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唐代詩人]

張喬[唐代詩人]

張喬(生卒年不詳),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人,懿宗鹹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 張喬隱居九華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窺園以苦學。詩句清雅,迥少其倫。當時東南多才子,如許棠、喻坦之、劇燕、吳罕、任濤、周繇、張蠙、鄭谷、李棲遠與喬,亦稱“十哲”,俱以韻律馳聲。大順中,京兆府解試,李參軍頻時主文,試《月中桂》詩,喬云:“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遂擅場。其年頻以許棠久困場屋,以為首薦。喬與喻坦之復受許下薛尚書之,欲表於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進耳。有詩集二卷,傳世。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張喬[唐代詩人] 張喬[唐代詩人]

張喬(生卒年不詳),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人,唐懿宗鹹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張喬隱居九華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窺園以苦學。詩句清雅,迥少其倫。當時東南多才子,如許棠、喻坦之、劇燕、吳罕、任濤、周繇、張蠙、鄭谷、李棲遠與喬,亦稱“十哲”,俱以韻律馳聲。大順中,京兆府解試,李參軍頻時主文,試《月中桂》詩,喬云:“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遂擅場。其年頻以許棠久困場屋,以為首薦。喬與喻坦之復受許下薛尚書之,欲表於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進耳。有詩集二卷,傳世。

作品

《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唐詩紀事》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十。

主要作品:

書邊事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賞析:

唐朝自肅宗以後,河西、隴右一帶長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五年(八五一年)沙州民眾起義首領張議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後,派遣起兄張議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圖入朝,宣宗因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大中十一年,吐蕃將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歸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邊塞地區才又出現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本詩的寫作背景大約是在上述情況之後。詩人描寫了寧靜的邊塞,一片沒有戰事安寧的景象,抒發了詩人美好的願望。這首詩寫景抒情,別具一格。

越中贈別

東越相逢幾醉眠,滿樓明月鏡湖邊。

別離吟斷西陵渡,楊柳秋風兩岸蟬。

秋夕

春恨復秋悲,秋悲難到時。每逢明月夜,長起故山思。

巷僻行吟遠,蛩多獨臥遲。溪僧與樵客,動別十年期。

華山

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眾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樹黏青靄合,崖夾白雲濃。一夜盆傾雨,前湫起毒龍。

唐代著名詩人(三)

唐代被視為中國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唐代湧現出一大批詩人,他們繼承了魏晉以來的詩歌精華,而且由於唐代開放的風氣,使唐代詩歌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箇中國,使得詩人眼界開闊,詩歌題材廣泛,聯想豐富。唐代詩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