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凰

張怡凰

張怡凰 女,1971年11月出生,1988年畢業於廣東汕頭戲曲學校潮劇表演專業,工旦行;2002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大專班;國家一級演員,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廣東潮劇院一團主要演員;現任廣東潮劇院副院長、一團團長。2007年,張怡凰憑藉重金打造的《東吳郡主》,獲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填補了潮劇女演員在梅花獎的空白。張怡凰是廣東省曲藝界第一個在海外開個人演唱會的演員,2001年赴日本訪問並在當地舉辦“張怡凰潮劇專場”演唱會,當地媒體報導演出盛況,高度評價其表演藝術,她以精湛的表演技藝展現潮劇藝術魅力,傾倒無數日本觀眾;她還是潮劇界首位推出個人演出專輯並取得成功的演員,《張怡凰潮劇藝術專輯》1999年出版發行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深受潮劇觀眾喜愛。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張怡凰張怡凰

張怡凰曾在《柳玉娘》中飾柳玉娘、《春草闖堂》中飾春草、李半月、《紅鬃烈馬》中飾王寶釧、《失子驚瘋》中飾胡氏、《煙花女與狀元郎》中飾李亞仙(該劇於1995年拍成戲曲電影藝術片)、《德政碑》中飾玉兒、《天子奇緣》中飾白菊、《雙玉蟬》中飾呂碧芸、《東吳郡主》中飾孫尚香、《蘇後復國》中飾梅白蘭、《十八相送》中飾祝英台、《楚宮風雲》中飾齊姬。1999年出版《張怡凰個人唱腔專輯》。2001年赴日本訪問並在當地舉辦“張怡凰潮劇專場”演唱電化教育。多次隨團出訪美國、澳大利亞、東南亞諸國及台灣、香港地區。2016年11月,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第十屆副主席。

成就及榮譽

張怡凰圖片張怡凰圖片

1998年,張怡凰獲中宣部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同年獲“廣東潮劇院中青年演藝大賽獲”一等獎;

1999年獲“99中青年唱腔演奏比賽一等獎;

2002年獲中表演演員潮劇演藝比賽一等獎;

2002年獲第八屆廣東省藝術節表演二等獎;

2002年獲廣東省第三屆演藝大賽金獎;

2003年獲首屆中國戲曲演唱大賽紅梅獎最高獎項紅梅大獎;

2004年被授予廣東戲劇中青年演員十佳稱號;

2004年被列為第二屆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2005年獲第九屆廣東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

2006年獲第八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1996年起,張怡凰連續7年獲汕頭市文藝獎表演一等獎。

2007年,張怡凰憑藉重金打造的《東吳郡主》,獲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填補了潮劇女演員在梅花獎的空白。

人物事跡

刻苦錘鍊,基礎紮實

張怡凰張怡凰

張怡凰作為潮劇著名旦行演員,她以其細膩、圓潤、委婉動人的唱腔和獨特的表演技藝,展現了潮劇這一古老劇種特有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她的成功,離不開她對藝術的熱情和紮實的基本功夫。張怡凰20年磨一劍,為了練好基本功,她在戲台上摸爬滾打十幾年,落了一身傷病;為了塑造好一個戲劇人物,她下苦功鑽研劇本主題,琢磨人物形象,從環境、氛圍與特定事件中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分寸、情感濃度,領會人物的氣韻神態等,其技藝實在是來之不易。在潮劇《失子驚瘋》里,她將戲曲表演獨有的水袖功發揮得淋漓盡致,各種高難度的動作被她舞得如行雲流水一般,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精益求精,愛崗敬業

潮劇藝術因為是一種程式化的表演,給觀眾的總是千人一面、萬人一格。而張怡凰的藝術所以生動感人,所塑造的形象活脫脫都是“這一個”,沒有雷同與重複,是因為她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力求表演藝術形成個人表演藝術風格。張怡凰自從藝以來,先後在30多部劇目中扮演主角,塑造的一系列身份層次不同、性格情態各異的舞台藝術形象個個栩栩如生,深入人心。她主演的劇目大多已拍成音像製品發行海內外,深受廣大潮劇戲迷歡迎。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從藝近二十年來一直活躍在表演事業第一線。她堅持送戲下鄉演出。雖然演出任務繁重,但她從不怕苦不怕累,經常超負荷的工作。為了塑造一個形象,她可以填鴨式的使身材變胖;為了不辜負台下熱情的觀眾,她可以帶病上演。她還先後隨團赴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其個人的表演藝術得到海外潮劇觀眾的高度評價,為推廣潮劇藝術和弘揚潮汕傳統文化作出積極的貢獻。

善於總結,不斷提升

張怡凰是廣東省曲藝界第一個在海外開個人演唱會的演員,2001年赴日本訪問並在當地舉辦“張怡凰潮劇專場”演唱會,當地媒體報導演出盛況,高度評價其表演藝術,她以精湛的表演技藝展現潮劇藝術魅力,傾倒無數日本觀眾;她還是潮劇界首位推出個人演出專輯並取得成功的演員,《張怡凰潮劇藝術專輯》1999年出版發行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深受潮劇觀眾喜愛。她在工作中還認真鑽研,不斷提高理論水平,總結撰寫了多篇專業論文和演藝心得體會,發表於國家省級刊物。

劇目信息

獲獎劇目《東吳郡主》

獲獎劇目《東吳郡主》獲獎劇目《東吳郡主》

總 監 制:王芸

策 劃:姚英傑

監 制:朱宏林

藝術總監:郭楠

出 品 人:馬烈泳

編 劇:范莎俠

導 演:謝平安(特邀) 塗玲慧(特邀)

作 曲:李廷波陳源河

配 器:王慶蘇

舞美設計:趙曙明

燈光設計:潘家瑜(特邀)

服裝造型:藍 玲(特邀) 吳筱南

演員表

孫尚香——張怡凰

劉 備——林初發

孫 權——林武燕

國 太——鄭健英

呂 范——陳幸希

漁 翁——陳秦夢

劍 奴——蟻燕丹

四俳優——陳鴻飛、黃映偉、張樹桐、黃少鵬。

眾武士、眾宮女、車夫等。

職員表

統 籌:陳建欽 林克

舞台監督:李祥光 黃少鵬

劇務主任:楊應森

劇 務:張樹桐

導演助理:李祥光

場 記:林燕雲

燈光助理:謝純生 章偉峰 鄭澤桐

服裝助理:陳瑞豐 曾育妮

道具設計:陳昇廣

道具管理:林金榮

化 妝:邱妙娜

東吳郡主東吳郡主

音 響:林楚傑 陳向國 鄭永忠

裝 置:胡利通 黃立源 林卓武

字 幕:賴紹生

伴 奏:廣東潮劇院樂隊

舞美製作:廣東潮劇院舞台美術廠

資料宣傳:林克 陳玉盛 杜美雲 黃小勤

投資百萬元精心製作的“大戲”——《東吳郡主》,搬上了第九屆廣東省藝術節的舞台,在場專家和觀眾為廣東潮劇的精彩叫好。

《東吳郡主》是廣東潮劇院2005年年底自編自創的精品劇目,也是有史以來規模和投資最大的潮劇作品。該劇一舉拿下劇目、編劇、導演、音樂、人物造型和表演6個單項一等獎,而在剛剛結束的由中國文聯、中國劇協、廣東省文聯和廣東省劇協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評獎中,該劇也榮獲“曹禺劇本獎”。

該劇由年輕演員挑大樑,男婦主角都在35歲以下;而配角中有的還是國家一級演員,為了扶持新人,他們甘當綠葉。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青年演員張怡凰和林初發分別扮演主人公孫尚香和劉備。他們坦言,這部戲的排演相當耗神,感受最深的就一個字——累,而且是心累。曾獲首屆中國戲曲演唱大賽最高獎項“紅梅大獎”的張怡凰說,這部戲最大的特點是以情人,注重內涵,而不是以花哨的或是技巧的表演取勝。這次角色扮演對他們都是一個挑戰。張怡凰原工旦行,但在這部戲中,從花旦到閨門旦再到青衣,她都必須嘗試;林初發向來工小生,而在戲中劉備角色既有帝王之氣又有書生之氣,兼具小生和老生的特點。他們說,這部戲有利於他們嘗試不同的行當,拓寬戲路。

張怡凰以往多演旦角,因此這回她覺得最難的就是如何表現孫尚香被孫權騙回東吳後虛度十年光陰的悲涼。孫尚香是劇中的靈魂人物,她的命運直接折射出了三國時代西蜀與東吳之間的風雲鬥爭。“演好這個人物並不是一件易事,因為她的年齡和情感跨度很大。”張怡凰必須從花旦演到閨門旦,再跨越到青衣。被騙回東吳的孫尚香“有國難投,有家難歸”,人老心更老。”因此我在身段動作上刻意變得簡練、寬放,使人物顯得更加大氣、端莊;在唱腔上則以深沉、委婉腔調來演唱,給觀眾一種淒楚、悲怨的滄桑感。“

“很多時候,我都是邊哭邊演的。”張怡凰承認。坐在第一排的記者確實發現,演到高潮時張怡凰的眼中不時有淚光閃動。她說:“可能有人覺得要唱得好,就不能哭。但我認為,只有真情實感才能塑造好角色,從而感動觀眾。當然,這需要演員積蓄更多的表演功力。”事實上,這樣的表演理念確實收到了效果,演出時台下不時傳來觀眾的唏噓聲。

《東吳郡主》《東吳郡主》

劇中有一幕,孫權勸妹妹向劉備求和,但孫尚香不肯。孫權問:“妹妹,難道你永不思歸,難道你

——不想見到劉備嗎?”此時,孫尚香聲淚俱下地吼道:“想,想了十年了!”說這句台詞時,張怡凰渾身顫抖,似乎要把孫尚香十年來積壓在心底的屈辱與怨恨如火山爆發一樣全部噴射出來。此時,全場鴉雀無聲。謝幕後,坐在後台化妝室的張怡凰幾近虛脫。“這個角色帶給我一種從未感受過的強烈激情。從去年到現在,我一直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感覺已經有些心力交瘁了。”

在導演的啟發和示範下,各演員們用心琢磨,發揮自己的表演潛質,從舉手投足到唱腔發音,無不精雕細琢,力求傳神動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