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博

張憶博

張憶博女士,中國著名人力資源專家, T+潛能測評技術創始人、人才教練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相結合的教練式諮詢創始人。上海交大、浙江大學EMBA、總裁研修班客座教授。 張憶博女士從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人”的研究20多年來,在中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有著很高的聲望,她堅持走原創研發之路,帶領專家團隊探索“人”以及人力資源系統管理技術,原創研究成果—T+潛能測評技術,在企業中被廣泛套用,讓很多人才的職業生涯發生巨變,甚至使企業起死回生,被視為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奇蹟。 原創的教練式HR管理體系建立技術、人才教練技術(包括個人領導力提升、團隊領導力提升),從根源上解決發展中的企業人才短缺、管理薄弱的問題,影響並培養了眾多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她所帶領的專家團隊先後為國內幾百家企業提供人力資源諮詢服務,並擔任過幾千名企業高層管理人士的教練。

百度名片

張憶博女士,中國著名人力資源專家, T+潛能測評技術創始人、人才教練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相結合的教練式諮詢創始人。上海交大、浙江大學EMBA、總裁研修班客座教授。

張憶博女士從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人”的研究20多年來,在中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有著很高的聲望,她堅持走原創研發之路,帶領專家團隊探索“人”以及人力資源系統管理技術,原創研究成果—T+潛能測評技術,在企業中被廣泛套用,讓很多人才的職業生涯發生巨變,甚至使企業起死回生,被視為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奇蹟。

原創的教練式HR管理體系建立技術、人才教練技術(包括個人領導力提升、團隊領導力提升),從根源上解決發展中的企業人才短缺、管理薄弱的問題,影響並培養了眾多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她所帶領的專家團隊先後為國內幾百家企業提供人力資源諮詢服務,並擔任過幾千名企業高層管理人士的教練。

著有《人——經理人成功與失敗的背後》《贏家思維——企業家個性化成功之路》《我是誰——其實人比你想像的要簡單》等著作。

中文名 張憶博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
企業 企業家/人力資源專家
畢業院校 瀋陽農業大學水文系專業

個人介紹

張憶博 張憶博

張憶博,上海傑弗特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首席顧問。1979年畢業於瀋陽農業大學,曾任職教師、國家公務員,於80年代即開始了對於企業管理方面的思考和探索。1993年辭去公職,到企業中進行管理實踐,擔任中高層管理者。1999年創立杭州精鷹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上海傑弗特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前身)。自此,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企業人力資源諮詢實踐和積累,如今已形成了獨特的基於T+潛能測評技術為核心的人力資源體系諮詢模式,累計有幾百家企業、數萬名職業經理人受益!

書香世家

張憶博女士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祖父為國民黨高級將領,祖母為清朝皇室後裔,父親與姑姑在五四風潮的薰陶下成長為愛國青年,與家庭決裂,先後追隨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志參軍,並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幹部。

其外曾祖父為秀才,養育了才華橫溢的外祖父鍾先生,擅長寫作古體詩文,畢業於黃埔軍校無線電專業,從1938年開始以教員身份為掩護,擔任地下電台台長,為抗日救國而奔波,母親鍾女士從14歲開始就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在那個特殊的環境中,養成了堅韌、獨立的性格,並於解放前參軍,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張憶博的雙親在解放後相繼轉業到地方工作,成為新中國第一批有文化的中國共產黨優秀幹部。

跌宕人生

1954年,張憶博出生於廣州惠州市博羅縣。7歲時因父母工作調轉,遷回瀋陽老家。張憶博共有兄弟姐妹四人,她是長女,自幼聰慧,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被父母寄予很大的期望。12歲時遭遇文化大革命,父親被批鬥,家人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騷擾和影響。

1970年,隨雙親下鄉鍛鍊,自此在農村生活、工作五年之久,開始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歷練,讓從小在城市中長大的她深切了解了中國農村的狀況,艱苦的勞作不但沒有泯滅她的好學上進,反而磨礪了她的品格——堅強、大氣、對人友善。

1975年,張憶博被所在公社推薦,就讀於瀋陽農學院(後更名為瀋陽農業大學)水文系。1982年進修於瀋陽交通學院道路工程專業。畢業後從事建築類專業技術工作,工作業績優異,是單位重點培養的青年人才。

這期間不管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是令同齡人羨慕的。但是,張憶博並不快樂,覺得這樣的人生似乎缺少了一些東西,到底缺少了什麼呢?卻找不到答案。

直到1992年,她毅然決然的丟掉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令人稱羨的公務員工作和安逸舒適的生活),將自己歸零,到企業中和年輕人一樣打拚。前幾年很艱難,畢竟已經快40歲的年紀,可是逐漸地她找到了一種感覺,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不管是顛沛流離,還是成就非凡,她都實實在在的有一種感受在胸中:我沒有虛度時光。

探索之路

經歷了幾年的求索,張憶博在企業中先後擔任中高層管理的崗位,她感覺到未來中國的強盛,需要一大批優秀的企業,而這些企業的成長,一定需要優秀的老師,國外企業的發展歷程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因此,以企業為價值鏈的行業是最有價值的,自己多年的積累也找到了發揮的支點,她於1999年成立了杭州精鷹管理諮詢有限公司(GFT諮詢的前身),此時中國的諮詢業剛剛起步。

公司成立伊始,她就把“使有潛力的企業與企業經理人成為精英”作為自己的使命和追求。創業初期,精鷹諮詢曾經策劃舉辦了兩場極具轟動效應的大型講座,迅速建立知名度。 而後,公司以企業經理人的高端培訓講座為主營業務,出色的打造出了系統、實用的“經理人特訓營”,成為浙江省高端培訓業的第一品牌。

成名之作

大型講座之一:“博士市長走向講台”; 之二:馬雲和電子商務。

2000年7月,馬雲第一次拿到了世界首位華人榮登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面人物,為此,阿里巴巴沒有錯過這次宣傳的機會,恰好,當時電子商務的概念剛剛被中國人所接受,在成功的推出了逾千人的“博士市長走向講台”的大型講座、暢談城市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之後,又成功地推出了逾千人的馬雲有關電子商務的大型講座。

這兩次講座,聽眾都超過上千人,在杭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經理人特訓營

經過兩場大型講座的洗禮,杭州精鷹諮詢公司一舉成名。憑藉廣泛的資源,以及系統、實用的“經理人特訓營”,杭州精鷹諮詢公司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收益,成為浙江省高端培訓業的第一品牌。

通過培訓賺到了第一桶金的張憶博,並沒有被勝利的喜悅沖昏了頭腦。

一天, 張憶博的老朋友,某企業的老闆,心急火燎的來到了她的辦公室,還沒等坐好,

這位老闆開始了一頓炮轟:張老師!你快來救救我!我該怎么辦?!

你的培訓是好,你的講課也精彩,可是我把公司的幾個高層送到你這裡來聽課,讓他們在你這裡學點東西,繼續好好乾!可是沒曾想,回來後的幹部走了三分之二!!都覺得廟小,容不下他們了!你可要給我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我和你沒完!

張憶博震驚了:怎么會這樣?!

培訓課上講的是各種方法,以及各種工具的套用,當然也少不了對他們頹廢心態的調整,以期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和激情。給中國民企的管理者帶來先進的理念和工具,這難道是我錯了嗎?!

張憶博通過對企業進行調查,得出一個讓她寢食難安的結論:這種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培訓,並不能真正的幫到企業,因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不懂“管理”是什麼,甚至連“組織”是什麼都弄不明白,又怎能指望他們能夠把學來的理論,套用在實踐中呢!聽聽激動,想想感動,回去以後沒法動,這就是現狀!

諮詢!能真正幫上企業的只有諮詢!

張憶博明白了: 培訓的紅火只是一時現象,企業真正需要的是諮詢公司。在世界500強的企業中,其中有50%左右集團公司擁有自己長期合作的國際著名諮詢公司,100%的公司接受過多次諮詢服務。美國的AT&T公司有1000多家諮詢公司為其進行全方位、多層面諮詢,每年投入的諮詢費用高達3億多美元。每一個世界500強的企業身後,都有諮詢公司的身影,企業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諮詢公司的扶助!諮詢業在國外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在中國卻剛剛起步,這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

只有真正的諮詢,才能真正的幫助企業成長,真正的解決他們最迫切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民企,還非常“小”,不夠成熟,甚至連管理的意識都沒有建立,因此,他們更需要的是基於自身特點的個性教練,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文案諮詢。

艱難轉型

輾轉反側,痛定思痛,張憶博毅然決定做諮詢。自此,開始踏上了異常艱難的轉型之路。

業務剛剛轉型初期,一下子遭遇到了一個莫大的阻礙,一個來自於自身成就的桎梏:杭州精鷹的名聲太響了!以致於在杭城的業內,“精鷹”等同於“培訓”!人們根本無法扭轉“精鷹”已經轉型的念頭,也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在杭州,“精鷹”做諮詢,寸步難行!

於是,張憶博把目光投向了上海。2003年,出於提升企業形象、獲取人才資源的需要,公司總部遷往上海。

當時出於打造全方位人力資源服務鏈的考慮,成立了獵頭公司-上海弗蘭克,與上海基爾夫特(諮詢,2011年更名為上海傑弗特)、上海博沃麒(培訓)相配合,希望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資源服務。

獵頭公司成立之後,在團隊組建、廣告宣傳上做了大量投入,因此很快就在上海打開知名度。但是運作一段時間之後,問題開始顯現出來:首先是內部人才儲備跟不上,僅諮詢的技術研發和項目實施就已經耗盡了公司原有骨幹人員的力量,無法同時支持諮詢、培訓、獵頭三塊業務的運作,先後從外部聘請兩任職業經理人擔任獵頭公司的總經理卻都以失敗告終。其次是國內獵頭市場不成熟,企業總希望能找到“神仙”,不現實的期望導致人才推薦成功率很低,加之人才匱乏,而要做好獵頭必須建立起龐大的人才儲備,把人才當作 “客戶”來經營,需要長期投入。

因內部人力資源的分散和外部市場的不成熟,弗蘭克獵頭公司運作的兩年半期間始終虧損,給發展中的公司帶來沉重的負擔。2005年底,公司做出決定,取消獵頭業務、培訓業務,集中全部資源發展諮詢業務。事實證明,及時收縮業務、集中全部資源發展諮詢是正確的,今天公司在自主研發上所取得的成功正是數年來全力投入的結果。

在技術核心能力打造成功之後,公司的重心由產品研發轉向了市場和人才。2009年在杭州成立分公司,2010年成立以市場推廣為目的的GFT俱樂部,2011年開始T+測評產品的軟體化。經過多種嘗試,如今也已形成一套自己的市場推廣模式,核心團隊業已形成,並啟動校園招聘,旨在招聘優秀的畢業生,為打造強大的總部以及為100個分支機構培養骨幹人才。

打造技術核心

2001年 T+人才潛能識別技術早期產品,諮詢模組3P體系(職位分析、薪酬、績效)

2003年 增加總體戰略、人力資源規劃、企業文化等模組。

2005年 人才潛能識別;企業經營管理診斷、總體戰略梳理、組織結構設計、職位分析、薪酬、績效、企業文化等主要模組。

2006年 人才潛能識別測評工具2.0版本、報告升級版投入套用;

第一次運用人員調整方法,幫助一家企業起死回生。

2007年 深化T+潛能識別與開發技術在企業團隊匹配中的套用,以提高個人執行力、團隊執行力。

探索高管人才的教練技術,為企業規避用人風險,獲得更多實踐驗證;

諮詢中的培訓課程顯性化。

2008年 開發人才潛能識別技術的完全訪談工具;

成功運用T+人才潛能識別與開發技術,在企業諮詢中通過調整關鍵崗位的人員,並通過高管人才教練,幫助關鍵人員認知自我、認知團隊、準確定位,使企業扭虧為贏;

嘗試產品整合之後的系統諮詢服務,按月收費。深化戰略、組織結構、薪酬、績效等模組。

2009年 攻克A01/A02;Y01/Y02測評難關,測評準確率達到99%以上;

基於T+人才潛能識別與開發技術,成功開發勝任力素質模型、招聘測評工具;

完成諮詢課程的系統化整合,諮詢中自主研發的課程(系統課、技術課、技能課)達到30多門。

2010年 配合市場推廣,開發GFT俱樂部產品、適合中小企業的模組化套餐諮詢產品;開發諮詢中需要的演練課、大型管理遊戲。

深化高管教練的技術研發,重點是各思維類型的企業家教練。

2011年 清晰的兩條產品線,以人為核心的產品,以體系為核心的產品;

T+系列技能課程問世;

軟體產品研發麵世。

核心產品

企業想發展壯大,必須通過人來完成。

用人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用能人,出績效快,風險也大,很多功臣、業績明星在階段性的成功之後,往往會變得驕傲自大,難以駕馭,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所謂成也能人,敗也能人。能人就象不定時的炸彈,讓老闆寢食難安,中國的企業大多數都陷在“能人”的泥沼中起起伏伏。

怎么辦呢?削弱能人的權力?一個能人會出問題,那么,用更多的能人?……

第二種方法是不用能人,通過團隊合作的方法,用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這是所有優秀的企業都在走的一條路。

第二種方法,通過團隊合作,讓普通的人做出偉大的企業,就是張憶博帶領的GFT諮詢所要解決的問題。

十幾年來,他們通過對“人”和“人的管理”的研究,貼近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問題進行研發,並在企業中進行實踐、完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大量成功案例。

GFT諮詢的產品分為兩部分:(一)以人為核心的產品;(二)以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為核心的產品。

以“人”為核心的產品

圍繞人才潛能識別和團隊建設、高管教練著手,非常受企業界青睞,它的特別作用是見效快、歷時短。

產品一:T+潛能測評

解決問題:在畢業生招聘和社會招聘中,面對大量應聘者,如何快速精準識別出合適的人才?

運用T+測評軟體,10分鐘時間即可知道其潛能所在,幫助HR和企業實現精準招聘,避免因錄用了潛能不合適的人才造成的不適崗、成長緩慢等問題,減少企業的資金損失、時間損失。

產品二:人崗匹配、團隊匹配

解決問題:企業總是頭疼執行力的問題,投入很多進行培訓也效果不佳,卻很少思考是否用對了人。把人才放錯位置,害了人才,也害了企業,不但執行力低下,更會造成組織的內耗!

根據組織的具體的情況,運用T+人崗匹配、團隊匹配技術,不但能實現人才長板與崗位需求的最佳對接,避免因用錯人導致的資金損失、時間損失,還能通過團隊成員潛能(長板)互補,實現1+1>2的效能,達到個人價值最大化、團隊績效最大化。

每個人都能當領導,只要團隊成員的潛能互補!

產品三:招聘體系建設

解決問題:發展中的企業最大的問題是缺人,如何翻倍提高招聘的效率?用更便捷的方法提高招聘成功率?如何讓企業中的管理者都能輕鬆學會做招聘?

以企業戰略為導向的招聘體系建設,通過幫助企業建立招聘流程和招聘工具箱(包括素質、智商、情商、專業技能等多個評估緯度,包括筆試、面試、情景模擬等多種方法),培養和提升企業自身的招聘能力,從而在短期內迅速提高企業的招聘成果,滿足企業目前和長遠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產品四:領導力模型開發、個人領導力提升、團隊領導提升

解決問題:管理人才的培養一直是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領導力由哪些要素構成?哪些屬於個人先天的潛能和素質?哪些可以後天培養?個人領導力與團隊領導力如何提升?

以T+潛能識別與開發技術為核心的領導力模型構建項目,為企業的管理者構建清晰的成長路標,並通過系統化領導力培養、開發技術,幫助各層級的管理者提升個人領導力,通過潛能互補,提升團隊領導力。

產品五:高管人才教練

解決問題: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往往是因為人出了問題——核心骨幹人員的心態(包括老闆)發生變化,致使企業遭受重創甚至分崩離析的案例屢見不鮮,民營企業尤為嚴重!有沒有辦法能夠避免?

答案是:有。在諮詢中對企業家與其核心高層人員進行教練。

高管人才教練是張憶博花費心血最多、研發時間最長、投入最大的內容,因為企業的關鍵就在於領頭人、核心的骨幹人員,恰恰這些人位置最高、個人最能幹、成就最突出,在獲得階段性的成功之後,很容易走向自負、狂妄自大,一旦心態失衡,他們又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中國民營企業的起起伏伏,追其根源都是因為人的原因造成的。

因此,在企業諮詢中,高管人才的心態是張憶博最為關注的內容,沒有問題要預防,一旦發現問題的苗頭,就要當頭棒喝,絕不姑息,除非這個人不求進步。曾經有的高層這樣形容被教練的感受:非常痛苦,痛不欲生。但痛定思痛,改過之後就是脫胎換骨,邁上更高的台階。

先把核心人員的心態調整好,才能把企業中人的管理做好,這是每一個大型諮詢項目成功的關鍵。

產品六:後備人才選拔、接班人培養

解決問題:很多企業的失敗,是因為傳承出了問題,如何選對領軍人物?如何保證企業後繼有人?如何讓企業家的下一代成功接班?

通過多年研發和企業實踐,我們已經成功找到各種思維類型接班人的培養方法,以T+技術為核心的後備人才選拔、接班人培養項目,成功解決企業的傳承難題。

以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為核心的產品

張憶博所帶領的諮詢團隊,經過十幾年的貼近中國民營企業的研發和企業實踐,成功打造了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的十大模組產品。其最受企業歡迎的還是獨具一格的諮詢方式——教練式諮詢。

民營企業的現狀是從老闆到管理者都是做事的能人,不懂對人的管理,即使聘請了有經驗有能力的HR總監,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民營企業人力資源諮詢的關鍵是——如何讓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夠懂得人力資源管理?否則再好的方案都是一堆廢紙。

為了攻克這個難題,張憶博帶領諮詢團隊進行了艱苦的嘗試,把諮詢中所有的內容,所有管理者要掌握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用顯性化的方式形成系統課、技術課、技能課,並輔以研討、演練等多種教學方式,讓管理者一邊學一邊結合企業實踐進行操練。整體諮詢時間長達三~五年,其結果就是為企業培養出一大批合格的管理人員!

這種諮詢效果是民營企業夢寐以求的,但對企業的要求也很苛刻,所有的管理者必須全程參與,每個月拿出至少2天時間進行學習、研討、演練,還要完成大量的作業,最終所有人力資源體系的方案都出自於他們,等到諮詢公司離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已經可以自主運行,並不斷提升。

人力資源體系建設分為基礎模組和提升模組:

基礎模組:

總體戰略梳理與人力資源規劃

組織結構設計與流程梳理

職位管理與任職資格

導向性的薪酬體系

導向性的績效考評體系

提升模組:

激勵體系(高管激勵)

導向性的企業文化體系

導向性的招聘體系(含勝任力素質模型)

培訓體系

繼任者計畫(梯隊建設)

媒體活動

2005年,在東方衛視、第一財經、瑞安地產共同推出的中國首個直播創業“真人秀”—— “創智贏家”節目中,和當時的東方衛視副總經理楊劍芸及何兆鋒一起擔任專家評審。

2007年,在團餘姚市委聯合市科技局、市廣播電視台、市青年聯合會舉辦的 “格萊特”杯青年創新創業實踐大賽中,擔任專家評審。

2010年6月,浙江衛視《每周時評》欄目,受邀以人力資源專家身份擔任評論員。

2010年7月,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欄目,受邀擔任《唐駿“學歷門”誰是誰非?》節目嘉賓,因時間衝突未能現場錄製節目,改為主持人胡一虎在節目中引用張憶博部落格文章的觀點。

2011年7月,上海第一財經《誰來和我一起午餐》欄目,以人力資源專家身份擔任腦庫嘉賓。

出版的書籍

自張憶博創業以來,截止2012年8月底,已經出版了三本著作:《人——企業經理人成功與失敗的背後》、《贏家思維——企業家個性化成功之路》、《我是誰———其實人比你想像的要簡單》,傳播研究成果與諮詢經驗。還有一本《藍海行動》,因為過於專業,只在極少數的企業家內部流傳,未公開發行。

《贏家思維————企業家個性化成功之路》

文匯出版社於2007年10月出版的《贏家思維》,曾經是一本被企業家和白領們爭相傳閱的“內部資料”,是一本較為全面、系統的闡述T+潛能測評體系理論的書,詳細解剖了常見的一些思維類型的特徵描述以及思維過程分析,還配有歷史人物以及企業界人士的案例的講解,堪稱T+理論的教科書。

《我是誰———其實人比你想像的要簡單》

《我是誰——其實人比你想像的要簡單》 《我是誰——其實人比你想像的要簡單》

被評為“2011-2012年十大職場必讀書”,如果說《贏家思維》側重於T+潛能測評理論的系統闡述的話,那么,這本書,則是以類小說的形式,講述了發生在企業里的真實案例,讀起來輕鬆有趣。

內容簡介:

“寧可不識字,不能不識人。”曾國藩的這句名言,已經被無數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以及現代教育學、管理學研究所驗證:一個人認識到自己適合做什麼,能夠做什麼,成功就已經為他敞開了大門。

因此在美國,從小學生開始就要進行認知人的教育,強調要儘早幫助每個人發現自己的潛能,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每個人都有天賦的優勢和短板,只有用對潛能,走對適合的道路,才能輕鬆的過上有錢、有閒、有品位的生活。越早認知自己,所付的代價越小而收穫越大。

本書作者、著名人力資源專家張憶博女士,為您講解如何通過識別潛能、運用潛能改變人生軌跡並獲得成功,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潛能互補,獲得自己與他人的雙贏、成功的個人與優秀的企業、乃至圓滿幸福的人生!

二十多年、幾十萬人的研究證明:97%的人在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前,對自己的認知是有誤區的。自己喜歡做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往往用的是短板,對輕輕鬆鬆就做得好的事情卻不以為然(這恰恰是你的長板)……人生就在這許多錯位中曲折前行,無數天才淪為庸才,無數人拼盡全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過得很不快樂!

其實,沒有不能成功的人生,只是你不認識自己!

企業人士的評價

我認為T+潛能測評識別與開發技術,可以獲諾貝爾獎,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

你們的諮詢效果,不斷的超出我的預期!通過做體系幫我把團隊培養起來,高管教練幫我挽回核心骨幹,還有我本人的提升,這些收益是無法估量的,諮詢費再翻10倍也值!

――蘇州中來光伏股份 董事長林**

根據GFT顧問的建議,我建議董事局提拔了一位總裁,當時我還是有些擔心,怕他無法承擔重任,覺得他缺乏魄力,上任後也覺得不理想,動作慢,結果一年半以後,發現他在不知不覺中,構建了一個非常好的團隊,讓我最終感到用對了人。

——重慶華立控股董事長趙**

由於HR職業和心理學專業的緣故,我在識別人和任用人時曾用過太多的工具,唯獨GFT是目前我識準人、用對人的最好用的工具。因為它徹底撇開行為表征現象從人更加本質的思維方式或心智模式的角度把握人心。

——安信偉光(上海)木材有限公司HR總監李*博士

根據本書作者張憶博老師的指導,我嘗試著把做生產管理的副總調去做行銷,一年以後,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相信這本書的面世將幫助更多的老闆用對人。

——浙江前錦離合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

原來公司的銷售團隊有一批能幹的人,開始成效顯著,但好景不長,業績開始滑坡,根據GFT諮詢公司的指導,現在該部門只用了兩個人,業績卻開始上揚。

——舟山市浙華石油運輸有限公司董事長黃**

我是一位公司的董事長,年過花甲,想把公司交給兒子接班,但是他承擔不了,心灰意冷之下,想把公司拆分或出售,後來通過這本書,才知道假以時日兒子是可以承擔大任的,我非常高興。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某公司董事長(年銷售額幾十億)

我想重用一個部下,GFT諮詢顧問建議最好不要用,此人不合適,我沒有聽,後來就派他去先做部門經理,想小試一下,不到一年這個人真的虧損了30多萬,我不得不相信,而且逢人就講GFT確實神奇。

——巨豪(香港)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育堅

如果早一點認識張老師,我就不會損失幾百萬人民幣。我用了好幾年的下屬,你們談一個小時就知道能否做領軍人物。有你們把關,用人踏實多了。

——浙江蘭創通信有限公司 總經理 高*

“我以前很滿足於HR總監這個職位,這份工作,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還能作為總經理獨立執掌全盤工作,是張憶博老師發現了我的潛能,讓我從HR一躍成為執掌公司運營的人才,對個人和企業都是極大的收穫!”

——前淘寶天下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