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復初

張復初(1905~1968年),又名張明善,義馬市常村人。1922至1926年先後在澠池縣立國小、洛陽第八中學讀書。1927年在鐵門國小任教。後到觀者堂民生煤礦,歷任教員、文讀、股長、總務主任。

政治人物

張復初(1905~1968年

1947年觀音堂臨近解放,煤礦經理挾資潛逃,窮苦職工衣食無著,張復初從老家運去糧食,維持礦工生活。 匪首上官子平欲請他當秘書,厚禮聘請,他堅辭不受。
1948年1月張復初任常村國小校長。1950年土改開始,他主動向人民獻出土地財產,被譽為開明人士,曾任陝州專區土改委員會委員。
1955年9月,張復初出席澠池縣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副主任,曾任教育科副科長、文化館館長。1956年升任澠池縣副縣長。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撤銷原職。
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50年代寫有劇本《回頭是岸》並移植《白毛女》劇本。“文革”間去世,終年63歲。1980年中共澠池縣委作出決定,對張復初錯劃右派分子問題作了徹底改正,恢復了名譽。

小說人物

人物資料

出處:梁羽生小說《還劍奇情錄》中有提及
身份:大周世子
父親:張士誠
兒子:張宗周
孫子:張丹楓
孫媳:雲蕾
部屬:石天鐸、七修道人、蒲堅

人物描寫

石天鐸道:“你不問我也要對你說。那一年先帝在長江戰敗,被擄身亡。我奉先太子逃到蒙古,幸得有一個大部落的酋長收容,這個部落叫做韃袒,酋長阿魯台頗有雄圖,收容了我們這班人替他出力,不到十年,他就吞併了周圍的部落,建國號‘瓦剌’。三年前阿魯台死了,由他的兒子脫脫不花繼位,脫脫不花年輕,他的叔父歡自封太師,為他監國。脫歡和脫脫不花都是雄才大略、不可一世的人物,幾年來整軍經武,日趨強大,看來統一蒙古,只在指顧之間。”
雲夫人道:“蒙古隔得這么遠,他們之間的部落吞併,我無心細聽,時間無多,你說說你們的事。”
石天鐸道:“蒙古雖然隔得遠,只怕脫歡統一之後,就要和咱們漢人個個有關。好,我就說我今晚為何而來。
“先太子到了蒙古之後,生下一個兒子,叫做張宗周,今年也有十七歲了,正好與脫脫不花大可汗同年。
“先太子客死異域,我們便奉宗周做幼主,幼主聰明絕頂,而且具有雄心大志,更勝先人,我們齊心輔助他,文學武功,一教便會,我私自慶幸,先帝總算有了後人,將來復國有望。
——《還劍奇情錄》第四回 深院梅花

人物評價

復國心切:大周太子----家國,民族孰重孰輕?
張士誠敗亡後,其部屬石天鐸帶“先太子”逃往蒙古,被韃袒酋長阿魯台收容,之後在原來張士誠軍中大將的幫助下,不到十年,韃袒他就吞併了周圍部落,建號瓦刺。(其實這個設定頗有問題,張士誠敗亡的時候,朝還沒有滅亡,逃亡蒙古是不可能被有收容的,而且此舉無異於投敵)不久之後,大周太子就客死他鄉了。
這位原本的真命天子卻被朱元璋奪取了可能屬於自己的天下,而且父親身死人手,國讎家恨集於一身,這就難怪他不惜投奔蒙古也要報仇雪恨。然而他最終還是忘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蒙古人也同樣是他張家仇人,想當初其父起兵為漢人討伐暴政,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為蒙古人掘墓以葬大元,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可這位“先太子”卻竟個人恩怨置於民族利益之上,以至投敵報效。
大周太子正是張家四代人中復仇之心最重,結局最為可悲的一個,在他身上個人與民族之仇交織一處,令他迷失,令他走向一條不歸路,這也是歷史的必然,個人的局限吧。
——節選自 絕世天驕 《四代恩怨結,百年家國恨-------重讀《還劍》《萍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