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功

張有功

2000年7月,他不負重託,以一個農民工的身份出任河南省宛南建築公司項目經理。 十年來,閩營村先後考上大中專的學生有26人,每人都得到過他最少1000元的資助。 有功則堅定地說:“俺作為縣人大代表,資助貧困者不圖個啥,只是為了在這個社會上積德行善,為了儘自己的一份職責。

人物簡介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工憑藉著自己的聰明睿智、超人膽識、博大胸懷以及對雷鋒精神的執著追求,把自己的青春之舟駛出了港灣,最終在生活和事業的海洋里,成為一名活雷鋒。他就是河南省新野縣五星鎮閩營村的農民張有功。
人物事跡
張有功(右一)張有功(右一)

張有功雖然年僅41歲,卻已在建築行業摸爬滾打了21年。
他靠自學達到大專文化,經考試考取了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造師。1989年10月進入建築行業以來,他積極投身新野縣建築行業主戰場,不怕吃苦,勇於開拓,刻苦鑽研,虛心拜師,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新野縣建築工程的技術員。擔任技術員期間,他忠於職守,嚴格把好質量關,杜絕了一個個“豆腐渣”工程,頂住了社會不良習氣的侵蝕,確保了一個個工程的合格。
為了使自己的青春才華得到進一步展示,他於1995年1月參加了河南省建築工程管理幹部培訓中心的學習。是年7月在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深造,學習中不恥下問、虛心求教,苦心鑽石,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建築工程實踐中去,所以連年被縣裡評為先進工作者。1996年3月,他經考試被南陽市定額站晉升為工程造價甲級預算員。
根據他的才幹,1997年8月至2000年間,他被縣建築工程公司聘為會計。為了更好地掌握財會知識,他參加了河南中華會計函授學校的學習,由於成績突出,被評為優秀學生。擔任會計期間,他堅持原則,嚴格財務制度,不循私情,抑制了不合理開支。擔任會計三年中,共抵制不合理的開支100多筆,金額達2.5萬餘元。
任會計期間,他能夠廉潔自律,不貪不占,從小事著眼,大事著手,潔身自愛,克勤克儉,從不多吃多占一分錢,也從來不網開一面,為自己的親戚、朋友多報銷一分錢,為公司平均每年節約資金萬餘元。
2000年7月,他不負重託,以一個農民工的身份出任河南省宛南建築公司項目經理。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沉重,更為自己能為新野建造一座座大廈而自豪,所以他堅持白天在建築工地帶領建築工人戰烈日、斗嚴寒,堅守在施工第一線,晚上便刻苦鑽石建築工程學。為提高業務素質,他常常自學到深夜,終於使自己的建築專業技術和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後經國家人事部和建設部組織的統一考試獲得了國家一級註冊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在施工中他注重抓兩項工作,一是質量,二是安全。在承建縣委常委辦公樓期間,他嚴格把好質量關,從樓板的使用到每一根鋼筋的焊接,從原材料的採購到鋼筋混凝土柱、梁及現澆板等的現澆,他都從每一個工藝上、細節上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優質。在施工的每一個環節,他都堅持早到工地,晚離工地,天天守候在工地。五黃六月天,他幾次中暑,工人們勸他到醫院看病,他婉言謝絕,一直堅持到工程全部竣工。在施工中他永遠繃緊“安全施工”這根弦。除了設立安全保護區域之外,還懸掛橫幅警示過往人員注意安全,確保了每一項工程安全無事故。正因為他以質量第一、安全施工統領工作全局,所以承建的縣委常委樓,民政局1號、2號樓,縣人民醫院7號住宅樓,皆被南陽市質監站核定為“優質結構工程”。
他從事建築工程工作20多年來,能夠事事處處遵紀守法、廉潔自律,不受賄不行賄,潔身自愛,一身正氣,剛直不阿,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20多年間先後為縣醫院、縣民政局及家鄉國小、“村村通工程”等公益事業資助4.2萬元,還為縣委常委樓、縣人大常委會辦公樓先後讓利32.1萬元,為新野財政節約了巨額資金,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問到他,為什麼能數年如一日堅持做善事的時候,張有功回答道:雷鋒曾在日記中寫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我是農村家的孩子,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長大成人的,我知道生活的不易,家鄉的孩子們、老人們,或者是異路相逢的民眾,只要有困難,能幫的我一定會幫,”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給老人發放慰問金使其安度晚年,他及時伸出援手資助貧困大學生……這樣的事是數不勝數。
2003年8月26日,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越來越近,但閩營村的張諱仍為湊不足學費而東奔西忙,哮喘纏身的父親,一步一喘投親拜友,三天時間僅借來了1500元錢,這對女兒的學費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他望著豆粒大小的煤油燈火,呆呆地靜坐著,滿是皺紋的臉頰上,滴著蒼老的淚水——“唉,這可咋辦,這可咋辦喲!” 一聲聲嘆息,一聲聲嘆息,讓女兒再也坐不住啦,“爹,這大學咱上不起,俺就不上算啦,俺……俺不埋怨您!” “屋裡有人嗎?”一個青年人來到張諱的父親面前,安慰道:“你別耽心,張諱上學所需的錢,我來解決!”張諱父親,一把握住來人的手:“有功啊,有功!這……這可讓我咋感謝你哩!” “二叔,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啊,幫這個忙是我應該的。” 自此,有功為自己定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為本村考上大中專的學生,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發放數額不等的獎學金或扶助金。十年來,閩營村先後考上大中專的學生有26人,每人都得到過他最少1000元的資助。
2009年8月22日,作為新野縣十大傑出青年的有功,來到共青團新野縣委副書記王偉的辦公室,與之交談當代青年人生理想與抱負,交談之中,無意間看到幾名考入大學的新生填寫的南陽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助學金申請表》,便詢問王偉,這些大學貧困生有人資助沒有,王偉搖搖頭…….有功當場拍板,“咱們到這幾個學生家中去看看,若情況屬實,這8名學生交給我來資助”。王偉皺著的眉頭舒展開來,他們首先來到沙堰鎮陳營村二組學生陳乃新家中,看到陳乃新年逾花甲的母親體弱多病,從低矮的破瓦屋裡走出來,抱起一團柴火為其燎灶燒茶,有功心裡一陣酸楚,上前進行了安慰,還從中了解到乃新的弟弟卓新也同時考上了大學,急需社會扶助……有功接納了姐弟為資助對象。在沙堰鎮,他又來到肜棟樑家中核實了情況,表態給予資助。走出沙堰鎮,來到溧河鎮楊少傑家中,少傑的姐姐楊賽紅研究生剛剛畢業,弟弟少傑又考上大學,家境貧困,急需求助,有功表態為少傑圓夢。出了溧河鎮又到王莊鎮水台子村張煥玲家,還有五星鎮張范、張曼…….8名大學生家中跑了個遍,證實了這些學生申請中闡述的情況屬實,有功全部為他們圓夢…….一場圓夢行動就這樣落到實處。
2011年除夕,年味正濃,閩營村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個不停,煙花把村莊妝點得五彩繽紛,孩子們燃放著手花在熱鬧的村巷裡穿來穿去,嘻嘻哈哈地玩鬧著,給古老的村莊增添幾多快樂。家家戶戶包餃子,人人歡樂過團圓,張有功十分孝敬和勤勞,擇菜、洗菜、剁餡、包餃子,不一會,圍桌就餐,舉家團團圓圓,和父母幾多攀談、幾多安慰、幾多祝福之後,他告訴父母,要到四鄰八舍家中看看。鞭炮聲里他走了一戶又一戶,火樹銀花中他去了一家又一家。拉拉家常話,談談新生活,從中了解到,留守老人雖然衣食不愁,但手裡沒有“零花錢”。 有功找到村黨支部書記,讓他填寫一份花名冊,他按照花名冊上63位老人的數額每人發放了50元慰問金,他告訴老人們,這是給你們的零花錢,也是我這個晚輩所盡的一份孝心。十年來,他從未間斷對村中因家庭困難或臥病在床的老人給予金額不等的資助。
2012年1月7日,河南省社旗縣郝寨鎮楊樹崗村12組20歲女孩楊桂玲家中,來了一位操著新野縣口音的不速之客。只見他步入低矮的小瓦屋,走到臥病在床的楊桂玲床前,安慰她要有信心與病魔抗爭,堅定地站起來,堅強地生活下去。緊接著他拿出2000元,遞到楊桂手中說:“這錢你先治病,過些日子我再來看你。” 楊桂玲的奶奶、嬸嬸、小叔和在場的人被來人的善舉感動得直抹眼淚,楊桂玲的父親楊愛軍一邊擦淚,一邊泣不成聲地說:“這…….這……..這讓我咋感謝您這位大恩人喲!” 新野縣距社旗縣200餘里,張有功把愛心獻到社旗郝寨楊樹崗這個偏僻小村的楊桂玲。 楊桂玲一歲時,父親楊愛軍在工地突發腦溢血導致半身不遂,妻子因丈夫醫治無望,離家出走別嫁他人,只有一歲的楊桂玲在爺爺奶奶和叔叔的撫養下長大。20歲的少女為了減輕家中負擔,為了給父親治病,她到縣城一家超市打工,不料因突髮結核性腦膜炎一病不起,為給她治病,家裡花光了所有積蓄,四處奔波借錢。為了節省花銷,楊家人又將桂玲從市中心醫院轉回社旗縣醫院,可後續治療每月幾千元,讓這個貧窮之家不堪重負,楊桂玲只好放棄住院治病,躺在家裡…… 有功知道後,心裡沉重極了,他為桂玲這個苦命的花季女孩而痛惜,他雖然負有債務,但為挽救一個女孩的生命,自己寧可負重,再沉重些,也在所不辭。行程200餘里,風塵僕僕趕到社旗縣郝寨鎮楊樹崗村12組,當面予以資助。
2007年他被當選為縣人大代表的,從當選為人大代表的那一天起,他就為自己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毛主席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我幫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圓他們的夢想,幫助那些困苦的老人安度自己的晚年,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解決他們人生的困頓只是我踐行雷鋒精神的一點表現。
張有功的生活並不富餘,為供兒子上大學,妻子開個小賣部艱難度日,即使在自己十分拮据的情況下,仍堅持十年不間斷,愛心資助貧困者,把點點滴滴的情、愛灑向人間。不了解內情的人認為,有功有錢,花點兒錢資助貧困,對他而言,只不過九牛一毛,但有誰知那一宗宗拖欠了六七年的工程款,像一座座大山壓得他幾乎崩潰。提起這些,妻子宋小九隻能以淚洗面,把苦楚咽進肚裡。知情的親戚朋友勸有功,算了吧,放棄吧,單憑你一個資不抵債的“活菩薩”來拯救人間蒼生,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功則堅定地說:“俺作為縣人大代表,資助貧困者不圖個啥,只是為了在這個社會上積德行善,為了儘自己的一份職責。將來,我就是沿街乞討,也要把討來之食,分享給需要資助的人。”張有功用極大的熱情和實際的行動踐行著自己作為人大代表的職責,然而當被問到怎樣去實踐一名人大代表的價值時,張有功卻很平靜地說:‘雷鋒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人民選我當代表,我應該向雷鋒那樣以大孝大愛,實現人大代表的價值。咱們國家還不富裕,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還需要有人救助,作為一名人大代表,為救助貧困者奉獻一份愛心。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就是踐行雷鋒精神的河南省新野縣的農民張有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