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當代畫家]

張建新,中國當代著名畫家。1954年出生於杭州桐廬,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擅梅花、山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瀋陽軍區創作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遼寧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研究員、 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

張建新,中國當代著名畫家。1954年出生於杭州桐廬,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擅梅花、山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瀋陽軍區創作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遼寧省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中心研究員、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
作品風格
畫家崇尚儒雅之風、博學眾長、謙和真誠、務實低調,藝術上追求立意高清、雄奇大氣、取法自然、繼承創新,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筆墨語言和賦予哲理畫入詩境的審美取向。。曾多次應邀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京西賓館、中央電視台.電影“金雞百花獎”、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主會場等創作作品.出版發行有天美《大紅袍》等十多部個人作品專集。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央軍委、中央電視台、國家郵票博物館、國賓館,瀋陽故宮博物院,美術館及駐華使館收藏。
藝術評價
法祀(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畫家)
五年前,我們一起在溫州採風期間,看了不少建新同志的畫和現場創作,感到他的基本功打得不錯,畫得有靈氣有生機,今天再看他的作品已昔非今比,很有長進,又上了一個台階,有了創新和自己的繪畫語言,這一點很不簡單啊……
孫其峰(原天津美院副院長著名畫家)
張建新的畫有傳統的筆墨和現代意識在裡面。畫路很正,且有新意。他的畫很大氣、很大膽很紮實,年輕人就應該這樣,敢於嘗試,學習古人前賢,融匯中西南北,逐步形成自己的東西,這一點太重要了,張建新在這一點上很有成效,希望堅持下去,必然有更大的收穫。
姜寶林(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看了張建新的畫很驚訝很振奮,一個軍旅畫家畫出這么多好作品很不容易,特別是他的梅花作品,筆墨厚重流暢,剛柔相濟,韻味和空間感十足,想法立意很新,又有技術含量,反映出畫家的基本功和創新能力……
孫恩同(魯迅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
著名畫家孫恩同評價
建新是我的學生,80年代初在魯美就讀期間就非常突出。他的最大特點是為人真誠實在,對藝術執著勤奮。二十多年來,我看著他一步步前行,每一個收穫都來之不易。近些年來他的作品越來越成熟,有了自己的風格面貌,很不容易。成績背後是他付出超常的努力和博學多思的探索創新精神。張建新的畫立意高清、神形兼備,有筆墨韻味和詩一般的語境……
程美信(瑞典華裔著名美術評論家)
我有幸走進張建新先生的作品,看了他紀念建軍80周年在大連舉辦的展覽,並與畫家作了多次長談,對他的作品、人品及精神世界零距離接觸之後,深感敬佩。他的畫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藝術修養與藝術理念的自然流露。是融會貫通、水到渠成。特別是他的梅花作品,成功地表現了梅花的風骨和內在品格,他的筆墨運用和語境探覓,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在古往今來不計其數的畫梅者中,張建新先生無疑是高手大家。他用強大的理論作支撐,大膽堅韌不拔的探索實踐佇立起來的梅花藝術高峰,使他的同仁和他自己也很難超越了的。
程義偉(遼寧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畫家張建新追求的是人品與藝術的統一。他的寫意梅花,活色生香,充滿生機與新香,陶冶著我們的情操,鼓舞我們做高潔的人。他的寫意梅花從某種意義上跳出了文人畫的窠臼,賦予這源遠流長的藝術品種以鮮明的現代樣式,走出了以中為主、中西結合的中國畫之路。
汪為勝(《中國畫壇》主編)
張建新畫梅多數是在繼承傳統之上,強調梅的寫意性,即大筆飽醮水墨,行筆多頓挫轉折寫出老乾盤曲伸張,用濃墨變化顯示樹幹的質感,不同於時人常用雙勾破墨,用陰陽向背來表示明暗變化。嫩枝一筆畫成,圓潤健挺,穿插其中,或堅立勁直,或婉橫刺,或仰止,或俯探,爾又梅萼點點,或曙紅,或翠綠,或藤黃,或墨點,題詩賦曲,透露出皎潔清新濃濃的文人畫之蘊。
陳遠華(文化部中國徐悲鴻畫院院長)
一個畫家的成就直接反映是作品,作品的成熟不單單是繪畫技法的熟練,而是畫家對繪畫本質的認識程度和藝術語言的駕馭構成能力,由此決定作品的風格面貌。張建新就是這種觀點的認同者,實踐者。中國畫是一種傳承藝術,千百年來積澱了豐富寶貴的經驗以供後人學習借鑑,但學什麼?怎樣學?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建新確立的是一個“神會名家成自我”的理念,他反對照葫蘆畫瓢,生搬硬套,採取的是心領神會,精神與心靈的介入,融會貫通,自成風韻。可見白石老人“學我者成,似我者死”的警言對他有相當的認同感。因此,他畫的梅花,無論取勢,寫姿,還是筆墨語言上都有其鮮明的個性特點。
個人榮譽
畫家張建新作品曾獲亞洲第六回合美術大展獎、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銅牌、三次入選全軍美展。先後四次在香港、丹東、大連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中國當代美術家精品集·張建新》、《張建新書畫作品選》、《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張建新》等專集。名錄於《二十一世紀中國書畫藝術百科全書》、《世界文化優秀人才寶典》、《中國書畫家》等辭典。作品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家博物館、軍委八一大樓、中南海、中央電視台、中國郵票博物館、大連現代博物館及多國使館收藏。2005年9月30日,有8幅作品被國家郵政局製作“當代中華文化名家專題郵票”全球發行。
1983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八十年代有素描、水粉、宣傳畫、油畫、國畫等四十餘幅作品展出發表。
1991年首次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並出版《張建新書畫作品選》一書。
1993年10月作品《山魂》獲“八卦杯國際書畫大賽”精英獎,作品被陳列館收藏。
1994年4月獲“中華詩詞首屆墨跡大賽”二等獎。
1994年7月《羞月梅影寓春色》獲第一屆“東方杯中國書畫藝術大賽”一等獎,名錄《東方書畫藝術家精典大全》。
1994年11月作品《清香》入編《20世紀中國書畫藝術》。
1995年6月被北京東方書畫藝術研修中心授予高級書畫師。
1995年10月作品《龍梅頌》獲遼寧省美展一等獎。
1996年作品《松泉圖》入選全國首屆扇面藝術大展。
1996年2月由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美術家精品集·張建新》專集。
1997年7月應邀在鳳城市舉辦個人畫展,省電視中心做專題報導,中央電視台轉播。
2000年7月在大連市舉辦個人畫展。
2000年8月獲大連國際藝術博覽會優秀作品獎。
2000年8月作品《北疆晨曲》以1.2萬元競拍成交。
2001年9月《彩韻圖》獲瀋陽藝術博覽會優秀獎。
2001年8月作品《頌梅圖》、《山之頌》、《西山藏雲圖》參加大連第二屆國際藝術博覽會精品拍賣會,分別以1萬、1.2萬、2.8萬成交。
2002年5月《世紀景觀》獲全國第五屆工筆大展銅獎。
2002年7月《梅頌》獲瀋陽軍區美術大展一等獎。
2002年8月《革命之歌》獲全軍第十屆美術大展優秀作品獎。
2002年9月遼寧電視台拍攝完成軍旅畫家張建新專題片並播出。
2002年10月獲全國“星光藝術杯”星光藝術家稱號。
2003年5月參加中國美協“西部採風團”新作8幅被發表。
2003年6月獲海南藝術成就獎。
2004年《啊!長城》獲全國抗非典專題美展一等獎。
2004年《塞北秋韻》、《清香》被入選《中國名家美術作品選》。
2004年《歲月》獲大連國畫探索創作獎。
2005年《咱是強中強》(合作宣傳畫)入選全國美展。
2005年《永恆的記憶》獲瀋陽軍區美展一等獎。
2005年《鐵壁太行》獲抗戰60周年畫展一等獎。
2005年9月30日出版梅花郵票8枚一套。應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當代中華文化名家專題郵票”首發式。
2005年10月北京郵政局發行梅花專集明信片9張(套)。
2006年6月24日北京東方國際拍賣本人《梅頌》3.8萬元成交。
2006年7月《世界知識》雜誌社出版《傑出華人藝術家》收入新作8幅。
2006年7月中央電視台來連收藏本人綠梅2幅(8尺整、丈六各一)。大連台、央視有報導。
2006年8月海軍收藏本人巨作《萬里雄風》、《鐵骨芳心》、《迎賓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