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戎[英籍華人作家]

張戎[英籍華人作家]

1952年出生於中國四川宜賓,文革期間曾當過農民、煉鋼工人和赤腳醫生,70年代以工農兵大學生的身份被保送到四川大學,1978年作為文革後最早的一批大學生被派往英國約克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學位,後在英國定居。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張戎作品張戎作品
1991年出版的英文書《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簡稱《》),帶自傳式祖孫三代女人的家庭故事,成為英國出版史上非文學類最暢銷的書,共售出1000萬本,已被翻譯成30種語言。2005年與丈夫喬·哈利戴(JonHalliday)合著的英文書《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Mao:TheUnknownStory,簡稱《毛》),不只在西方造成一定轟動,但是,中文版推出後,卻引發各種強烈的質疑。張戎受本屆“新加坡作家節”之邀來新,接受本報專訪時針對一些讀者與學者質疑《毛》一書的真實性,堅持自己是學者轉作家,此書是“建築在史料的基礎上而寫的人物傳記”,經過小心求證的功夫。
來新之前,張戎到希臘為希臘文版《》做宣傳。《毛》已譯成30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銷量超過100萬本。儘管與《》一樣在中國大陸被禁,但張戎透露,《毛》的盜版有七八種,包括網路下載,至少有幾十萬本。
張戎是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高幹子女"。十四歲的張戎曾從故鄉成都來到北京,作為紅衛兵的一員,接受毛澤東的檢閱。隨著文革愈演愈烈,她的父親因支持陶鑄被打成反革命,送進山區勞改。張戎因此喪失了她原來的優越生活,開始了她的“苦難歷程”:先是到農村插隊,後又到喜馬拉雅山麓的藏族村落當赤腳醫生。1971年“913”事件後,她父親的狀況有了改善。張戎也返回成都,進工廠當了電工。由於“表現積極”,被推薦到四川大學英語系學習,成為一名工農兵學員,後留校執教。1978年,當中國政府決定派遣文革後首批留學生時,她經過刻苦努力再次來到首都北京,登上了去英國的班機。1982年,她在約克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的學位,並自稱成為英國"第一位來自紅色中國的博士"。畢業後,她決定在倫敦定居,執教於倫敦大學東方學系。

代表作品

1992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WildSwans》 2004

2005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Mao:TheUnknownStory》

2013 《慈禧太后∶啟動現代中國的皇妃》 《EmpressDowagerCixi:TheConcubineWhoLaunchedModernChina》

人物爭議

英籍華裔女作家張戎出新書 欲為慈禧正名英籍華裔女作家張戎出新書 欲為慈禧正名
1、2006年10月《紐約時報》的思道(N.Kristof)披露,被張戎列入受採訪者名單的章含之否認曾接受張本人的採訪。

2、耶魯大學教授史景遷(J.Spence)在《紐約書評》上指出張戎的某些參考書不是嚴肅出版物,從中找不到任何資料來源。

3、澳大利亞H.McDonald在《TheAge》(2005.10.8)上也作出披露:該報記者最近到瀘定橋採訪,未能找到張戎所講的那位當時93歲的老太太,也沒找到任何能記得此人的人。但是記者找到一位現年85歲的寡婦李桂秀,據當地人說是唯一活著的見證人。“李老太太說戰鬥確實打了”。“是在傍晚打起來的”。McDonald引述哥倫比亞大學教授T.Bernstein的話:張戎“這本書對當代中國研究是一大禍害”。

4、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林培瑞(PerryLink)也承認該書有違事實曲解史料。

5、哥倫比亞教授黎安友(A.Nathan)於十一月在《倫敦書評》上列舉了書中大量違背史實的聳人聽聞之論,確鑿證明“張戎和哈利戴是一對饒舌烏鴉(magpies)”。

6、有些史學家認為,該書不少觀點缺乏論據,與史實有出入。張(戎)文講:「……毛在陝北只留兩萬來部隊,不到胡宗南二十五萬大軍的十分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93頁),但根據1986年1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灣)出版的《盛文先生訪問錄》第68頁,盛文說:“共黨有十五萬兵,我們只有八萬。”

7、張戎在書中直指中華民國國軍名將胡宗南是“紅色代理人”(redsleeper),導致胡宗南的後人及舊部署群起抗議。

8、2013年11月30日,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Economist)發表了題為《皇太后歸來》的文章。文章稱,英籍華裔作家張戎出版了新書《慈禧太后:啟動現代中國的皇妃》(EmpressDowagerCixi:TheConcubineWhoLaunchedModernChina),這本書為讀者展示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慈禧太后,但是書中的一些觀點仍有待商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