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老共產黨員]

張瓊[老共產黨員]

張瓊(1902-1981),女,原名朱舜華,曾用名朱石君、朱霞仙、朱曼青,汝城縣津江村人,出身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新中國成立後,在上海從事教育工作30餘年,先後任虹口區第一中心國小校長,虹口區文教科科長,虹口區副區長。1981年9月28日,病逝於上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圖)張瓊張瓊故居
張瓊,原名朱舜華。1914年8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19年在毛澤東、楊開慧的幫助下,衝破學校和封建官僚家庭的阻撓,參加“五四”運動,加入新民學會。1922年,由楊開慧劉少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與中共黨員賀樹結婚。二三十年代從事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多次遭國民黨迫害。以後長期從事教育工作。

解放後,張瓊歷任上海市教育工會秘書組秘書、虹口區第一中心國小校長、區人民政府文教科科長、副區長,區政府視察組副組長。多次被選為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圖)張瓊張瓊

1950年8月,張瓊參加中國教育工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56年獲得上海市初等學校優秀教師稱號。1958年參加全國勤工儉學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多次接見。張瓊熱愛學生,常為家境貧寒的學生代付書籍費用,買學習用品,添置棉衣、棉鞋,並用稿費在學校設立學生公共基金,幫助貧困學生。張瓊重視學生的親職教育,1956年撰寫《和家長談談在家庭中怎樣培養孩子的優秀品德》一書。經常向幹部、教師和學生進行革命傳統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情理並茂,催人奮進。張瓊爭取社會力量整頓發展補習班,開辦廣播學校和兒童晚班,興辦民辦中國小,主持創建上海市第一所少體校和虹口區少年宮。


生平

(圖)張瓊張瓊與毛澤東
張瓊(1902-1981),女,原名朱舜華,生於湖南省汝城縣城郊鄉津江村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是中國最早的女黨員、最早向毛澤東推薦井岡山的革命前輩。

張瓊11 歲入縣立成教女子學校讀書。16歲到衡陽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就讀。入學後,受到新文化運動進步思潮影響,與進步學生何寶珍等朝夕相處,思想日趨進步。1919年,她積極投入“五四”運動,從而結識了毛澤東、劉少奇楊開慧等人。

1920年,參加赴衡陽的驅張(敬堯)代表團,隨何叔衡等到郴州宣傳。家中認為她大逆不道,進行威脅利誘,百般阻撓。她極力抗拒,毅然宣稱:“我不希罕榮華富貴,對自己選擇的道路決不後悔.”從此脫離了封建家庭。“驅張”宣傳結束後,赴長沙崇實女中任教,11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1月,經省學聯和教育會何叔衡、徐特立寫信交涉,重回第三女師補習。1922年,她同何寶珍等發動第三女師的學潮,被學校開除,隨後到長沙清水塘(時為中共湖南支部所在地),進人湖南自修大學學習。10月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員。入黨宣誓後,毛澤東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幹革命不容易,要吃得千辛刀苦,你受得住就幹下去,受不住就回你家那個大花園去”。她堅定地回答:“要是受不住,我就不跑出來了”。

1923年3月初,經毛澤東、楊開慧介紹,她與賀恕(耒陽人,中共早期黨員)結為革命伴侶,婚後不久,被派往水口山礦工作,當敲砂女工和工人夜校教師。11月,在慶祝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一周年之際,國民黨調來軍警鎮壓,她被抓住,威逼她交出黨員名單,她只回答:“我是教書的,只有學生名冊”,敵人便對她殘酷折磨,胎兒也被踢死在腹中,後經工人冒死救出,已是奄奄一息。

1924年3月,由組織安排她到耒陽縣女子職業學校教書。8月,調衡陽從事學運、婦運和宣傳工作。1926年1月,又調廣東惠州任北伐軍第三軍政治部宣傳幹事。8月,回水口山礦復建礦山黨支部。9月,到衡陽任中共湘南特委組織部長。1927年“馬日事變”後,在衡陽北鄉廟溪山一帶領導農民武裝鬥爭。敵人無法抓著她,便到她家中將年僅3歲的男孩砍死。另一女嬰雖由奶媽抱走,後也不知下落。

12月,中共湖南省委派她和賀恕到寶慶(今邵陽)工作。她擔任中共湘中區委組織部長,賀恕任書記,同在寶慶、洪江一帶組織游擊隊開展武裝鬥爭。 1929年5月,她下山轉移到寶慶近郊生小孩,於7月被敵人搜捕,監禁後,敵人對她酷刑拷審。

1930年2月,她將襁褓中的女兒托於他人(後失散),與丈夫沿途乞討到上海找到黨組織。1930年5月,在上海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聯絡員。1931年3月以後,到工廠當女工做工運工作,工資微薄,連稀飯有時也喝不上,劉少奇曾脫下身上的皮襖叫何寶珍當了,扶助她夫婦維持生活。後在何香凝舉辦的國難救護隊當過秘書,在學校當過教師,繼續從事革命工作。1947年,她丈夫因積勞成疾去世,臨終時給她的留言是:“為了革命,我們的五個孩子都沒有了,我死之後希望你繼續跟著黨,革命到底。”

解放後,張瓊一直在上海從事教育工作。195O年任上海市教育工會秘書,有一次赴京參觀,毛澤東主席得知後,派車把她接到中南海,合影留念。分別時,毛澤東主席問她:“ 你願意做什麼工作?”她說:“三十年前,我是個教書的,現在我仍願做一個國小教師。”此後,她歷任上海市虹口區第一中心國小校長、虹口區人民政府文教科長、副區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被打入“牛棚”隔離審查,她不屈服於任何壓力,堅持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作鬥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她將補發的3100元工資全部交了黨費,自己卻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

晚年,她抱病撰寫了大量回憶資料,為編寫革命史、烈士傳提供素材,還常應邀為青少年講革命傳統故事。 198l年9月28日上午8時,張瓊含笑去世。

成績

張瓊深入基層,接近民眾,關心愛護幹部。生活簡樸,常將自己節餘的錢周濟同志和老區民眾。將珍藏的圖書無償捐獻給國家。把“文化大革命”後補發的3200多元工資全部作為黨費上繳。

作品

撰寫《把一切獻給革命事業》、《叛逆者的道路》、《人活著乾什麼》、《我是怎樣選擇道路的》等文章,並為上海市教育局舉辦的教師培訓班作錄音講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