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文(1867~1933)

張相文(1867~1933)

正文

張相文(1867~1933)中國地理學家、教育家。字蔚西,別號沌谷。江蘇泗陽人。清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67年2月3日)生於泗陽,1933年1月16日卒於北平(今北京)。1899年以後曾先後在上海南洋公學、天津北洋女子高等學校、北京大學從事地理教育。1901年,出版《初等地理教科書》和《中等本國地理教科書》,這是中國地理課本之始。1908年,編著中國第一部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學》。1909年,在天津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地理學術團體──中國地學會,被選為會長。1910年,領導中國地學會創辦中國最早的地理學期刊《地學雜誌》,並長期負責編輯工作。他注重實地考察,著文數十篇,對治淮、治黃、中國自然區劃、西北水土保持等都有一定見解;對古長城、成吉思汗的陵寢、耶律楚材《西遊錄》等也都有精確的考釋。1929年結集為《南園叢稿》。還編著有《泗陽縣誌》(1925)和《佛學地理志》(1925)。他是革新中國地理學的先驅者,為近、現代地理學在中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參考書目
 林超:“中國現代地理學萌芽時期的張相文和中國地學會”,《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卷,第2期,1982。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