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1955年生,福建福州人。讚賞“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放懷祖國名山大川,五嶽歸來看閩山,從閩山閩水中孕育出自己的雲霧法、見骨力潑墨土山法和丹霞地貌皴法。 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榮寶齋》、《中國書畫》、《國畫家》、《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媒體,曾作過專題介紹或發表作品。出版有《張克偉福建山水》。

專家評價

陳傳席老師點評

余嘗游閩北武夷山,時天陰,偶有微雨,但見風起雲湧,凝霧翻滾,則山如浮動。忽或陽光斜照,山頭明亮,而濃霧團雲龍捲變幻山中,驚怪不已。

今見張克偉之畫,如見昔日之景,私心奇之。

董其昌《畫旨》有云:“李思訓寫海外山,董源寫江南山,米元暉寫南徐山,李唐寫中州山,馬遠夏圭寫錢塘山,趙吳興寫霅苕山,黃子久寫海虞山。”余謂:“張克偉寫雲霧山,此別開生面也。”

又,克偉為人有骨氣,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唯遨遊於天地之間,瀁行於八閩山水之中,孤蹤獨響,以乾坤為徒。以煙雲供養,以雲潤山嬌,碧巒鳴泉助其磅礴,振衣千仞上,驚涌作山勢。

夫人格見於畫格,克偉為人有剛猛不訓之氣,則畫山骨骾有剛猛之氣。克偉多讀書而有文氣,故畫雲柔潤有清氣。今克偉以潑墨土山及武夷山水合出一集,余觀後,見其畫雲有獨詣之能,畫山有自家筆墨並呈蒼莽之氣,故喜而為之序也。

壬辰夏於中國人民大學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孫克老師題詞

江山本如畫,內美靜中參。

丙戌 孫克

(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鄭乃珖老師題詞

山水雲最難,張克偉畫雲筆墨生動、活潑,能得其妙,毫無淤滯,可貴也!

鄭乃珖 題 1995年2月17日

(生前為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福州畫院院長、西安美院教授)

作品欣賞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張克偉[畫家]

創作隨筆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自古江山育筆墨

張克偉

泰岱之顛放歌,華岳絕頂振衣,黃山披雲撫松,匡廬瀑布懷古,長江激浪賞峰,黃河岸邊舒懷,峨眉極目雲海日出,武夷枕水觀山,東南海碧波盪胸,江山多嬌,多少墨客魂牽夢繞。范寬鍾愛終南太華,黃公望痴情富春江,王履華山搜尋,石濤縱橫獵奇,好個古人山水大家,沒有宮廷擺名次,更無同行爭第一,唯有造化助筆墨,自家格調傳千秋。

吾成長於錦繡連軸的土山之麓,風華正茂時為生計,穿梭於閩江兩岸青山綠水間,春山新綠、桃紅山村、山溪明滅、楓紅烈艷、閩江曉霧、眾帆齊航―――。從小就飽受到大自然薰陶,奠定良好基礎。

提起福建風光,常人即呈現武夷山、太姥山、鼓浪嶼、媽祖、土樓等,忽視開眼便見的土山,可謂熟視無睹,然而吾偏來熟視用心睹。

在巍峨的土山巔,植被渺而稀疏,然晨昏時刻,睹漫漫歲月風雨沖刷之土山,氣勢和力度讓人心胸震撼。

偶然烈火燒山,高低起伏大遍土山,節奏抑揚黝黑山體,猶如大地聳立巨幅水墨畫。山中雪白飛瀑、粉白村壁,更顯畫卷秀麗。

十多年暢遊八閩寫生,久蘊靈生,一次車過福安境內,眺望窗外沐浴鈄陽之土山,山脊展現董源墨線,山坳陰影猶如潑墨。

或許日積月累之噴發,九十年代初,偶然隨意揮灑的潑墨土山作品《白雲親舍》,脫開董源用線畫土山的枷鎖,又別王洽潑墨,取材故里土山一隅,畫作寫意,縱覽整幅畫面,水韻墨章聽從調遣,集結有筆觸的墨塊,或大或小、或濃或淡,按藝術美感排列,畫面渾厚華滋、澤潤有骨。

一幅畫單純潑墨,顯肉多骨微,我在山腳根適當加皴、點,並皴出蒼茫,點出蒼茫。

八閩大地,還遺留許許多多古村、野寨、老廟、橋亭,吾也特予關注,使畫面更為豐富,抽象和具象融合,畫面更有靈氣。

武夷武夷,丹山碧水,世界雙遺。九十年代,得一信息,丹霞皴法,未有先例,先賢留路,動吾心機,武夷、金湖、冠豸山,閩北、閩西北、閩西。師造化,勤足跡,摸透山石紋理,開啟筆墨契機,偶然生法,甚是歡喜,幅幅丹霞作品,現實浪漫相依。筆墨造化來,從古人沿襲。

1995年,吾始醞釀全省各縣市寫生,寫生中發現閩北、閩西北、閩西共有二十幾個縣都有丹霞地貌景點。

有知名畫家感嘆:“武夷山古今到過的人不少,丹霞地貌卻未能總結出其畫法。”武夷山是福建山水的代表,畫八閩山水,丹霞地貌極占重要位置,我須攻之。

皴法的產生大都根據山石的紋理,倪雲林揣摩太湖石紋理有了折帶皴。

武夷山紋理是暗橫排列,近看明顯,曾見有人用折帶皴來畫之,總覺不對勁,用其它皴法,離題更遠 。

1996年開始嘗試,邊寫生、邊反覆推敲,在宣紙上探索近十年,終於偶然出現一種皴法,既體現丹霞地貌特徵,又達到作品渾厚滋潤。

吾讚賞“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放懷祖國名山大川,五嶽歸來看閩山,從閩山閩水中尋找自己的筆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