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得福

張得福

張得福,評劇小生,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劇協會會員,北京劇協分會會員。

基本信息

簡介

張德福,男,評劇小生。生於北京。

藝術經歷

張得福 張得福

張德福少時家境貧寒,七歲被送進北京順治門(現宣武門)西市場“四月仙”的評劇班學藝。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八、九歲時就已經是“小角兒”了。十歲時,他在天橋“小桃園”的戲班裡,拜孫寶亭為師。為了打開他的戲路,老師並沒有過早給他歸行,各種角色都讓他演。一年之後,孫寶亭見他嗓音響亮、甜潤,扮相俊美、表演細膩才給他歸了小生行。他從十三歲起開始演正工小生,在評劇舞台上嶄露頭角,兩年左右就演了十幾齣大戲。他在<唐伯虎三笑點秋香>中扮演唐伯虎,在《玉堂春》中扮演王金龍。聰慧俊俏的扮相,瀟灑飄逸的表演引起同行和觀眾的關注。

1953年調入中國評劇院後,他的小生藝術得到了飛躍發展。在評劇舞台上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劉巧兒》中的趙柱兒、《祥林嫂》中的祥林、《春香傳》中的李夢龍、《三里灣》中的范登高、《六十年變遷》中的季交恕、《金沙江畔》中的金明、《楊三姐告狀》中的高占英、《會計姑娘》中的錢小滿、《阮文追》中的阮文追、《志願軍的未婚妻》中的鄭永剛、《金印記》中的蘇秦、《御河橋》中的宣登敖、《楊乃武與小白菜》中的楊乃武、《無雙傳》中的王仙客、《花為媒》中的賈俊英、《櫻花戀》中的吳國光、《鋸碗丁》中的王善福、《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雷軍長等。

藝術風格

由於從小在天橋生活過十多年,曾廣泛地接觸過兄弟劇種、曲藝等民間藝術,學到了許多有益的東西,他的嗓子條件好,能唱正調,使他的演唱技巧十分豐富既有京劇的豎音唱法,又有曲藝的咬字方法,演唱上的氣息、音色、速度均能控制自如,他能把正調小生的唱腔和越調唱法結合起來,既能唱出激越、挺拔的陽剛之聲,又能表現抒情婉轉的清秀之風,加之北京語言的滑音潤腔,形成了演唱的獨特風格。

他與音樂工作者合作甚好。他敢於大膽革新,能較好地表現人物。在《三里灣》中一段唱腔中有一個全新的大甩腔,就是他與音樂工作者一起,經過反覆試驗完成的。這一試驗為後來評劇的甩腔藝術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在《無雙傳》中的正調慢板等成套的唱腔,《金沙江畔》中的激越高亢的越調唱腔,《櫻花戀》的反調慢板,《高山下的花環》中雷軍長的進行曲等有意義的新唱腔的嘗試,都是與音樂家們合作完成的。

他善於運用戲曲傳統技巧刻畫人物,在長期實踐中,形成表演富有激情、人物性格刻畫深刻的風格,深受觀眾喜愛。他在《高山下的花環》中扮演的雷軍長,獲得全國戲曲調演助演一等獎。他在戲曲道白的節奏、氣口、韻調都很講究,有著“千斤道白四兩唱”的功夫,很精彩。他總結的評劇舞台語言的運用,曾發表在《戲劇報》上,引起同行們的重視。

張德福是唱、念、做俱佳的評劇小生演員。他有深厚的藝術功力,並有豐富的舞台實踐經驗,他塑造的眾多藝術形象,都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弦。

幫帶新人

張德福做為開宗立派的評劇前輩,現雖已近耄耋之年,可為了推新人、推新戲,他不計名利,攜弟子陳勝利、剛立民對河北永清評劇團大型評劇《警鐘》進行全方位指導,在第四屆中國評劇節上一舉摘得優秀劇目獎。在他心臟術後身體尚未康復的情況下,念念不忘對中評二團的青年演員的傳幫帶,應天津評劇院邀請親自為天津評劇院青年評劇演員說戲、授課;對於宇揚評劇苑這所評劇家園,張老師同樣是關心倍至,在宇揚二歲生日之際,張老師就登錄宇揚與會員、網友會面,在今年《宇揚五周年慶典和紀念花淑蘭名家演唱會》時,張老師在身體狀況欠佳的情況下參加了我們這所小小的個人網站的活動。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代宗師對評劇藝術的不了情愫,張老師說:每當看到這些孩子(指青年評劇演員)我就感到了評劇的生機,每當和接觸宇揚,我就會為宇揚精神所感動,我的最大願望就是看到評劇藝術的再次輝煌,願為之奉獻我的全部力量並終生努力不悔。

張姓名人盤點(四)

盤點白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張濼
張佰基
張百祿
張財年
張才菲
張不群
張泊靜
張伯彥
張拔南
張伯熙
張伯芹
張安幫
張鈾
張伯科
張伯鈞
張伯基
張抗
張炳然
張炳梅
張炳根
張秉義
張秉武
張濱海
張碧棟
張關泉
張必赦
張恭昌
張格成
張福詒
張本才
張福泉
張福隆
張福禮
張蓓蕾
張福國
張佛民
張鳳榮
張鳳來
張鳳紀
張逢彪
張峰根
張飛翔
張北居
張法光
張發成
張二力
張敦愷
張棟林
張棟國
張東婺
張保海
張寶政
張奠華
張締慶
張針
張駕
張德騶
張德忠
張德正
張鄉
張德瑛
張寶慶
張寶康
張糯
張德懋
張德立
張邦陽
張得寬
張得福
張達德
張賜承
張次衡
張淳源
張純貞
張春智
張春雨
張春明
張邦維
張邦傑
張春鎬
張傳賢
張傳榮
張初海
張崇禧
張崇蓮
張邦定
張成桂
張成芳
張丞志
張朝有
張柏榮
張常武
張長生
張銑
張長存
張昌言
張昌祥
張昌桓
張德全
張智
張友
張飛鵬
張堅
張愛民
張超武
張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張鑒
張昌華
張道
張寶賢
張凱[京劇老生]
張德泉
張薇[教授]
張德臣
張春林
張寶書
張偉[導演]
張敏[陶瓷藝術家]
張伯明
張東生
張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張慧[戲劇評論家]
張毅[主持人]
張東明
張信
張登良
張傑[舉重運動員]
張柏林
張德群
張忠[開國少將]
張柏春
張哲
張展
張揚[作家]
張文[溫州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
張德
張彩霞
張伯祥
張伯龍
張琛
張福祥
張奇
張峰[演員]
張源
張帆[運動員]
張義
張光
張乾
張輝[黃梅戲名家]
張昊[滑冰遠動員]
張晶[京劇旦角]
張勤[演員]
張本
張鈞[作家]
張禮
張福基
張滌華
張德元
張寬
張崇德
張長海
張燦玾
張洪
張寶山
張貴
張岳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春華
張力[富力地產總裁]
張健[游泳健將]
張滂
張寶貴
張憲
張旭[書法家]
張恭慶
張炳熹
張宇[歌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