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曉

張中曉

張中曉,中國近代詩人、文學評論家,曾擔任過編輯職務,與詩人羅洛共同工作,後因胡風冤案被誤判成“反革命分子”而入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被平反。代表作為《無夢樓隨筆》。

簡介

張中曉張中曉
張中曉(1930~1966/1967)
筆名孔樺、甘河。
浙江紹興人。
16歲開始在報刊上發表詩作。18歲寫論杜勃洛柳夫的文學評論,顯出文學才華,可惜大多未發表。1952年至上海,在新文藝出版社任編輯,和作家與詩人耿庸、羅洛等同事。在編輯工作中很有見解,對來稿提出中肯的意見,能發現來稿中的抄襲行為,是很有前途的青年編輯。因患肺病,動過大手術。1955年5月因胡風冤案牽連被捕入獄。他給胡風的信件被斷章取義,錯誤地被認為是“最反動的暗藏反革命分子”。在獄中服刑期間舊病復發,1956年保外就醫,回到浙江紹興家中養病,生活十分困難。病中拚命讀書,寫了30萬字的讀書筆記。“文化大革命”前夕,曾回上海在新華書店儲運部勞動以維持生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胡風平反也得到徹底平反。他的生平和文學才能得到文藝界出版界的公正評價。他的遺著無夢樓隨筆得以出版。
孤獨是人生向神和獸的十字路口,是天國與地獄的分界線。人在這裡經歷著最嚴酷的錘鍊,上升或墮落,升華與毀滅。這裡有千百種蠱惑與恐怖,無數軟弱者沉沒了,只有堅強者才能泅過孤獨的大海。孤獨屬於堅強者,是他一顯身手的地方,而軟弱者,只能在孤獨中默默地滅亡。孤獨屬於智慧者,哲人在孤獨中沉思了人類的力量與軟弱,但無知的庸人在孤獨中只是一副死相和掙扎。
——張中曉(《無夢樓隨筆。拾荒集。五十》)
苦難中的孤獨靈魂

相關條目

名人 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