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張春麗,1986年4月出生於鄱陽縣蘆田鄉的一個偏遠小山村,一個到深圳七年的外來青年農民工,她已經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東省人大代表。張春麗告訴記者,“我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女孩,獲得這么多榮譽,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榮譽只能代表過去,以後我會更加認真工作,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張春麗“出名”之後,參加了很多演講,不斷收到工友發來的簡訊和郵件,再三考慮後,她打算把服務外來務工人員作為自己今後的事業。

基本信息

最年輕的全國勞模

2007年,因為素質不斷提高,工作業績突出,張春麗被提升為公司行政人事部薪酬福利管理員,同時負責公司內部刊物的編輯工作。薪酬福利管理主要負責給每個員工發工資,張春麗告訴記者,“當時公司1000多人,每個人的薪酬福利標準都不完全一樣,工作量可想而知。”

據張春麗介紹,剛“上任”時,她在學好深大課程之外,又刻苦鑽研了薪酬管理方面的知識,並在較短的時間內編制完善了公司薪酬管理的各項制度,重新建立了適應公司企業運營的薪酬體系,制訂了對骨幹員工的中長期激勵計畫。在公司當年的職工代表大會上,新的薪酬體系獲得一致通過,並在後來的實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張春麗以自己的努力,贏得了人生的精彩。她曾經連續3年被公司評為“優秀員工”;2008年被授予廣東省“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2009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所有獲獎者中,她是最年輕的一個;2010年,又被選為第十一屆中華全國青聯委員,廣東省人大代表。

成為亞運會火炬手

2010年7月底,當接到亞運會深圳火炬傳遞候選人的電話通知時,張春麗依程式申報,心裡卻沒怎么在意。“因為不知道最後能不能選上。”到9月底,她接到亞運火炬接力深圳籌委會的正式通知,才激動地對大家公布這個喜訊。

張春麗興奮地說,作為一個勞務工,能成為火炬手非常幸運。這使她想起了當時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特區30周年慶典活動上與她對話的那一刻,她說,2010年的自己非常幸運。

面對各項榮譽,張春麗的心情至今仍無法平靜。張春麗告訴記者,“我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女孩,獲得這么多榮譽,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榮譽只能代表過去,以後我會更加認真工作,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從事公益事業

要做就做最好的農民工

在廣東深圳務工的江西籍青年張春麗離開所在企業,專心做起了公益事業。眾多媒體關注這個1986年出生的女孩,是從2009年開始的。那一年,她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此後,她又成為亞運火炬在深圳傳遞時的火炬手,還當選為全國青聯委員、廣東省人大代表。

張春麗最為媒體所樂道的一句話是:“要做就做最好的農民工。”現在,她不僅要做最好的農民工,還要幫助在深圳務工的外籍青年做最好的農民工。今年,張春麗與其他3名在深圳務工的青年共同註冊成立深圳市時代青工文化服務中心,面對在深圳的務工青年開辦青工大課堂,並成立青工作家協會。

挺“勵志”的經歷

之所以從事公益事業,是因為張春麗發現,自己的經歷挺“勵志”。

想起8年前的人生轉折點,至今張春麗都感到有“一點點遺憾”。當時,由於母親生病臥床,父親出車禍賠光了積蓄,弟弟妹妹還在上學,考上江西師範大學的張春麗放棄了求學的機會。做了這個決定後,她整整哭了3天沒出門。

通過親戚介紹,張春麗背上行囊,到深圳打工,成為中顯微電子公司生產線上的一名女工。離開家時,她沒帶衣服,只帶了高中課本。“當時我心裡一直沒放棄讀書的願望。”張春麗回憶,到深圳的第二天,她就去了解哪裡有培訓班、自考輔導,在一名老師建議下,參加了成人高考。

白天工作、晚上上學的日子開始了。通過努力,張春麗以第一名的成績從深圳大學中文系專科畢業。如今,她已經拿到該校的本科學位,專業是英語。

與此同時,張春麗也在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幹。在一起進廠的20個姐妹中,張春麗是第一個轉正的。線長對她的評價是“學習能力強”。

此後,為了避免倒班與學習互相影響,張春麗競聘公司前台崗位。“我一個月就能把前台的流程都學會。”這是她在競聘面試時承諾的,張春麗做到了,並被人力資源總監相中,調到人事部門從事管理崗位工作。

張春麗很感激公司領導對她學習的支持,但是有一件事情給張春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影響她今後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次招人時,張春麗遇到一個面臨高考的男孩,他放棄學業,到深圳打工。張春麗在面試時對他說:“如果是家裡條件不允許,我可以給你些指導;如果是因為自身原因,你要想清楚,工作以後你就要面對完全不同的人生。”事實上,這個男孩是因為忍受不了父母施加的壓力放棄學習的,聽張春麗講述了她的經歷後,男孩第二天決定回家,參加高考。

“雖然我沒有為公司留住員工,但是希望他能夠影響更多人,這樣更有意義。”張春麗說,後來,男孩考上了四川大學,她由衷地感到高興。

張春麗“出名”之後,參加了很多演講,不斷收到工友發來的簡訊和郵件,再三考慮後,她打算把服務外來務工人員作為自己今後的事業。“很多外來務工青年因為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迷失了方向,隨波逐流。”張春麗說,她和其他幾名負責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希望外來務工青年和企業能實現雙贏。每次演講,五六百人的講堂都是爆滿的,企業也歡迎他們。

現在,張春麗正在申請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研究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