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炯[作家]

張炯[作家]

張炯(1933-),男,漢族,福建福安人,中共黨員。筆名東方亮、方惠。畢業於北京大學。大學學歷,研究員。中國作協第五屆、第六屆副主席。代表作品《文學真實與作家職責》、《張炯文學評論選》、《新時期文學論評》。

基本信息

簡介

張炯張炯

1948年參加革命。曾從事學生運動,在農村開展武裝鬥爭,擔任游擊隊政委等。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文學函授大學校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作品與爭鳴》主編,《評論選刊》社長,中國社科院文研所兼少數民族文研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作協第五、六屆副主席、第七屆名譽副主席,兼理論批評審員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文學學科專家組組長,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簡歷

張  炯張 炯

1948-1949,福建福州地下黨《駱駝》社編輯。

1949-1955,閩浙贛人民游擊三縱隊二支隊政委,解放軍第十兵團、福建軍區警衛團、通訊兵團、軍區司令部戰士、文書、幹事、文化教員。

1955-1960,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

1960-1976,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文學研究所研究人員。

1976-1979,《紅旗》雜誌社文化組召集人。

1979-1990,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當代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1990-1991,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評論》副主編。

1991-199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

1994-1996,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1996-1998,中國作協第五屆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1998-2001,中國作協第五屆副主席。

作品

著有專著《創作思想導向》、《社會主義文學藝術論》、《毛澤東與新中國文學》、《新時期文學格局》、《社會發展與中國文學》、《美·真誠·樸素——丁玲創作論》、《文學真實與作家職責》、《新時期文學論評》、《文學的攀登與選擇》、《文學的回眸與思考》、《走向世紀之交》、《評論與對話》及《張炯文學評論選》、《張炯文集》等17種,編著《新中國文學史》,主編《中華文學發展史》(三卷)、《中華文學通史》(十卷)和《中國文學通典》、《新中國文學五十年》等。

研究成果

張炯張炯

其作品曾獲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4次等。中國圖書獎一次、國家圖書提名獎一次、《崑崙》文學評論獎一次、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頒給《廿世紀成就獎》一次。 所主編的《新中國文學五十年》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新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學通典》獲中國圖書獎,《當代文學新潮》、《新時期文學六年》、《中國當代文學講稿》等六種書獲當代文學優秀研究成果表彰獎。個人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頒給的“二十世紀成就獎”銀質獎章。

2010年10月憑藉文學理論評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及其面臨的挑戰》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文藝觀點

“玄幻小說的科幻成分是有益的。”昨日,第16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召開,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張炯說,中國小家長和老師要合理引導時下流行的玄幻作品

張炯說,中國古代的《封神演義》、《西遊記》都有玄幻色彩,英國作家推出的《哈利波特》掀起了玄幻閱讀高潮,前蘇聯、美國、法國的科幻小說相對發達,這種科幻的傳統讓這些國家在科技領域一度保持領先。“目前的網路玄幻文章或玄幻小說,有的在書寫正義、反抗侵略、強調公平,這些也算是些有益的成分,有的玄幻作品涉及性、暴力甚至亂倫等,這對青少年是有害的。”張炯說,對於孩子們的文學創作,甚至寫玄幻小文章,家長要尊重,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看點、寫點科幻色彩的文學作品對培養孩子的文字表達和想像力有好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