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勇[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勇,男,安徽濉溪人,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先後於安徽師範大學獲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學位,於南京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2007至2010年在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07年3月至5月,在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進行學術交流。現為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柳學”會理事,碩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

本科課程

1、中國文學批評史

2、中國文化概論

3、中國哲學與宗教

4、中國文化經典選讀

5、中國禪學與詩學

研究生課程

1、中國文化思想史

2、中國詩學

3、禪宗美學

4、古代文學批評專題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1、中國傳統文化2、中國文學批評史。

主要貢獻

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要有:

1、孔子說“愚”,東方論壇,2004年第4期。

2、論《莊子》“環中”的美學意蘊,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第1期。

3、《世說新語》審美範疇摭論,江漢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4、論李贄的人文生態觀,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2期。

5、從詩人之情到哲人之思,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6、莊子解脫論新探,河北學刊,2007年第2期。

7、論魏晉南北朝大乘佛教對婦女精神風貌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年第1期。

8、論柳宗元的孔子觀及其時代意義,孔子研究,2008年第6期。

9、天主教與佛教儒學化之比較與反思,東疆學刊,2009年第1期。

10、論柳宗元的《東海若》,文學遺產,2009年2期。

11、寒山的論詩詩,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9年第8期全文轉載)。

12、敬畏生命: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關鍵字,現代大學教育,2009年第2期。

13、論湛然居士的和諧佛教觀,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第2期。

14、柳宗元《大鑒碑》中的“負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9年第5期。

15、柳宗元對道教“真經”的理解與評價,管子學刊,2009年第3期。

16、“水中月”的佛學淵源與藝術生成,文學評論叢刊,第12卷第1期,2009年11月。

17、論柳宗元的佛教天台觀,禪學研究,第8輯,2009年9月。

18、論寒山詩的“典雅”追求,中國詩學,第14輯,2010年3月。

19、詩情與道性,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20、釋氏眼中的柳宗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0年第2期。

21、柳宗元:唐代三教融合思潮中的儒家代表,孔子研究,2010年第3期。

22、詩僧皎然“情”論,浙江學刊,2011年第1期。

23、劉勰論儒佛道三教關係:以《滅惑論》為中心,《文心雕龍研究》,第九輯,2011年3月。

24、論柳宗元的孟子觀(ON Liu Zong-yuan’s View on Mencius),哲學與文化(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2011年第6期。(該文被 A&HCI全文收錄)

25、論偈與詩的界限,《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三輯,2011年12月。

出版著作

1、《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觀研究》(獨著),黃山書社,2010年。

2、《禪偈百則》(合著),中華書局,2008年。

3、《杜光庭》(獨著),雲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

4、《中國文化概論》(副主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5、《語文誦讀精華》(第六冊,獨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6、《語文誦讀精華》(第九冊、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研項目

1、先秦儒道思想互補研究(主持), 安徽師範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世說新語》接受史研究(主持),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

3、中晚唐佛學與詩學(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4、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觀研究(主持), 江蘇省博士後科研資助基金項目。

5、唐代僧詩研究(主持),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6、《杼山集》系年校箋(主持), 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

7、《儒藏》(精華編)《河東先生集》校點(主持), 教育部專項委託項目。

8、唐宋禪詩的審美文化觀照(主持),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另外,作為第一參研人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