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國

張平國

張平國,,織造技術專家,教育家。長期在高等學校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對噴氣織機的工作原理和織造工藝有深入的研究。

(圖)張平國張平國

張平國,織造技術專家,教育家。長期在高等學校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對噴氣織機的工作原理和織造工藝有深入的研究。他主持開發研製的噴氣織機減磨、節能、提速功能性系列輔助噴嘴,為中國噴氣織機的發展和老機型改造作出了貢獻.

簡介

張平國,1930年2月14日出生於河南省沁陽縣(現沁陽市)大葛村。父親張熙良經商,對子女的教育要求十分嚴格。1938 年春,日本侵略者占領了豫北大地,張平國隨家人逃難至蘭州,輾轉在蘭州、西寧完成國小、國中學業,高中三年級因病在家自學。1952年,他以同等學力考入西北工學院紡織系機織專業。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急需各類人才,張平國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他學習刻苦,鍥而不捨。1956年7月,他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留校任教。

1956年9月,學校選送張平國到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進修。通過一年進修,開闊了眼界,特別是對新型無梭織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探索新型織機的原理,改進新型織機的工藝,成為他一生研究的方向。

隨著紡織系隸屬關係的變遷,張平國先後在西北工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工業大學西北輕工業學院西北紡織工學院(現更名為西安工程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1986年晉升為教授。

在近40年的從教生涯中,張平國不僅關愛學生,教書育人,而且在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大綱制定、教材建設等諸多方面亦頗有建樹,多次受到學校的表彰。他特別注重生產實踐,每次都編寫詳細的實習大綱,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在全面研究分析了小錐角筒管的缺陷後,他主持設計製造了大錐角筒管,使用這種筒管可以減少紆管緯紗的浪費並提高產品質量。他主持研製的噴氣織機功能性系列輔助噴嘴,具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和創新,可以替代各種進口輔助噴嘴。

張平國曾擔任原紡織工業部機織專業教育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紡織工程學會毛紡織分會副主任等職務。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10月起,獲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專家證書,同年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專家名典及世界名人錄。

1995年退休。

研製出大錐角經緯紗筒管

中國紡織企業多年來使用的都是小錐角筒管。小錐角經紗筒管紡紗時張力不均勻,絡紗時張力波動大,脫圈斷頭多;小錐角緯紗筒管(紆管)在梭子的梭腔中退解至三分之二後,緯紗張力變化顯著,易產生斷緯及緯管痕。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張平國和他的課題組在1985-1986年研究了緯管退解時氣圈形狀和張力波動的關係以及經紗筒管形狀對紡紗和絡紗的影響。

以前,紡織企業為克服緯管痕疵布問題,一般的辦法是將緯管紗用去三分之二時就另換緯管,或在梭腔內粘毛皮或栽尼龍絲以破壞氣圈來調節張力。但前者浪費嚴重,後者改善緯疵和斷頭不甚奏效。張平國課題組採用在梭腔內不同位置貼毛皮的辦法測出緯紗退解張力的變化情況,找出毛皮貼上的最佳位置,以調平管頂和管底的退解張力、減少斷頭。在這基礎上,他們又仔細分析了經紗筒管在紡紗中的成形過程、紗層分布、經紗張力、管紗容量、絡紗退繞張力等和脫圈斷頭的關係,得出了只有改變筒管的形狀才能解決脫圈斷頭的結論。為此,他們大膽設計了大錐角經紗緯紗筒管。這種形狀的筒管能使管紗的形狀呈圓柱形加圓錐形,而不是紡錘形,從而保證了紗層自始至終平行排列,管頂管底處退解張力差異最小,管紗容量增大。對經紗管和緯紗管,他們還給出了鋼領板升降運動規律與筒管結構參數及卷裝參數之間的關係式。

大錐角經紗緯紗筒管曾在西安紡織廠、西安色織二廠推廣套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張平國的這項科研成果已寫進《毛織學》教材(紡織工業出版社,1987年)。

對噴氣織機引緯原理有較深入的研究

張平國對無梭織機,特別是噴氣織機的原理和工藝也有深入的研究。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和陝西紡織器材研究所共同研製成功SX-1型噴氣織機氣流測試儀,並通過了省級鑑定。當時對噴氣織機引緯氣流分布情況知之甚少,張平國用SX-1型噴氣織機氣流測試儀測出了主噴嘴、輔助噴嘴的射流速度分布,也測出了主輔噴嘴合成氣流的速度分布,分析了噴氣織機的射流性質,為改進噴氣織機織造工藝和將有梭織機改造成管道片式噴氣織機提供了實驗依據。當時他和他的課題組為3511廠一批1511型有梭織機改造為噴氣織機,曾使織機的轉速每分鐘由180-200轉提高至300-350轉,大幅度提高了織機單位產量,並為西北、西南地區多家紡織企業採用。

張平國在機電一體化方面也有其獨到的想法。80年代他帶領課題組為重慶渝都紡織機械廠完成了劍桿織機的電子送經、電子卷取、電子多臂的設計,使該廠的劍桿織機受到用戶的青睞。

1986年,張平國出版了《噴氣織機引緯原理》專著。這是他多年來對國內外噴氣織機工作原理及織造工藝研究的科學總結。噴氣引緯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但論述噴氣引緯原理方面的著作還很少見。該書從雷諾數較大的氣體射流性質出發,闡述緯紗在氣流作用下的動力特性,從而揭示噴氣引緯的原理。書中載有當時盛行的管道片式噴氣織機各機構性能的大量測試數據,對噴氣織機的製造與套用具有指導意義。為了驗證理論分析的正確性,他獨具匠心地設計了許多測試裝置和測試方法。如學術界長期認為管道氣流只有單一的擴散。他從理論分析得知噴射氣流在縫隙管道內流動時對管道周圍的靜態空氣應該既有卷吸現象又有擴散現象;而且在管道的入口端以卷吸為主,在出口端以擴散為主。為驗證自己的理論,他設計了煙霧顯示照相術,拍出了可直觀顯示氣流狀況的照片,證明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在《噴氣織機引緯原理》中,張平國對引緯參數的調整有詳盡的描述。眾所周知,織造工藝參數應按織物的工藝要求和織機機構的性能進行調整,才能達到所需的最佳技術條件,獲得高產優質低耗的經濟效益。如緯紗名義飛行角是引緯的重要參數,它的調整以往都是憑經驗及感覺進行的,難以達到最佳狀態。張平國找出了緯紗名義飛行角與實際飛行角及臨界飛行角之間的關係以及名義飛行角對引緯工藝的影響。他指出確定合理的名義飛行角,關鍵在於準確地找出臨界飛行角。他利用頻閃燈準確測出了引緯臨界飛行角的大小。為了確保引緯可靠,便於開口、引緯和打緯等參數的調節,他認為名義飛行角=臨界飛行角+5°最為合適。

張平國在普及新型織機科技知識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在他主持下,80年代先後在西安、青島舉辦了多期無梭織機培訓班、噴氣織機高級研討班,參加者有各地紡織、紡機企業的總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以及紡織院校的教師。他還多次參加有關無梭織機的性能測定、樣機鑑定、生產線驗收及幫助企業解決新型織機設計製造中的技術難題,為促進我國新型織機的開發、推廣及技術改造作出了貢獻。

老驥伏櫪 壯心不已

張平國研究了國內外各種新型織機的發展趨勢。1996年,他提出了我國織機的發展要根據國情,在高效、節能、低成本上下工夫,不求全能但求優質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符合國情,貼近實際。

輔助噴嘴是噴氣織機的關鍵部件,被喻為噴氣織機的“心臟”。它的耗氣量占整機耗氣量的大部分,在高效節能方面最有潛力可挖。噴氣織機的輔助噴嘴是易耗品,國內現在使用的輔助噴嘴有相當一部分需要依賴進口。張平國課題組深入調研分析現有各種輔助噴嘴的功能和缺陷,在最佳化設計上狠下工夫。經過多次試驗,終於在1998-2004年先後研製開發出了互換性強、可適用於國內外各種噴氣織機的減磨型、節能型和提速型三類輔助噴嘴,若再經技術組合可形成或具有個性或具有複合性的七類輔助噴嘴系列。噴氣織機功能性系列輔助噴嘴的研製項目2004年11月26日通過了陝西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鑑定,並獲得2005年度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2005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噴氣織機減磨輔助噴嘴、噴氣織機節能輔助噴嘴、噴氣織機提速輔助噴嘴、變密度筘、節能閥嘴連體裝置等5項取得中國實用新型專利。

噴氣織機功能性系列輔助噴嘴現已成為江陰市歐亞織機專件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又和西安宏盛機械加工廠、陝西紡織器材廠簽訂了合作生產協定。西安半邊天科技有限公司是該產品的北方市場和國際市場的代理商。該產品目前已在陝西、河北、江蘇、山東等地60餘家紡織企業中推廣使用。

張平國雖已年逾古稀,但他對工作的激情和對科學技術的探索依然不減當年。他是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和老教授協會最積極的成員,經常外出講學、查資料、找課題、推廣科研成果、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難題。2003年,他獲得陝西省老教授協會先進個人稱號。2005年又新出版了專著《噴氣引緯原理與工藝》,系統反映他與課題組同仁們近幾年的科研成就。

簡歷

1930年2月14日 出生於河南省沁陽縣大葛村

1952-1956年 西北工學院紡織系學習

1956-1957年 西北工學院紡織系見習助教

1957-1978年 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工業大學、西北輕工業學院紡織系助教

1978-1995年 西北紡織工學院紡織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95年 退休

主要論著

1.張平國,於新安,馬俊業.噴氣織機縫隙管道流向的分析.紡織學報,1982,3(6):2-6

2.張平國,於新安,馬俊業.間接緯紗成形理論的研究.紡織學報,1984,5(8):5-8

3.張平國,於新安,馬俊業,緯紗退解時氣圈形狀和張力調節.紡織學報,1985,6(5):12-15

4.張平國,於新安,馬俊業.間接緯紗筒管的設計.紡織學報,1985,6(8):12-14

5.段俊瑞,李辛凱,張平國.最佳梭速的探討及梭速測試儀的研製.紡織學報,1985,6(11):20-23

6.張平國.噴氣織機引緯原理.紡織工業出版社,1986

7.徐步高,李辛凱,張平國.織機新型節電器的研製及套用.紡織學報,1986,7(7):23-27

8.徐步高,李辛凱,張平國.1511型織機投梭系統彈性動力學分析及設計.紡織學報,1986,7(8):9-11

9.張平國,於新安,馬俊業.經紗筒管形狀對紡紗和絡紗生產的影響.紡織學報,1986,7(12):26-30

10.張平國等(以毛紡織染整工藝簡明手冊編寫組名義).毛紡織染整工藝簡明手冊.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

11.張平國,邱學文.噴氣織機用減磨輔助噴嘴的研製.棉紡織技術,2003,31 (8):48-49

12.張平國,何安民,王貫超.噴氣織機的省氣節能機型與措施.陝西紡織,2004(2):5-7

13.張平國,王貫超,何安民等.三種功能型輔助噴嘴的研製及套用效果分析.棉紡織技術,2004,32(增刊):66-68

14.張平國主編.噴氣引緯原理與工藝.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