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戴留斯

弗里德里克·戴留斯

弗雷德里克·戴留斯於1862年1月29日出生,英國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劇《鄉村羅密歐與朱麗葉》,於1934年去世。

(圖)弗里德里克·戴留斯弗里德里克·戴留斯

弗雷德里克·戴留斯(F. Delius,1862-1934),英國作曲家。他生於英國,從22歲開始居住在國外。代表作品有歌劇《鄉村羅密歐與朱麗葉》,合唱《海的漂流》、《告別之歌》、《生之彌撒》,管弦樂《布里格集市》、《孟春初聞杜鵑啼》、《河上夏夜》,交響詩《夏日庭院》等。

簡介

1862年1月29日,弗里德里克·戴留斯出生在英國紡織業重鎮布雷福德,童年的弗雷德里克·戴留斯表現出相當出眾的音樂天才,很小就學習鋼琴小提琴,他的父親是個旅居英國的德國中產階級羊毛商,雖然喜愛音樂(曾出資籌辦布雷福德的哈萊音樂會,還與著名小提琴家約阿希姆很有交情),但是他還是希望兒子能夠子承父業。1877-1880年間戴留斯到位於艾塞沃斯的商學院學習,1881年,戴留斯進入了父親的公司上班,先是作記賬員後來還做過銷售員,為了讓兒子得到更加全面的商業訓練,不久父親就派戴留斯到德國薩克森地方的開姆尼斯一家很興旺的德國呢絨經銷商那裡學徒。這次出國的經歷為戴留斯增添了難得的生活閱歷,在商鋪里他並不太用功,大量的時間被用在了聽歌劇和交響音樂會上,德國的音樂演出氛圍要比英國來的好,可以欣賞到很多高質量的音樂演出,戴留斯在第一次聆聽了《紐倫堡名歌手》之後就下定決心要從事音樂事業了。

這時,弗里德里克·戴留斯遇到了托馬斯•沃德,一個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管風琴手,因為健康的原因沃德從紐約來到南方,他們兩人一見如故,不久,沃德就開始教授戴留斯學習和聲和對位,戴留斯認為沃德的教學比他後來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受到的教育還要成功。1885年戴留斯回到索拉諾收拾行李,然後乘船沿著聖約翰斯河再次回到傑克遜維爾,在一座猶太會堂請一位精通音樂的拉比聽了他的演奏和演唱,隨後就懷揣拉比為他寫的推薦信來到維吉尼亞比較大的城市丹威爾,在一家女子學校得到了一個教師的職位。

藝術生涯

1886年夏,戴留斯從丹威爾啟程回歐洲,並順利進入萊比錫音樂學院,師從加德遜、雷尼切克等,1887年冬,格里格訪問萊比錫並與戴留斯結識,格里格聽了戴留斯的一部管弦樂作品《佛羅里達組曲》(Suite Florida),在這首管弦樂曲中戴留斯將在美國聽到的黑人舞蹈節奏融合其中。格里格對《佛羅里達組曲》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最終影響了戴留斯的父親同意支持兒子的音樂事業。在得到了父親的經濟資助和叔父留給的一筆遺產之後,戴留斯更堅定了自己要成為優秀作曲家的念頭,不久他離開德國來到當時歐洲的音樂中心之一,在巴黎的拉丁區一住就是八年,在巴黎時,戴留斯與拉威爾、高更、斯特林堡等藝術家交往甚密,就在那個時期他接觸了德彪西的印象派音樂思想,加上他敏感的個性非常適合這種易碎的表現主義,於是他深深地陷入其中無法自拔,用一位評論家的話來說戴留斯追求的是“幻境中的微明”,這當然影響到戴留斯作品的戲劇性,因此他最優秀的作品當屬交響詩(風景畫般的小品,雖短卻具有無窮的魅力)、歌劇(類似《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1892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傳奇》(Legend)得以出版,從1890-1897年期間他還完成了三部歌劇《愛美琳》(Irmelin)、《魔泉》(The Magic Fountain)和《康加》(Koanga),在此期間他還寫過不少歌曲和管弦樂的幻想序曲《翻越重山的遠方》(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1899年,戴留斯完成了鋼琴協奏曲和兩首重要的管弦樂曲:交響詩《生之舞》(Life’s Dance)和夜曲《巴黎:偉大城市之歌》(Paris: the Song of a Great City)。

1897年,戴留斯與傑爾卡•羅森小姐結婚,這次婚姻是戴留斯一生的轉折點,他獲得了一個安全、幸福的家庭,更能安心於音樂創作。戴留斯夫人出錢在格累茲絮洛安(Grez-sur-Loing),一個靠近楓丹白露的偏僻小村購買了住宅,夫婦倆婚後就遷居到這裡,過著像戴留斯以前在索拉諾過的那種田園詩般的生活,與世無爭。然而,不久戴留斯卻遭到了不小的打擊,1899年5月30日,戴留斯的作品首次在倫敦演出,有一位評論家熱情洋溢地寫道:“大不列顛理應認識到她的一位傑出兒子的創作!”然而,這位評論家顯得有點太樂觀了,演出後廣泛的評論卻是“矯揉造作”、“作曲技法粗糙”或者“一個聰明的青年人的譁眾取寵”等等。在這次失敗的亮相之後,戴留斯的作品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得不到在倫敦演出的機會。

從1903-1907年,戴留斯相繼完成了三部著名的合唱作品:《生之彌撒》(A Mass of Life)、《海漂》(Sea Drift)和《日落之歌》(Songs of Sunset)。《海漂》是為男中音、合唱與管弦樂隊而作的,唱詞選自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的同名詩歌,根據作曲家自己的解釋作品是展現了一幅“海景圖”,也被認為是戴留斯早期作品中比較戲劇性的創作之一,不止一味的抒情,更有一份“力量”。

戴留斯醉心的領域還有一個就是小型的管弦樂曲,他喜歡創作標題性的描摹一定意境的管弦樂作品,從1907年開始,戴留斯寫出了好幾首膾炙人口的管弦樂名作,包括《布里格集市》(Brigg Fair)、《夏日花園》(In a Summer Garden)、《春日聞杜鵑初啼》(On Hearing the First Cuckoo in Spring)和《河上夏夜》(Summer Night on the River)等。

1934年6月10日,戴留斯在格累茲絮洛安去世,死後匆匆埋葬,沒有舉行任何宗教儀式,戴留斯臨終留下遺言希望回到英國能夠安葬在一處有青山綠水、和暖陽光的教堂墓地。一年之後他的這個遺願得以實現,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戴留斯的遺體被運回英國南部小鎮利普菲爾德,在這裡有一座精緻的小教堂,戴留斯被重新安葬在這座小教堂的墓地里,安放儀式上比徹姆指揮演奏了兩首戴留斯的名曲:《春日聞杜鵑初啼》和《河上夏夜》,戴留斯被埋在大樹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