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付

張為付

張為付,男,漢族,於1963年出生,江蘇睢寧人,中共黨員。獲得數學專業學士學位、套用數學專業碩士學位、世界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學位]學位。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學習簡歷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南京大學數學系學習,獲學士位;

1987年09月——1990年0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南京)套用數學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2001年09月——2004年06月,南京大學商學院世界經濟學專業博士畢業,獲博士學位。

2007年09月——2008年09月,分別在美國長島大學、紐約城市大學和南加州大學做訪問學者。

工作簡歷

1990年09月——1998年0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南京)訓練部工作;

1998年10月——2001年08月:南京市財政貿易委員會(南京市商業貿易局)工作;

2004年07月,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工作;

南京財經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2018年0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任命張為付同志為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任免信息

2018年2月,擬任江蘇省省屬本科院校副職,試用期一年。

2018年3月2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景點任命張為付為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主講課程

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學、區域經濟與區際貿易。

研究方向

國際貿易、國際直接投資、世界經濟。

主要貢獻

主持和參與研究的課題目錄

張為付:南京都市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招標課題(2010);

宣燁、張為付:銅陵市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市建設綜合規劃,銅陵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招標課題(2010);

張為付:中、美相互直接投資比較研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2009-2010);

張為付:滁州市市區商品交易市場及物流產業發展規劃,滁州市商務局招標課題(2009);

張為付:新形勢下我國供銷合作社模式創新研究,山東省供銷合作總社招標課題(2009);

張為付:泰州市“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預研究,泰州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招標課題(2009);

張為付:泰州市市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泰州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招標課題(2009);

張為付:南京都市圈城市服務業競爭力研究,南京都市圈招標課題(2009);

韓耀、張為付:泰州市海陵區城東市場集聚區規劃研究,泰州市海陵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招標課題(2009);

徐從才、張為付:江蘇省“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思路研究,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招標課題(2009);

張為付:江蘇省OFDI模式創新研究(08SJB7900007),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2008-2010);

張為付:南京都市圈政策差異與要素流動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課題(2008);

張春法、張為付:江蘇省典當業發展戰略研究,江蘇省經濟與貿易委員會委託課題(2008);

張為付:興化市現代糧食物流園規劃,江蘇省興化市人民政府委託課題(2008);

張為付:南京都市圈文化產業與工業製造業互動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7);

張為付:江蘇省房地產市場調研,張家港卓立房地產公司(2007);

張為付:我國利用外資效益與評價指標研究,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6A790051),(2007-2009);

張為付:南京都市圈產業轉移與產業創新研究,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6);

張為付: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與路徑安排,南京財經大學(2006);

張為付:常州市民營經濟國際化戰略研究,常州市政府對外經濟與技術合作局(2006)

張為付:泰州市物流業發展規劃研究,泰州市政府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委託課題(2006);

張為付:南京財經大學辦學特色研究(一),南京財經大學(2006);

張為付:南京都市圈產業轉移與產業發展,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2006);

徐從才,石奇,張為付:江蘇省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途徑研究,江蘇省社科規劃辦重點課題(2006);

徐從才,張為付,張春法,韓耀:江蘇省商品交易市場“十一五”發展規劃研究,江蘇省經貿委委託課題(2006);

徐從才,張為付,原小能:基於流通創新的現代生產者服務體系構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673032)(2006-2009);

張春法,張為付,劉寧,韓耀:泰州市城北物流園區物流發展規劃研究,泰州市海陵區政府委託課題(2006);

張為付:“國際製造中心”轉移規律與江蘇建設國際製造業基地研究(04EYB004),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基金項目(2005-2007);

張為付:《國際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研究,南京財經大學(2005);

張為付:南京都市圈石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南京財經大學(2005);

徐從才,張為付:滁州市未來十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滁州市政府委託課題(2005);

徐從才,張為付:江蘇產業發展評價體系研究,江蘇省社科聯課題(2005);

王維,張為付:江蘇服務業國際化戰略研究課題研究,江蘇省社會科學院(2005);

劉志彪,張為付:外資托起的長三角製造業,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課題(2005);

張二震,張為付:貿易投資一體與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4——2007);

劉厚俊,張為付:全球視角下南京開放經濟研究,南京市社科院課題(2003);

張二震,張為付:出口產品反傾銷預警機制研究,國家經貿委委託課題(2002);

劉志彪,張為付: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國家教育部重大課題(2002);

張二震,張為付:南京城市綜合競爭力研究,南京市科委課題(2002)。

近年來發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一、學術論文

張為付:《國際直接投資特點的歷史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5期;

張為付:《國際經濟分工與企業邊界》,《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第7期;

張為付:《美國金融危機的形成傳導機理與對我國啟示》,《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張為付:《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與經濟發展水平關係的實證研究》,《南京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張為付:《基於績效視角的我國利用FDI最佳規模問題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為付:《“金磚四國”國際直接投資比較研究》,《國際貿易》,2008年第7期;

張為付:《影響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因素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8年第11期;

張為付:《從碎片化到一體化—本科生與研究生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方式變化》,《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張為付,朱志剛:EmpiricalanalysisontheeffectofeconomicopeningonChina’seconomicgrowth”,FrontiersofEconomicsinChina,2007,4Pages:623-643;

張為付:《我國貿易產品與非貿易產品替代彈性的實證研究:1990—2004年數據》,《財貿經濟》,2007年第7期;

張為付,潘穎:《能源稅對國際貿易與環境污染影響的實證研究》,《南開經濟研究》,2007年第3期;

張為付,武齊:《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國際貿易問題》,2007年第5期;

張為付,盛朝迅:《市場機制、產權制度與社會和諧——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路徑與趨勢》,《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馮海華,張為付:《網路經濟下模組化價值創新》,《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7年第3期;

張為付,胡昊:《產業組織的垂直解體與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張為付:《中國“世界製造中心”問題研究綜述》,《產業經濟研究》2006年第1期;

張為付:《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與中國貿易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為付:《製造業與服務業國際產業資本轉移比較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4期;

張為付:《加入WTO對我國壟斷競爭產業影響----對壟斷競爭產業企業數量、規模、產品價格的分析》,《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張為付:《服務貿易發生與發展機理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6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為付:《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與路徑安排》,《國際貿易問題》2006年第7期;

張為付:《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特點與趨勢研究》,《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張春法,張為付:《渠道結構變遷與網路背景下的行銷渠道》,《財貿經濟》2006年第12期;

潘穎,張為付:《我國外貿企業海外呆賬成因分析與治理對策研究—以長三角為例》,《國際商務》2006年第4期;

張為付,錢鍾雨:《中國工業化道路的特徵與選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2006年第5期;

徐從才,張為付:《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的目標與路徑》,《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張為付,武齊:《國際產業資本轉移的基礎、規律及趨勢》,《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第3期;

張為付:《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發展戰略和政策取向》,《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為付:《SA8000標準及其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張為付:《出口反傾銷預警指標體系的理論研究》,《國際商務》2005年第4期;

張為付:《ThebaseandmodelofEast-Asiaeconomiccooperation》,《China-USABusinessReview》,2005.8;

張為付,張二震:《FDI與長江三角洲製造業發展的實證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為付:《南京都市圈石化產業發展對策研究》,《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張為付:《我國主要工業產品區域集聚的實證研究》,《產業經濟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徐從才,張為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研究》,《經濟學家》2005年第3期,(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63期摘登);

張為付、武齊:《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對外貿易的實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第12期;

張為付:《商品貿易、要素流動與貿易投資一體化》,《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第5期;

張為付:《技術成本、生產規模與利潤》,《鎮江船舶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張為付,武齊:《中國利用FDI的性質、特徵和發展趨勢》,《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為付:《傾銷與反傾銷的歷史起源與時代特徵》,《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第7期;

張為付:《世界製造中心形成與變遷機理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為付,馬野青:《商貿流通業應對入世發展對策研究》,《南京經濟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吳進紅,張為付:《對不同城市勞動生產率的比較研究—兼論勞動生產率不同計算方法的意義》,《生產力研究》,2003年第5期;

吳進紅,張為付:《從貿易保護到投資保護》,《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為付,謝科進,吳進紅:《10+3機制下中國、日本、東協的作用與地位》,《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3年第3期;

張為付,張二震:《世界製造中心轉移與長江三角洲發展》,《上海經濟研究》;2003年第7期;

張為付:《國際反傾銷法的理論目標與現實衝突》,《國際貿易問題》,2003年第11期;

張為付,張二震:《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探析》,《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張為付:《南京產業競爭力研究與對策》,《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

張為付,張二震:《南京市外向經濟競爭力研究與對策》,《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增刊;

張為付,吳進紅:《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區綜合競爭力比較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吳進紅,閻浩,張為付:《長江三角洲外貿競爭力的現狀分析及提升途徑》,《上海經濟研究》,2002年第6期;

張為付:《南京市外向經濟競爭力研究與對策》,《科技與經濟》,2002年第2期;

張為付:《貿易投資一體化條件下貿易保護政策的困境》,《科技與經濟》,2002年第6期;

張為付,吳進紅:《長三角地區綜合競爭力研究》,《上海經濟》,2002年7——8期。

二、專著(含合著)

張為付:《國際直接投資(FDI)比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獨立);

張為付:《國際產業資本轉移與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獨立);

徐從才,李廉水:《江蘇產業發展報告(2006)》,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合著);

徐從才,畢美家,張為付:《追趕與超越---安徽省滁州市未來發展戰略研究》,安徽人民出版,2005年12月版(合著);

洪銀興,劉志彪《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模式與機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合著);

劉志彪:《長三角托起中國的製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合著)。

獲獎記錄編輯

南京財經大學2009年度先進工作者,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國際直接投資(FDI)比較研究》專著獲江蘇省第三屆社科套用研究精品工程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

《國際產業資本轉移與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研究》專著 獲江蘇省首屆生產力理論與實踐優秀成果一等獎(2008年);

2007年度南京財經大學教學公開賽二等獎,南京財經大學(2008年);

2007年度南京財經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南京財經大學(2008年);

《國際產業資本轉移與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研究》專著 獲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

《國際產業資本轉移與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研究》專著 獲江蘇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7年);

南京財經大學2006年度先進工作者,南京財經大學(2007年);

南京財經大學2007年度科研成果二等獎,南京財經大學(2007年);

《世界製造中心形成與變遷機理研究》論文獲第五屆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6年);

《國際產業資本轉移與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研究》專著獲南京財經大學第六屆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

《國際產業資本轉移與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研究》專著獲江蘇省第二屆社科套用研究精品工程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006年);

南京財經大學2005年度先進工作者,南京財經大學(2006年);

南京財經大學2005年度科研成果二等獎,南京財經大學(2005年);

《國際反傾銷法的理論目標與現實衝突》論文獲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年);

《世界製造中心形成與變遷機理研究》論文獲江蘇省外國經濟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5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