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仁

張慶仁,中國著名企業管理理論家、經濟學家,中國企業管理科學的創建者。

張慶仁

張慶仁,山東人,中國著名企業管理理論家、經濟學家,中國企業管理科學的創建者。在基礎理論層面,創建了以七大原理為核心的立體性理論集群;在實踐方面,創建了取代泰羅制的管理體系——崗次動態管理體系。他所創建的“三法一體系”,每年給我省企業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100億元以上。1995年他被收錄《who’s who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家》)。

2007年10月,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對崗次動態管理體系作出鑑定。《鑑定》認為這一成果具有很強的理論原創性和實踐套用價值,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崗次動態管理體系的出現,是中國管理科學誕生的標誌。該項成果創建了中國的管理科學和中國的第一個企業管理體系,為創建中國管理科學和發展世界管理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管理科學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相關條目

一、張慶仁在推進企業管理方面的主要貢獻

1、管理理論方面的貢獻。在基礎理論的創新方面,張慶仁原創性地提出了無奈心理理論、競爭公理原理、不同質的勞動不能通約定律、管理中的利益非對稱理論、全面公平理論、“七五”人才論、生命二層級假說,構建了以七大原理為核心的立體性理論集群,形成了原創的管理學基礎理論體系。打破了我國在管理學方面照搬照抄的局面。

2004年11月16日、23日,《中國企業報》以近兩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中國管理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盧繼傳等人的文章——《創建中國自己的管理學說和管理體系》,對張慶仁提出的管理學說和創建的管理體系作了系統地介紹,並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山東省企業經營管理學會已經形成了中國的管理學派。

文章指出,在基礎理論的創新方面,張慶仁原創性地提出了無奈心理理論、競爭公理原理、不同質的勞動不能通約的定律、管理中的利益非對稱理論、全面公平理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學說。文章把這些管理學說與當代美國流行的Y理論、期望理論、雙因素理論、報酬公平理論等學說作了對比分析,認為其科學性、創新性、系統完整性遠遠超過了這四大學說。

2、管理實踐方面的貢獻。自從1995年以來,張慶仁遞次創建了倒逼成本管理法(1995)、全過程倒逼質量管理法(1999)、主導工序橫向遞次控制法(2002)、崗次動態管理體系(2001),“三法一體系”構建了與市場競爭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和主要內容,在全國企業界引起了持續不斷地強烈反響。省政府領導對“三法一體系”均作出批示,在山東企業界大力推廣。

“三法一體系”在全國企業界引起了持續不斷地強烈反響。特別是崗次動態管理體系的誕生,這是與知識經濟時代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它取代了推行100多年的泰羅制。自2001年下半年以來,已成功地舉辦了近50期學習實施崗次動態管理體系培訓班。除海南、西藏、青海外,全國二十八個省市1700多家企業的廠長經理、經營管理人員前來學習,如中國第八建築工程局、首鋼公司、燕山石化集團、雲南紅塔集團、貴州水城礦務局、中原油田、河南萬方鋁業股份公司、西安專用工具機廠、石家莊鐵路分局、河北開灤礦務局、黑龍江雞西礦務局、齊齊哈爾機車製造廠等等。他們認為崗次動態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是一個非常科學的體系,解決了企業管理中的好多疑難問題,使人感到豁然開朗,具有普遍的推廣套用價值。德州賽利包裝有限公司李曉怡總經理說:“我當總經理20多年了,一直在探討用什麼方法來管好企業……崗次動態管理體系令人耳目一新,是非常科學地創新,原來冥思苦想無法解決的難題現在得到了根本性地解決。”

二、張慶仁對我省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

1、倒逼成本管理法每年給我省企業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在100億元以上。1995年,省企管學會向企業界推薦倒逼成本管理法,時任常務副省長宋法棠批示在全省企業界大力推廣。倒逼成本管理法給我省廣大企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效益。例如,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1996年採用倒逼成本管理法(有該公司文字材料證明)當年扭虧為盈,到今天該公司已經成功地將棗莊薛城焦化廠等7家虧損企業扭虧為盈,年利稅6億多元。

僅據濰坊振興公司、晨鳴紙業集團、濟鍋集團、太陽紙業等八家企業提交的資料,倒逼法所帶來的直接效益已超出了50億元,全省企業無論再少都不低於100億元。

2、實施全過程倒逼質量管理法的企業都達到了出口產品免檢的水平。1999年,省企管學會向企業界推薦全過程倒逼質量管理法,時任省長李春亭、常務副省長宋法棠、副省長韓寓群批示在全省企業推廣。凡認真實施全過程倒逼質量管理法的企業,都達到了出口產品免檢的水平……江蘇、安徽、浙江等地的企業都來學習並實施了全過程倒逼質量管理法。

3、崗次動態管理體系成效非凡。2001年,省企管學會向企業界推薦崗次動態管理體系,韓寓群省長、時任副省長林書香批示試點、規範、推廣。臨沭金星集團公司2002年開始推行崗次動態管理體系,02年該集團效益增長46.45%,該集團下屬鋼管公司02年直接增效710.96萬元,03年直接增效1174.80萬元。平陰縣供電公司自2002年推廣崗次動態管理體系,在這樣一個經濟規模總量處中下水平的縣裡,該公司在人均勞動生產率、節能降耗、人均效益方面上升為全省縣級供電企業之首。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目前已有500多家企業實施崗次動態管理體系,每年由此產生的效益在10億元以上。

省社會科學院、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山東財政學院、的知名經濟學家鄭貴斌、王乃靜湯安中等10人聯名上書省委、省府領導,建議對創建、推廣“三法一體系”的省企業經營管理學會及主要貢獻者給予重獎,得到省委、省府領導的認可。

三、其構建的“倒逼”機制已進入中央最高決策

“十一五”規劃套用了“倒逼”機制,這在中共中央《“十一五”規劃解讀》中有明確表述:“‘十一五’既要保持一定經濟成長速度,又要消化這種盲目擴張的後果。處理得當,可以使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轉變在‘倒逼’機制下取得突破。處理不當,就會喪失機遇。‘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充分考慮到了這些情況。”

這些年來,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期間,倒逼管理法被代表們多次作為治理經濟問題的對策提案所提出。如前幾年有的代表提出用開放“倒逼”改革;入世“倒逼”改革;用巨觀調控“倒逼”粗放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等等。今年政協會上,政協委員“叫板房地產業暴利:用‘倒逼成本’促房價下降”等。

四、省領導充分肯定了省企管學會做出的重大貢獻

2005年6月,王仁元副省長對山東省企業經營管理學會的工作作了批示:“近年來,省企業經管會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為我省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企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五、具有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1、“三法一體系”曾被國家級、省級部門行業的200百多家報刊予以傳播。《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經濟訊息報》、《中國企業報》、《中國經營報》、《廠長經理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內參選編》、《中國改革報》、《中國勞動報》、《中國冶金報》、《中國煤炭報》、《金融日報》、《中國輕工報》、《中國建材報》、《高新技術產業報》、《中國土地報》、《上海經濟報》、《浙江經濟報》、《陝西工人報》、《許昌日報》、《滬州日報》等200多家報刊予以刊發或轉載。

《經濟導報》還開闢了“張慶仁專欄”。

2003年6月19日,《中國企業報》以近一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張慶仁的文章——《企業管理必須突破百年老框架》。

2003年8月11日,《中國企業報》以近兩個整版的篇幅刊登張慶仁《破解中國企業十大管理難題》。

2、張慶仁的管理理論受到中國管理學界的高度評價。經過十幾年的艱辛努力,在基礎管理理論、管理體系、管理方法三個層面上完成了重大創新。在基礎理論層,構建了以七大原理為核心的立體性的理論集群;在管理體系上,構建了與知識經濟相適應、取代泰羅制的崗次動態管理體系;在管理方法層面,推出了控制成本、質量、處理企業內部關係的三大管理方法。從基礎原理到體系、方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全新的、原創性的企業管理學,推動了我省乃至全國企業經營管理的變革,在全國企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認為張慶仁創建了中國自己的管理學說和管理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以及中國著名管理學家潘承烈、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李顯君等對上述成果作出鑒評,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地評價。

山東知名經濟學家湯安中教授、王榮栓研究員、徐曉鷹教授、羅列教授等人在報刊發表文章介紹張慶仁的管理理論。

六、張慶仁被收錄《who’s who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87年,張慶仁發表《按勞分配五大矛盾》,這五大矛盾是:勞動需要計量與不同質的勞動不能通約的矛盾;勞動的個別計量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勞動的時效性與分配不同步的矛盾;按勞分配與級差收益的矛盾;按勞分配與等價交換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按勞分配與現實經濟實踐的內在矛盾,破除了對“按勞分配”的僵化理解,糾正了對按勞分配理論的片面認識。很多刊物相互轉載。為徹底破除計畫經濟模式,實行市場化經濟改革,掃清了理論障礙。

1989年,張慶仁發表《按勞分配是一種假說》,進一步從理論上打破絕對化、單一的“按勞分配”模式,提出了多元要素決定分配的觀點,為國家關於“生產力要素參與分配”的重大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在高層理論界引起很大轟動,並得到了中國經濟理論界著名學者的普遍認同和讚賞。

此外,張慶仁發表論著100多篇。其代表作有《價格滯後效應原理》(1988)、《從承包制演向股份制》(1989)、《列國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抉擇》(1990)等。其提出的“經濟席位”概念、固定資產消費型(或稱市場型)損耗理論、價格滯後效應原理等,對經濟分析、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都具有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