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幼

民國23年,棟樑答應在菲律賓哥哥張楚生的要求,到菲律賓怡朗中華中學當教員,仍繼續參加抗日救國活動。 1936年與高作揖、蔡振聲、陳曲水等人發起成立“菲律賓怡朗華僑救亡會”,發動華僑參加支援祖國抗日。 抗日戰爭爆發,棟樑以菲律賓《華僑商報》記者身份回國參加抗戰。

張棟樑(1910~1937年)又名張庭幼,清宣統二年(1910)出生於南安官橋嶺兜村。其父張前登是清朝秀才。棟樑童年在家鄉國小讀書,後到集美學校、泉州黎明高中、廈門大學等校就學。在廈大期間參加革命工作,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9年(1930)夏秋之間,中共廈門市委派棟樑回嶺兜開展工作,初與當地知識青年張嘉民、張尚霖等人發動各村聯合創辦梅嶺國小。翌年國小正式開學,他以教員身份開展革命活動,發展進步青年參加共產黨,建立中共梅嶺支部。任支部書記。他還建立兒童團,聯絡社會青年組織“嶺兜青年促進會”。“九·一八”事件發生後,組織梅嶺國小和“嶺兜青年促進會”在“雙十節”慶祝會上演文明戲,作“九·一八”真相專題報告,聲討日寇的侵略罪行,批判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爆發,嶺兜支部在中共晉南縣委領導下,發動民眾參加“晉南學生抗日聯合會”、“晉南抗日反帝大同盟”、“工農赤衛隊”、“查緝日貨行動隊”等組織活動。並組織一支宣傳隊深入晉江、南安一帶進行抗日,抵制日貨的宣傳教育活動。民國22年棟樑參加晉南縣委在南安大盈仙跡岩召開的晉南邊區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
民國23年,棟樑答應在菲律賓哥哥張楚生的要求,到菲律賓怡朗中華中學當教員,仍繼續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6年與高作揖、蔡振聲陳曲水等人發起成立“菲律賓怡朗華僑救亡會”,發動華僑參加支援祖國抗日。抗日戰爭爆發,棟樑以菲律賓《華僑商報》記者身份回國參加抗戰。隨軍採訪報導戰地新聞,在《華僑商報》發表,鼓舞菲律賓華僑抗日鬥志。
民國26年(1937),棟樑因公從武漢乘船經蘄春時,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年僅28歲。《華僑商報》特辟專欄,刊登各界人士悼念文章,“怡朗華僑救亡會”舉行追悼會,展出棟樑的生平事跡和遺作,並編印紀念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