃著名、講析著、點撥著,辦公桌前,她埋頭批閱,廢寢忘食;教室里,她苦口婆心,嘶聲力竭。
今年2月末的一天,正在三(5)班課講授《遺傳與變異》的張老師突然暈倒在講台上。“老師暈倒了,快!”同學們驚叫著撲上講台,哭喊著團團圍抱著她。他們知道,張老師是為他們累倒的,張老師是因生物學科質量而心力憔悴的,張老師更是因為腸胃病不能進食而餓暈的。餵下一杯溫水後,張老師緩緩地醒來了。同學紛紛要扶她回辦公室休息,她拒絕了,支撐著坐在凳子上,繼續給同學們上課,直到講完最後一個知識點,布置好課堂作業。臨出教室她仍不忘用嘶啞微弱的聲音叮囑學生:“今天的事,要替老師保密!”80多個孩子飽含著熱淚,一個勁地點頭。
為了中考,為了責任,即使身心俱疲,病痛交加,暈倒講台,但她依然選擇了堅持。這樣的堅持,何止一次;這樣的堅持,何止今日!而學生考試成績的一次次提高,荊州二檢全市第二的優異成績,09年中考的優異成績,就是對“堅持”所做的最好詮釋。

淡然面對榮譽

本屆“金松教育獎”候選人人選,校委會經過慎重研究,認定張華香老師是最佳人選。張老師當即拒絕:“請換人,我不夠格!”態度之堅決之誠懇,令人動容。
一位退休在即的教師,承擔兩三個教師的工作量,匆匆奔波在教室和辦公室之間,孜孜耕耘在層層疊疊的作業本和試卷之間,到底圖什麼?
名利嗎?對一個退休在即的人來說沒有絲毫意義,簡直可以說是多餘的。
更何況,她早以譽滿全身。校優秀黨員、市學科帶頭人、荊州市骨幹教師、指導學生競賽獲國家一等獎3人,省級一二三等獎12人,荊州市一等獎12人。還有,她早就晉升中學高級教師職稱,職稱工資早已掛勾。
更重要的是,教齡30年的她,早年教過的學生,不少成為松滋政界要員,名流商賈:曲金付、朱作清趙茂安、易文慧、李祖聖……他們一如既往地敬重和愛戴著張老師。桃李不言,下自成溪。這是她最大的名利。
所以,她知足了。
在家裡,她是一位賢慧能幹的妻子,一位善良仁愛的母親,幸福和睦的家庭,就是她最重要的名利。
“其實,我什麼也不圖。只圖把事做好,不拖學校的後腿。”
“付出當然需要回報。但是,請記住,付出不是為了回報。我們不應該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就先考慮有沒有回報。”
這是張華香老師的肺腑之言,樸實卻耐人尋味;這是一個老黨員的內心獨白,平靜卻擲地有聲。
“只圖把事做好”,“付出不是為了回報”,多么簡短的語言,多么深刻的內涵。它是張老師30年如一日忠於職守、兢兢業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最好註解,它是張老師樸素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絕妙闡釋。
正是這無華的言行,正是這樸實的作風,正是這獨特的魅力,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實中人,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實中業績。
她,不愧為松滋教壇一棵不老的青松。
相信,“金松教育獎”,張華香老師終會實至名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