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慈寺

弘慈寺

大召寺位於呼和浩特市舊城南部,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寺院。明朝賜名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大召是蒙古語,原稱“伊克召”,意為“大廟”。它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召廟。數百年來,一直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和中國北方最有名氣的佛剎之一,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

弘慈寺弘慈寺

歷史介紹

在清代,由於康熙在大召連住數日,所以被定為“帝廟”,並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來朝拜。當時還定掌印大喇嘛有直接上奏的權利。
據載,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在興建美岱召後不久,便決定另建第二座城寺,在明朝宮廷的支持下,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正式動工興建。新建的城寺將城與寺分開,寺在城南的路西,第二年即告落成,城在又一年以後才告竣工。
明廷賜寺名為弘慈寺,即現在的大召寺,城名為歸化城,即呼和浩特市舊城。大召建成,由於召中供奉銀制釋迦牟尼像,所以當時也稱為銀佛寺。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僧格杜棱汗邀請達賴三世來呼和浩特。達賴三世在土默特部盛大的歡迎儀式中,自鄂爾多斯進入呼和浩特,主持了弘慈寺銀佛的“開光”法會。從此大召在當時漠南蒙古成為有名的寺院,也是呼和浩特最大的寺院。
大召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明熹宗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史籍記載林丹汗“克歸化城、奪銀佛寺”。大召能與城並提,可見它在漠南影響之大。清太宗皇太極率領軍隊追擊林丹汗至呼和浩特,命令部下在城中縱火,“只剩銀佛寺等廟宇未毀”,這也說明了大召很有聲望。後清太宗皇太極又命土默特都統重修大召,重修後改弘慈寺為無量寺,這便是今天大召寺漢名無量寺的起源。
大召的建築物現存有山門、過殿、經堂、九間樓及佛殿等,其中經堂和佛殿緊緊相連在一起,通稱為大殿,佛殿內有造像和壁畫。那座銀佛像經歷四百年的蒼桑變化,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