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斯

項斯

項斯(唐約公元八三六年前後在世),字子遷,晚唐著名詩人,台州府樂安縣(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國子祭酒楊敬之的賞識而聲名鵲起,詩達長安,於會昌四年擢進士第,官終丹徒尉,卒於任所。項斯是台州第一位進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國的詩人。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一卷計88首,被列為唐朝百家之一。項斯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項斯,字子遷,號純一,江東人。初隱朝陽峰,枕石飲泉,長喔細酌,凡三十餘年。開成之際,聲價藉甚,特為張籍所賞。楊敬之曾贈以詩云:“幾度見君詩總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成語逢人說項即從此而來。)其名益彰。會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始獲一第。仕為潤州丹陽縣尉,卒於任所。斯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詳述生平

從《唐詩紀事》及項斯詩作等零星史料看,我們推測項斯生活於唐寶曆至會昌年間,屬唐朝中晚期。項期年輕時曾築草廬於朝陽峰前,終日讀書吟詩,研討格律,與寺僧再陽私交甚好(在其《憶朝陽峰前居》、《落第後歸鄞喜逢僧再陽》中均有提及)。“獻賦才何拙”、“期在振儒衣”,項斯胸懷壯志卻不得志。《落第後寄江南親家》、《落第後歸覲喜逢僧再陽》兩首詩寫出了他科舉落第,功名不就的愁悶之情。會昌三年(843),項斯聽說國子祭酒楊敬之“性愛士類”,最喜提攜後輩,便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謁見。楊敬之閱後,果然大加讚賞,贈詩云: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於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從楊敬之的詩里我們可以看出,他對項詩及人品道德都甚為讚賞,欣喜之餘,逢人便說,四處推薦。項斯“由是顯名”,“詩達長安”,並於第二年登進士第,授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尉。“說項”成為文壇千古流的一段佳話。近人柳亞子的《感事呈毛主席》首聯“開天闢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就引用了這個典故。

項斯的名氣雖不及李白、杜甫等唐代名家,但他也是在當時詩壇十分活躍的人物。項斯“詩達長安”,作為台州第一位在全國有影響的詩人,他在浙江仙居縣歷史上更有著不容置疑的歷史地位。是仙居人的驕傲。

個人詩作

《長安退將》

塞外沖沙損眼明,歸來養病住秦京。

上高樓閣看星位,著白衣裳把劍行。

常說老身思斗將,最悲無力制蕃營。

翠眉紅臉和回紇,惆悵中原不用兵。

《宿山詩》

栗葉重重複翠微,黃昏溪上語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晚度閒門僧未歸。

山果經霜多自落,水螢穿竹不停飛。

中宵能得幾時睡,又被鐘聲催著衣。

《中秋夜懷》

趨馳早晚休,一歲又殘秋。

若只如今日,何難至白頭。

滄波歸處遠,旅食尚邊愁。

賴見前賢說,窮通不自由。

《蠻家詩》

領得賣珠錢,還歸銅柱邊。

看兒調小象,打鼓試新船。

醉後眠神樹,耕時語瘴煙。

不逄寒便老,相問莫知年。

項斯其詩質樸自然,明白如話。

《全唐詩補編》為其補詩一篇:

《江村夜歸》

月落江路黑, 前村人語稀。

幾家深樹里, 點火夜漁歸。

《山行》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

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

蒸茗氣從茅捨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雲。

《早起》

月墮滄浪西,門開樹無影;

此時歸夢闌,獨立梧桐井。

《贈別》

魚在深泉鳥在雲,從來只得影相親。

他時縱有逢君處,應作人間白髮身。

唐代著名詩人(三)

唐代被視為中國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唐代湧現出一大批詩人,他們繼承了魏晉以來的詩歌精華,而且由於唐代開放的風氣,使唐代詩歌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箇中國,使得詩人眼界開闊,詩歌題材廣泛,聯想豐富。唐代詩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