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堂[重慶市遺傳會常務副理事長]

張啟堂[重慶市遺傳會常務副理事長]
張啟堂[重慶市遺傳會常務副理事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啟堂,男,研究員重慶市甘薯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重慶市遺傳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基本信息

人物概況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重慶市甘薯研究中心 ;郵編:400715 1977年西南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留校從事科研工作至今,現任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重慶市遺傳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999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在甘薯上有系統、深入研究,主持成立研究成36項成果通過省市級以上鑑定,發表研究論文75篇,出版著作5部,譯文24篇,主持育成渝蘇1號、渝薯34、渝薯20、渝蘇303、渝蘇297、渝蘇76、渝蘇30、渝蘇183、渝蘇151等甘薯新品種在生產上推廣,為社會新增產值15億元。為“遺傳學”碩士點負責人,講授“現代值物育種論”等課程。有11項成項分別獲部委、省市科技進二、三等獎,並獲四川省首屆青年科技獎和 “八五”立功獎章。

學術兼職

國際植物有性生殖研究會會員、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常委、全國甘薯品種鑒評審員會委員、重慶市遺傳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重慶市農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作物學會理事兼薯類專委會主任、重慶市農作物品審會委員。

研究方向

1. 甘薯遺傳育種;2.甘薯新品種推廣;3. 甘薯加工與開發; 4. 研究生招生專業:遺傳學

完成科研的項目30餘項; 在研項目 7項;通過鑑定成果 23項;獲獎 20多項;育成品種 甘薯高澱粉新品種“渝蘇303”等 8個發表論文20多篇

申報專利

一種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抗褐化甘薯的方法,排名第五.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0510057070.1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托品托品烷類生物鹼高產的顛茄,排名第七.申請號:200510057141

論文目錄

甘薯不同外植體體細胞胚的發生及植株再生

甘薯新品種渝蘇162的主要經濟性狀表現

甘薯薯塊生長過程中可溶性糖與澱粉質量分數的變化及其相關性分析

遮蔭對紫肉甘薯塊根鮮質量、花色苷含量及產量的影響

紫肉甘薯新品種渝蘇紫43的產量表現及主要經濟性狀

12個甜高粱品種在重慶地區的生產力和總糖含量表現

苦蕎黃烷酮3-羥化酶基因F3H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不同肉色甘薯互動嫁接後塊根β-胡蘿蔔素含量的變化

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種莖尖綠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葉菜型甘薯蔓尖黃酮類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種、部位和採收期的變化

甘薯塊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長期間的變化研究

紫心甘薯品種的選育及利用

美國甘薯育種材料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

不同蔬菜型甘薯在不同種植密度下莖尖產量和品質

基於甘薯毛狀根的外源多基因表達系統的建立

苦蕎品種在重慶低海拔地區的主要經濟性狀表現

甘薯塊根生長過程中澱粉含量的變化

嫁接對幾個不同肉色甘薯品種產量影響的研究

甘薯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分析

紫肉甘薯花色苷含量的變化規律及其與主要經濟性狀的相關分析

幾個因素對紫肉甘薯食用品質的影響

馬鈴薯腺苷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其植物表達載體的構建

紫肉甘薯與普通甘薯的產量與農藝性狀特徵差異研究

甘薯新品種“蘇薯192”在重慶的生產力及其主要經濟性狀表現

甘薯近緣野生植物的開花特性研究

甘薯蘇渝303的主要特徵特性及其栽培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