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文[革命英雄]

張炳文[革命英雄]

張炳文(1915~1946),又名張成彥,寧陝縣江口鄉江口街人。1936年10月在江口參加紅七十四師。1946年12月初,第二次解放江口後,在轉戰途中犧牲於鎮安縣栗柞坪,時年31歲。

基本信息

在江口神團的鬥爭

張炳文出身貧寒,1919年隨父親從安康五里逃難於江口安家落戶。1934年12 月,在革命思想的影響下,他哥哥張成賢參加了紅二十五軍。炳文則參加了宋老九領導的江口神團。1935年冬,神團主要成員宋老九3人突然遭到縣保全大隊莫清高的殘害,神團被解散。1936年1月,張炳文為重新組織神團,又從澇峪請來宋登賢任教練,神團得以恢復活動。六十多名窮苦青年,在江口水井庵操練。水井庵位於大安溝,高皇寺腳下,這裡山高林茂,地勢險阻,庵內廟廈甚多,內有“九井十八盤”(九口井、十八個碾盤)。廟後又有一塊草坪,地理條件優越。因此,在這裡“念咒畫符”,操練刀法,除暴滅匪,深受百姓擁護。
1936年初,江口一帶有兩股土匪,一股是趙金海,一股是馬老三。同年5月,神團在月河梁打垮了趙金海,7月以誘騙馬老三入夥為名,在江口國小活捉了馬老三同夥9人,後處死。當年5月,神團奇襲了國民黨十三師在廣貨街的一個連,得了不少槍枝、彈藥和背包。

在紅軍領導下的鬥爭

1936年10月,張炳文同神團一起參加了紅七十四師領導下的地方武裝抗捐軍,張炳文擔任抗捐軍特務隊班長。在紅七十四師領導下,抗捐軍先後轉戰鎮安、柞水、長安、安康和寧陝五縣,積極開展土地革命。1936年12月,抗捐軍正式改編為紅七十四師補充團,孫光任團長。張炳文在該團任連文書。“七、七”事變後,張炳文經陳雲祥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連指導員。1938年至1939年,張炳文任富縣二營特派員,從事地方“除奸保衛”工作。1945年該團奉命南下,開闢豫西根據地,張炳文調支隊偵察隊擔任指導員。日本投降後,張炳文又隨部隊轉戰豫西,和新四軍五師會合,擔任十五旅政治部保衛科長。1946年6月,張炳文剛剛和李秀清完婚,正逢解放軍五師突圍。突圍前,愛人已經懷孕,組織上為了照顧他們夫妻,決定讓他們秘密去華北。張炳文接到組織的指示後,堅決要求突圍,經組織同意,便將李秀清送到河北邯鄲從事地下工作,李在邯鄲生一女孩,乳名貓貓,學名立志。
1946年農曆11月1日,張炳文隨部隊解放了寧陝江口,國民黨七十六師二十四旅尾隨而至,張炳文和部隊一邊安排民眾轉移,一邊向鎮安撤退。12月初,當部隊轉移到鎮安栗柞坪時,突然遭到敵人伏擊,張炳文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戰士們為了搶回他的遺體,把敵人打退了30多里。張炳文的遺體當時安葬在猴子坪。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將他的遺骨重新安葬在江口古石橋西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